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龙泉村的“实在亲戚”王平堂

2019-09-17 10:54:36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 高楠

  两年前,55岁的中央政策研究室办公室副巡视员王平堂主动来到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明月镇龙泉村任第一书记,用真抓实干将昔日软弱涣散村变成先进村。

  村容美了,村风正了,村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提升了,产业项目红火了,村民腰包鼓了……两年下来,村民们对现任龙泉村第一书记的王平堂评价说,“北京来的官没架子,走家串户办实事,比自家亲戚还实在。”

  亲垂范:村民从看热闹到齐上阵

  2017年8月,王平堂初到龙泉村,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环境脏乱差,人心不齐,互有怨气。“村民对村干部不太尊重,村里不敢来生人,来了就给你出洋相。说到底,是村民脱贫精气神不足。”他说。

  当兵出身的王平堂从不打无准备之仗。驻村后,他没开过一次会,带个笔记本挨家挨户做调研。一个多月,他把全村情况摸个遍。当时,很多村民都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倒要看看北京来的官能搞出啥名堂”。

  王平堂每天起床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村路打扫一遍。没承想,“京官只会扫大街”的冷言冷语在村里流传开来。王平堂并不在意这些嘲讽,风雨无阻地扫了几个月。渐渐地,党员干部、村民们也都拿起扫把和他一起扫了起来。“老百姓的心也不是石头长的,你的一言一行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王平堂说。

  村里只要有红白事、盖房子,王平堂都去帮忙,“去帮忙管我饭,3杯酒下肚,村民和我的心就贴近了。大家也开始表态,实则是自我批评。一来二去就把村民的心凝聚起来了。”王平堂说,“只有吃过百家饭,才会了解百家难,村民不把你当外人,工作才好开展。”

  立规矩:从“不买账”到“跟你干”

  摸底调研后,王平堂召开了3个会。

  第一个是妇女大会。王平堂调研发现,村里大多住户都是女的当家,妇女工作做好将会事半功倍。“首先要克服张家长李家短的坏风气,让女同志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管好家人,培育良好的村风家风。”他说。

  第二个是村班子会。王平堂对村班子提出工作基调:严党风、强作风、正民风、促发展。“先立规矩,有章可循”,王平堂给班子成员每人发个笔记本,想到啥、干的啥都记下来,培养想事干事的习惯。两年时间,王平堂的5本笔记里记录了他的许多“灵感”,班子成员也在每周的碰头会上贡献了很多“金点子”。

  记者在村部看到,一面墙上张贴着王平堂牵头制订的《龙泉村干部管理规定》,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流程、党员承诺等内容一目了然。“规矩多一点,麻烦就少一点。培养村干部的规矩意识,互相监督,严抓落实。”王平堂说。

  第三个是党员大会。王平堂策划开展了“对照承诺找差距,落实承诺见行动”和争先创优等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通过一系列举措,村民对王平堂和村班子的满意度、信任度也越来越高。匿名放在村部门口的水豆腐、地瓜、饺子等农家饭菜,无声表达了村民对班子的认可和支持。“以心换心,村民拿我当亲人看,也愿意和班子一起干。如今到村民家去的多了,狗也不咬我了。”王平堂说。

  谋发展:宁可出去“碰壁”,也不在家“面壁”

  扶贫先扶志。王平堂梳理树立了7个致富典型,以及大红花、荣誉证书、500元奖金等奖品。从物质到荣誉,让致富典型“有里有面”,也让其他村民心向往之。

  王平堂对村民提出3点要求:知足、感恩、争气。他说:“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感恩祖国、感谢党,勤劳致富奔小康,一家一户卫生区,要有志气搞得比别人好。”两年下来,村民自主发展致富的意识显著提升。

  在走访过程中,王平堂了解到,龙泉村几乎每家都爱吃煎饼,也擅长摊煎饼。他心想,何不把优势做成产业?

  为此,王平堂到处奔波拉投资,一次次碰壁让他越挫越勇,最终用诚意争取到520余万元资金,建成1座670平方米的煎饼加工厂,日产煎饼750公斤,建成8公顷生态大米农场,预计年产有机大米4万公斤……

  看到村里蓬勃发展的景象,在外务工的村民们也陆续返乡创业,帮忙出力。吉林省委组织部组织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后,王平堂又积极扩展电商销售渠道,经过20余次的洽谈,促成了煎饼厂和生态大米农场与安图域外商会、电商平台签订购销框架协议,形成了线上线下联动销售机制。

  在村部的党员承诺板上,王平堂的承诺是:视龙泉为故乡,视百姓为亲人。驻村两年,王平堂一步一个脚印地兑现着他的承诺。村民们也真心愿意跟着这位“实在亲戚”在致富路上实实在在地干下去。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