中国农村网 > 人物

瓜农如果比作机动车,李双星就是加油站!

——记河北省阜城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

2016-01-17 10:16:1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新华社记者白林

  河北省阜城县许家铺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这里曾流行一段顺口溜:“喝稀饭,拉牛套,合乡并镇都不要;穷的多,富的少,招商没人理,引资办不到。”

  从2002年起,许家铺村变了。通过发展种植大棚西瓜,这里的乡亲们逐渐过上了好日子,年收入由当初的人均不足800元发展到1.5万元,还建起了新民居,实现了整体搬迁,村里十几个光棍也因西瓜种植喜结良缘。

  乡亲们说,这一切与该县扶贫办主任李双星的辛苦努力分不开。他们如此形象地描述:双星带领扶贫办,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瓜农是机动车,他是加油站;没钱买票先上车,没钱借鸡先下蛋;扶贫扶出新民居,地绿楼高天蔚蓝。

  1月12日,在许家铺村村民许玉泉三室一厅的新民居楼房内,温度计显示摄氏27度,他两岁的儿子光着脚丫跑来跑去。

  “以前家里穷得叮当响,娶的媳妇没半年就饿跑了。多亏了李主任带领俺们种植大棚西瓜,让俺脱了贫,又在2012年娶上了媳妇。现在俺种了8亩大棚西瓜,一年收入8万元左右,加上农闲时打打工,加起来一年弄个十来万不成问题。”50岁的许玉泉笑得合不拢嘴。

  河北省阜城县地处黑龙港流域,2002年以前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千元,被列为省扶贫重点县。也正是在这一年,县扶贫办挂牌成立,担任了5年乡党委书记的李双星走马上任,当了县扶贫办主任。

  面对广大群众“盼致富、缺资金、少技术、没门路”的实际,他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到致富项目筛选上。他北上东北,南下江南,东到山东,西至陕西,通过考察市场,确定将投入少、见效快、市场前景好、技术易掌握的设施瓜菜作为阜城县农业发展项目。

  他首先在阜城镇的三里铺村进行试点,用两年时间从无到有发展起冬暖式大棚和春秋棚,达到全村耕地的70%,使这个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穷村”,一举成为户均4万元的富裕村。

  产业有了规模,如何提高效益成了新课题。李双星从调整种植模式入手,确定了“春季种植西瓜、秋季种植樱桃西红柿”的间作模式,一亩大棚的纯收入由以前的4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万多元。

  同时,李双星积极创办农业园区,增强产业集约化经营,创新农业技术,引进“光伏大棚发电”新科技项目,保证棚室一年四季都有瓜菜生产。他还引导和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实行订单销售。

  如今,阜城县已被确定为“国家级蔬菜生产重点县”,漫河乡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漫河”牌西瓜、“伊强”牌樱桃西红柿深受消费者欢迎。2014年,阜城县5万吨西瓜销往长江以南地区,成功打入南方市场。

  2015年,他又拓展思路,发展起黄桃大豆间作,并引进罐头加工项目,实现了生产加工一条龙的扶贫路子。

  “我建议尝试黄桃大豆间作时,没想到仅去村里讲了一次课,乡亲们一晚上就呼啦啦腾出了一千亩地。群众的信任是工作开展的基础。”李双星说。

  自2002年任县扶贫办主任以来,53岁的李双星为全县152个村发展起稳定增收的致富项目,阜城县设施瓜菜从无到有,到目前已发展23.6万亩,创造销售效益超过18亿元。

  为不影响农民生产生活,李双星还开创了“夜晚扶贫会”模式。他常常晚上为农民群众讲解棚菜种植技术和收益行情,有时还把课堂开到大棚里,被称为“夜晚扶贫会”。每逢刮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帮助,成为农民的主心骨,老百姓都热情地称他为“李扶贫”。

  先后被授予“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百姓喜爱的好官”等荣誉称号后,李双星谦虚地说:“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我们依然在路上。”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汪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