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16:13:2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刘巍巍
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千亩良田在微风吹拂下稻浪滚滚。近日,记者走进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
这个50多年前血吸虫流行、偏僻闭塞的“穷旮旯”,在村党组织书记常德盛带领下,以“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典型村”。
蒋巷村位于常熟、昆山、太仓交界处,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村民200户、900人。2019年,村总产值10亿元,村级可用财力超过2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5.25万元,人均社区股份制分红1万元。
村民富了,日子红火了,蒋巷人不改本色,依然守望田垄,致力探索“乡愁经济学”。
每天早上6点起床,先绕着村子走上5公里左右,再到办公室,这是常德盛多年的习惯。“今年水稻受暴雨影响比较严重,好在我们雨季过后马上进行了补种,看这个长势,收成应该不错。”18日清晨,蒋巷村千亩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内,常德盛认真查看稻穗。
“如果没了农田,那就不是农村,更无乡愁可言。”常德盛介绍,蒋巷村走高水平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从2018年开始,1200亩“蒋巷大米”水稻田全部实现有机种植,并实行一年一季轮休制,让土地休养生息。
“表面看稻子产量低了,但经济效益没落下。”蒋荫达是土生土长的蒋巷人,也是村里首批拿到“新型职业农民”证书的年轻人。他说,以前化肥稻每亩产量约1200斤,现在有机稻产量在900斤左右,虽然亩产少了300斤,但大米的品质和口感提升,市场价从原来的每斤3元涨到10元。同时,村里还可因此每年减少近百吨化肥农药排放。
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收到了更大的社会效益。常德盛说:“稻田也是湿地大公园。夏天种上油菜,金黄一片,赏心悦目,散发着家乡的味道。”
弥足珍贵的家乡味,不仅惠及村民,还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城里人。早在2000年,蒋巷村便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思路,建起占地600多亩的生态园,成立了江苏常盛旅游发展公司。围绕“农”字做文章,整合乡土文化资源,2019年,蒋巷村接待国内外游客20万人次,旅游收入接近2000万元。
上海游客岑柯说:“千亩良田、果蔬采摘、互动野炊、动物观赏、攀岩拓展、农家民俗……蒋巷丰富多样的‘乡愁’旅游产品和田园风光,令人留恋。”
这些年,蒋巷村还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开发乡村资源,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蒋巷书院,有28间简约又不失野趣的精致民宿。书院负责人李梅说:“以前村里自建的民宿,风格、水准参差不齐,通过与扬州设计院常熟分院合作,民宿有了现代感,生意越来越好。”
眼下,蒋巷村与河南和煦旅游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大型亲子主题公园正在建设中。这个总投资约1亿元的项目,未来将成为集休闲、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既追求经济转型发展,也要大力挖掘和传承积淀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村庄文化。”常德盛说,蒋巷要留住乡愁,要做最“农村”的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