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3 09:41:27 来源:人民网 作者:
72年前,她抱着打倒土豪劣绅、让人人都能吃饱饭的朴素愿望,加入革命队伍;50多年前,她追随信仰,跟从丈夫,返乡务农,无悔建设家乡;50多年来,她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如今85岁高龄的她,缓慢而坚定地说:“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看到到革命理想变成了现实,我很知足。”
她就是来自安徽安庆的翟杏梅,一位13岁参加皖西人民自卫军、后参加太原战役、渡江战役的女兵。
虽然说话已经不太利索,但翻开层层包裹的复员证、老照片、老军装的那一刻,老兵翟杏梅的眼睛闪耀着火一样的光芒,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13岁参加革命
翟杏梅的五儿子燕建龙说,从他记事起,每逢雨雪时节,母亲无法出门干活之际,兄弟姐们们就围着母亲,听她讲过去的故事。
1934年5月,翟杏梅出生在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6岁时父母双双病故。1947年2月,13岁的翟杏梅,在老乡的介绍下,加入驻扎在大别山区的皖西人民自卫军。
安庆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抗日战争胜利后,新四军七师和皖江区党委根据中央及华中局指示,决定留下部分部队组编为皖西大队坚持敌后斗争。1947年,皖西大队与从鄂西北突围转战到达皖西的鄂西北军区副司令刘昌毅的部队会师后,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后归整编为解放军。
翟杏梅回忆,她参军时,所在的队伍有百余名战士,仅3名女性。队里只有一挺机枪,步枪不多。每次开展行动,都是党员冲在最前面。根据地设在位于太湖县弥陀镇附近的山上。
为躲避围剿,翟杏梅和战友们经常夜行军,打一仗换一地,在深山里与敌人周旋。晚上行军,战士们从不点火把,摸黑爬山涉水,防止被敌人发现。
斗争最严峻时,翟杏梅和战友们靠挖野菜充饥。“肚子很饿,但每个人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没有一个人当逃兵。”翟杏梅说。
战火中结成革命伴侣
翟杏梅的丈夫燕登高系安庆宿松县人,比翟杏梅年长5岁,于1947年3月加入革命队伍,是一名军医。当时,翟杏梅加入革命队伍后,领导考虑到她年龄小,就安排她从事后勤工作,协助救治伤员。
翟杏梅回忆,燕登高曾向她提起过参加革命的经历。当时,燕登高的父亲支持儿子闹革命,冲破了封锁线,把燕登高从宿松县送到太湖县参加革命队伍。
1949年3月,太湖县城解放。燕登高、翟杏梅和战友们一起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医疗工作。那年3至4月之间,翟杏梅先后参加了太原战役、渡江战役等。
燕登高、翟杏梅随部队增援太原战役,担负救治伤员任务。战斗中,太原城垣内外炮声不断。在一次傍晚发起的冲锋中,不少突击战士倒在敌人的枪口之下,翟杏梅冒着从敌军暗堡里喷射出来的子弹,一次次地摸进阵地寻找我军伤员,一个一个地背出来救治。渡江战斗中,江面上子弹、炮火密集,她从船头跑到船尾,随时给战友包扎伤口。
经过战火的洗礼,1951年底,翟杏梅与燕登高成为军营伉俪。
夫妻双双回乡务农
1952年1月,夫妻俩复员到安庆市肉联厂工作。安庆市区距离宿松县一百多公里,当时交通非常落后,燕登高回一趟家,往返要用三四天时间。后来,为照顾公婆,翟杏梅随丈夫一起,调回宿松县棉花纺织厂。
上世纪六十年初,翟杏梅与燕登高商量后,放弃“铁饭碗”,回到宿松县破凉镇五谷村务农。“当时需要大量劳动力恢复生产。我们从农村来,回农村更能发挥作用。”翟杏梅说。
回乡后,燕登高从事乡村医生,四里八乡为乡亲们看病。翟杏梅成为一名农家主妇,既下田干活,又照顾子女和老人等一家老小。燕登高、翟杏梅育有6儿1女,大儿子、四儿子先后参军入伍。
复员回到地方50多年来,翟杏梅和丈夫从未向国家提过要求,复员证、老照片、老军装也被两人层层包裹起,珍藏起来。2008年燕登高患病去世。
50余年来,翟杏梅老人一直在宿松偏远的乡村过着的农家生活。前几年得过一场重病后,85岁高龄翟杏梅说话已经不太利索,但洗衣、烧饭、种地样样都自己干。老人很满足,她说现在日子好了,人人都可以吃饱饭了,这就是幸福。
“早都不让她干活了,但她忙了一辈子,闲不下来。”翟杏梅的五儿子燕建龙说,她在房子旁开垦了两块菜地,平常吃的蔬菜都是自己种的。
宿松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徐申宏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初,翟杏梅开始享受有关政策,现在每年可拿到3万多元补助。“在优抚政策等方面给予照顾,让老人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徐申宏说。(李家林 孙春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