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洞庭米王”丰收心曲:粒粒辛苦方有“一粥一饭”

2020-09-24 09:19:1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周楠

  金秋时节,洞庭湖平原上稻浪滚滚。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鹤龙湖镇南洲村的李昌浩每天早上起来就先去田里看看,他对今年的水稻长势很满意:“品质很好,产量也能上一个台阶,估计亩产可以超过800斤。”

  李昌浩是远近闻名的“米王”,种了54年田,执着于种出绿色、可口的大米,几乎一天到晚都在田里。有乡邻评价他“一根筋”:别人耕田耕两遍,他一定要耕四遍;别人施化肥,成本低,见效快,他坚持沤农家肥,成本翻两倍,还一身大粪味;别人撒除草剂,田里干干净净,他非要人工拔草,草拔了没多久又开始长,田里生物多样性比别人好,有青蛙、泥鳅出没。

  到收割时,别人家施化肥种出的水稻能亩产1000斤,他家只有700多斤。李昌浩不在意,“民以食为天,吃得饱,还要吃得安全健康。”

  2016年,湖南省举行首届“米王争霸赛”,女儿替他报了名,又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说服他背了一袋米去参赛。他提早3个小时到了赛场,看别人穿得光鲜,还有政府干部带队,只有他是一个老农单独参赛。他蹲在会场旁,用自带的酒精炉煮了一小锅饭,准备配着辣椒酱吃了早饭就坐车回家。饭香四溢,同来参赛的人闻香而来,吃了几口,扯住他,“你别走,你这个肯定拿冠军!”

  经过相关指标检测、100多名评委品尝和“盲选”,这位肤色黝黑、穿着土气、背着一个编织袋的老农民举起奖杯,成了湖南首届“米王”。

  随着光阴流逝,“米王”的荣誉渐渐淡去,但李昌浩还是特别珍惜“米王”这两个字。“米王”年龄增大,两个女儿不放心他,去年好几次要接他进城住。两个女儿劝他:“您马上就70岁了,别折腾了。”他拒绝了,“种了一辈子田,不舍得离开,自己的饭碗要装自家的米。”

  今年,为了更精心打理,他把种田规模减少到3亩。今年2月,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还比较严峻时,他便早早为今年的粮食生产做准备,每天都戴着口罩,赶制农家肥。3月,当地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他赶紧犁田,又去买来石灰撒到田里,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浸种那段时间,他晚上都睡不好,半夜起来两三次,查看种子发芽情况。白天,又在田里撒米糠、茶枯、豆粕等天然肥料,坚决不用化肥,不打除草药。春光灿烂的时候,种子刚播下去,一群群鸟飞到“米王”的田里,他怕种子被吃掉,连着去守了10多天,把鸟驱赶走。他既烦恼又自豪,“没办法,我田里没打农药、没撒化肥,田里螺蛳、鱼虾多,小鸟喜欢来。”

  今年汛期,洞庭湖平原上高温和暴雨叠加。暴雨一停,他就赶到田里,把多余的水排出去,并查看病虫害、杂草的发展情况,精心呵护着自家水稻。“种田不容易啊,粒粒皆辛苦,但是黎民百姓的‘一粥一饭’,就是这么来的。”李昌浩说。

  春华秋实,再过10天,“米王”家的稻谷就要收割了。看着沉甸甸的稻穗,李昌浩高高兴兴开始做收割准备,“看着这些粮食,心里就很踏实,我准备种到80岁。”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