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7 15:4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新建村一景。 林波 摄
中新网舟山5月27日电(记者 林波)“不仅要晒风景,更要晒创意。”这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干览镇新建村党总支书记余金红发起的“绿色宣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团结来。”这是定海区马岙街道团结村党总支书记唐光明的治村秘籍。
“乡村发展迫在眉睫。”这是林嵩初任定海区马岙街道马岙村党总支书记时的清醒认知。
这一组组宣言是中国惟一的海岛文化名城——定海区海上花园村“掌门人”的乡村记忆。在这些“掌门人”的带领下,村庄不断擦亮生态招牌,精雕细刻发展底色,曾经独隐山间、海畔的沉睡村落,正成为备受追捧的栖居乐园。
团结村一景。 林波 摄
风景创意两手抓 生态文化两不误
“2000年初,彼时的新建村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偏远小村。”在余金红的记忆里,曾经的村子因为中青年选择外出打工,村子显得较为寂静,“在生态保护上,也尚未形成系统的保护理念。”
2007年,为改变村子的发展面貌,余金红组织了村民和村干部一起前往安吉考察,“通过这次的考察,我们深刻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我们意识到,我们在破坏环境的同时,也在失去资源。”余金红直言,考察回来后,村民有意识地提升环境,将荒废的森林种上果木。
在厚植生态圈的同时,新建村更是另辟蹊径,依托绿水青山的天然优势,打造了全国研学游大学生实习基地,让村庄发展充满别样活力。
2009年,一批艺术院校大学生循着绿水青山,一路按图索骥而来。200多名学生拿起画笔,沉醉于这片旖旎风光中,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可观的住宿、餐饮收入。
在外闯荡多年的村民周国兴就是回乡创业中的一人,在新建村村干部的建议下,他与传统农家乐“错位”经营,办起了“燕归来”餐厅,主打咖啡、茶和简餐。
而随着村庄的发展,余金红更是直观感受到了乡风的变迁,“曾经村干部的工作被老百姓的生活琐事所左右,而今村干部工作围绕乡村旅游、乡村发展等项目开展,所处的格局和视野发生了变化。”
毫无疑问,这种变化是令人欣喜的。
2019年,新建村更是成功入选全球净零碳乡村典型案例,亮相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
而今,在青山隐隐中,新建村正如同眼前漫山青翠欲滴的山色一般,生机勃发,循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径,正在生态文化融合中发展成一流休闲度假村。
马岙村一景。 林波 摄
擦亮生态底色 腾出乡村发展空间
在唐光明的眼中,最能体现村庄变化的,便是每天晚上到团结村散步的人多了,“不仅仅是我们本村的人在散步,其它村庄的人也爱来我们这片区域走走看看。”
让其它村庄的人爱上团结村,这是唐光明颇为骄傲的事,也是他从未料想到的,究其原因,唐光明归纳为团结一心,护好绿水青山。
“我们最引以为傲的风景线曾经是一片无人认领的荒地,杂草丛生,严重阻碍了村庄的发展。”唐光明指了指如今村庄康庄大道旁的新建停车场、景观小品、水库步道和成片农田介绍说。
2020年,在团结村党员带头下,村民积极响应,用18天时间里,完成土地征用7.8亩,土地流转6.2亩。割舍小地块,改善大环境,52户村民跳出一地一己之限,立足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用宽广的眼界和前瞻的思维参与现在,描绘未来。
用58亩农田旧貌换新颜的创造力,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偏僻乡村到如今的洁净乡村,团结村汇聚团结力量,腾出发展空间,让蒙尘的绿水青山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腾出发展空间,这也是定海区马岙街道马岙村践行的村庄发展秘籍。
2009年,林嵩初任马岙村党总支书记,他坦承彼时思想压力极大,“面临资金短缺、基建陈旧、历史遗留问题等,乡村发展迫在眉睫。”
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大力挖掘村级存量资产潜能,通过整修翻建闲置房产和新物业用房再招标出租,增加自身造血功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目前,该村集体收入每年达40多万元。
“在家门口开民宿,收入比之前高,生活也越来越好。”2019年10月,马岙村村民袁秀敏将自己的民房进行改建,并起名为“林家小憩民宿”,跨界成为了一名民宿主,他表示,经过一年的发展,民宿蒸蒸日上,名气也逐步打响。
庙桥村三毛祖居。 林波 摄
连片成景 打造乡村新景
作为“海上河姆渡,千年稻香村”,马岙村有着独特的文化基因。
如何发挥马岙村特有的文化基因?
任职以来,林嵩不断引进舟山市级美丽海岛精品村、美丽定海示范村、浙江省级历史文化村等重点项目,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以打造“风情乡村”为例,该村形成了“一见棕情”“青巷”“林家巷子”等旅游景点,在绿水青山间定调生态底色,描摹成出彩、连片成景的乡村新景。
而今,走进马岙村,一幢幢充满海岛风情的民宿建筑群、一幅幅爬满民居墙头的“海上河姆渡”壁画作品正展现在民众眼前,马岙村正从海岛渔村“变身”文艺范儿十足壁画村,把自己的个性特色“显”了出来。
抓牢海岛特色,厚植海岛文化,这是马岙村“出圈”的秘籍。
在林嵩看来,美丽乡村建设要把“硬件美”和“软件美”统一起来,“从美丽海岛示范村建设到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再到风情乡村全域打造,马岙村不断强化基础设施‘硬件’,改善环境卫生‘软件’,实现‘硬件’与‘软件’共美。”
无独有偶,在定海区小沙街道庙桥村,植根于当地的三毛文化特色,该村正在培育具有庙桥乡村特色的“诗和远方”。
庙桥村是三毛的祖籍地。1989年4月,三毛回乡省亲,特地探看祖居,并上山扫墓。
在庙桥村党总支书记乐科龙看来,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凸显人文美,乡村之美,美在人文,“‘三毛’名人文化品牌不只是文化标签和文化印记,更是一种文化自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据悉,庙桥村紧紧围绕名人文化主题,充分挖掘三毛的本土资源,精心打造“三毛文化村”,做活“三毛”金名片,书写了富有乡村特色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