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覃万梅:重返神农架 让土吊锅香飘四海

2019-09-27 08:42:30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9月26日消息(记者李伟民 何鹏 凌姝)据中国乡村之声报道,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乡村之声记者深入宁夏、内蒙古、湖北、四川、湖南等地山区,采访了多个山区家庭。他们的家庭故事,折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的点滴历史。从25日开始,中国乡村之声将播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山里人家》,今天推出第二篇《覃万梅:重返神农架 让土吊锅香飘四海》。

  相传当年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教稼穑,最后也是在这里“架木为坛,跨鹤飞天”而去。后人缅怀神农恩德,便将这片大山称做了神农架。

  覃万梅就出生在这片大山之中,虽然这里以神农的名字命名,很长时期以来,神农并没有保佑人们吃饱穿暖。在改革开放之后,背靠政策,覃万梅和乡亲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勇拼搏,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更让这座大山真正焕发了生机。

  9月的湖北神农架林区天气已经逐渐凉爽起来,到了周末游客会明显增加,大山里凉爽的气候和丰富的物产让这里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场所。覃万梅的农家乐餐厅就在神农架的山脚下,游客越来越多,她已经在谋划逐渐扩大规模。

  覃万梅是土生土长的神农架人,给饭店起名为“奶奶的土吊锅”“爷爷的疙瘩火”,覃万梅说这是源于她童年的记忆。那时,爷爷、奶奶用土吊锅做出来的饭菜,她觉得特别地香。

  覃万梅:每天我们放学回来奶奶都会用吊锅炖肉、炖饭等我们吃,大吊锅炖肉,小吊锅做玉米饭,那时的饭真香,所以记忆很深。

  现在看,记忆中的美味某种程度上是因为物资短缺。神农架地区山高林密,虽然景色优美但是交通不便,耕地少。很长时间以来,这片以神农炎帝命名的大山却没能保佑山里的农户过上富足的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198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城务工经商,覃万梅动了外出打工的心思。为了避免家人阻拦,19岁的她甚至没和家里打招呼,就奔赴了山西。

  覃万梅:我当时出去打工,只从家里只带了150块钱。

  打工并不轻松。初到山西的覃万梅,别说被褥,甚至连馒头都买不起。但是山里出来的孩子,为了生活什么苦都能吃。覃万梅靠着做饭的手艺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从山西到青海,从青海再到江西。她逐渐有了积蓄,甚至在邻近的十堰市买了房子。

  从大山走出来,在城里立足,覃万梅逐渐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逐渐火热起来。当年她想要逃离的大山现在却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地方。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农业农村部也不断出台政策,鼓励发展乡村旅游,让覃万梅动了心思。2010年,在外闯荡多年的覃万梅下定决心,返乡创业。她东拼西凑借了80万元,回到了那片曾经养育了她的大山,建起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梅苑山庄”。

  创业不易,覃万梅最自豪的是能吃苦的本领没有丢下,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饱含着她的付出与艰辛。付出终有回报,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快速发展,她的“梅苑山庄”犹如站上了风口,快速起飞。

  覃万梅:这里2010年5月份开业,每一年大概可以赚十几万,差不多用了三年的时间就把80多万的债还完了。

  如今,覃万梅响应当地生态移民搬迁的号召,搬出了神农架大九湖核心景区,在坪阡古镇上重新开了店铺。也正是在这里,她经营着备受好评的餐厅——“奶奶的土吊锅”、“爷爷的疙瘩火”,生意也比之前更好了。

  现在,覃万梅的三家餐厅和一家旅馆共有员工三十多人,旺季时还要增加人手。马上,第四家餐厅也要开业了。幼时经历过贫困日子的她,非常乐于帮助乡里乡亲,店里的部分员工也是来自周边村精准扶贫中的贫困户。

  从走出大山,到返回大山,覃万梅的生活仿佛是画了一个圈又回到起点。但这不是简单的轮回,而是山里人家几十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覃万梅说,现在的日子好了,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了,她再也不想离开家乡,要通过自己的发展带富更多的老百姓。而且,她还要把大山里特有的文化展现更多的人。

  覃万梅:我一定要把旅游业做好。我是这儿土生土长的人,我要让游客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淳朴。

  现在,每当夜幕降临,覃万梅总是感慨,一个普通的山里人家的女儿,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从前想都不敢想。是这个时代,让覃万梅的付出有了回报,是这个时代让这座以神农命名的大山真正变成了造福人们的金山银山。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