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人物

村里来了“不一样的人”

2019-07-31 16:25:43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新华社太原7月30日电(记者刘翔霄、张磊)李孟涛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派驻山西大宁县道教村的第一书记。他在村里的办公室兼宿舍,面积不大、锦旗很多。村民们说,这个“80后”李书记是“不一样的人”。

  党员穿上了“红马甲”

  李孟涛到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他和老支书商定,每月一次的党员生活会“雷打不动”。谁没来开会,李孟涛就给谁去电话。一次、两次,来开会的党员明显多了起来。

  “你认真了,他就认真了。”李孟涛说。

  村里大事小情上会讨论,起初大家都不发言,李孟涛就带头,让大家挨个来。在他看来,多数时候沟通不通畅,是因为理解不到位、交流不充分、参与感不强,所以出去的声音就不一样。开会时,李孟涛最爱说一句话:“在座的都不是普通老百姓,我们是党员团队,是村里不一样的一群人。大家有意见尽管提,出了这个门,就要统一声音,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代表支部的集体形象。”

  时间长了,个别不认可、不参与村集体事务的党员,也渐渐消除了质疑。

  2017年冬天,李孟涛从网上订制了一批红马甲,胸口印着大大的“共产党员”四个字。从此,村里多了一群义务清垃圾、修水渠、便民理发、扶贫帮困的“红马甲”。

  “有事要来支部办,没事想来支部转”。不知不觉中,老百姓把党支部和村“两委”当成了可信赖的依靠,把党员干部看成了身边的榜样。2017年以来,道教村先后有8名返乡青年递交入党申请,5人被吸纳入党,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吸纳了两名“80后”。

  今年“七一”,村支部组织全体党员举行升国旗等“九个一”党员集体活动。清早不到六点,李孟涛正洗漱,已经有人来敲门。在县里打工的党员房教清专程赶了回来;腿脚不好的老党员房宿政拄着拐杖,也出现在大家面前;7点不到,人到得齐刷刷的。

  当天,除去在外务工的流动党员,一共有24人参加了活动,是人最齐的一次。

  “扫雪风波”和“改水图”

  去年冬天,山里下了两场大雪。雪停后,李孟涛组织大家去扫雪,在新建的村民微信群里发了条通知。

  这时,有人在群里说起了风凉话,“让村干部去扫”“让党员去扫”“让贫困户去扫”……李孟涛迅速组织了几句话:“路是咱道教村自己的路,扫雪的是咱道教村自己的人;咱道教村是文明村,咱们人人争当文明人哈!”

  把信息发到微信群里,李孟涛扛起扫帚出了门。

  很快,大家伙三三两两汇集到了主路。大家齐心合力、有说有笑,一会儿雪就扫完了。李孟涛组织大家拍了张合影,然后把照片发到了微信群里,村民纷纷点赞。

  李孟涛刚到村里时,自来水还没通。他来的头一晚,宿舍的瓮里没水,是老支书从家里提了一桶水,至今他仍记忆犹新。

  没有自来水,村民生活很不方便。李孟涛走村入户摸底测算全村多少户、大约需要多长的管道,还请当地村民画了一张“改水图”。县水利局看到图,马上拍了板。支部会上,李孟涛又提议村里按户划片,由党员义务抄水表,1人负责10户,两个月一次,对口联系。经过讨论、表决,这件事很快就定了下来。

  今年4月,村民吃上了自来水,收水费的问题也解决了。

  一变成二、二变成三

  道教小学是中心小学,覆盖附近几个村。新任校长比李孟涛早到几天,有一次他和李孟涛说起学校没有校园广播,每次升国旗只能用手机播放国歌;学校没有自来水,老师们只能提着水上楼。

  李孟涛通过国家卫建委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很快争取到了帮扶资金。问题解决后,学校还设立了励志奖学金,学生明显回流:2017年这里只有18个学生,短短两年,增加了20个。

  “孩子上学回流,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突出表现。”驻村帮扶的大宁县文化局局长刘永芳说。

  在农村,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李孟涛常想:把一是一、二是二的事完成后,怎样能使一变成二、二变成三?

  过去,村民收获的甜瓜销量小,卖不出去只能烂掉。李孟涛就想,瓜品质好,能否通过电商销售?他带着3名返乡青年,组建了党员创业青年团队,通过卖甜瓜这个事,把开网店的流程走了一遍,还注册了商标;跑到省里,找熟人、找部门、联系高校,整整四个月像被“扒了一层皮”。微店运营头一个月营业额就达4万多元。

  接着,村里又成立了“集体合作社扶贫车间”,纳入了更多销售品种。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过年前后的4个月,合作社累计实现销售额130多万元,带动20多名村妇女参与务工,4个月人均增收3000多元。

  李孟涛说,人的创新潜能,有时是被“逼”出来的。2018年底,道教村提前实现整村脱贫,还被中央文明委评选为“全国文明村镇”。

  最近,听说这个“不一样的人”快走了,村民们都舍不得。有人哭了,李孟涛也哭了。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