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4 11:14:57 来源:新华社 作者:
在云南怒江贡山县丙中洛镇,管延萍(左)与同事走在进村的山路上(1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加扬 摄
有一个人,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自愿到深度贫困地区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参加东西部扶贫协作,并主动将期限从半年申请延长至3年。
有一个人,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的大都市,如今却背着背篓,行走于悬崖峭壁间,送医进山达300多次,足迹遍及丙中洛高山峡谷间的46个村小组,整整走了4轮。
在云南怒江贡山县丙中洛镇,管延萍(前)与同事步行通过怒江(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张加扬 摄
麻花辫,白大褂,像一缕高原阳光,传递着清澈、温暖的大爱力量——2019年春节前夕,记者跟随广东珠海“背篓医生”管延萍跋山涉水、进村入户。怒江两岸木棉花开,随处可见一树树火红,灿若朝霞……
一个个悬崖,挡不住最热切的守望
贡山县丙中洛镇东临碧罗雪山,西依高黎贡山,怒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两山夹一江的雄奇地貌。这是怒江最偏远的乡镇,北邻西藏察隅县。记者从昆明坐车出发,一路颠簸,拥堵难行,遭遇受困大峡谷、头顶滚石惊魂等事件,花了整整3天才赶到这里。
碧汪村位于碧罗雪山腹地,海拔2000多米,沿途要翻越两座大山。
在云南怒江贡山县丙中洛镇,医疗队员在山间道路上前行(1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加扬 摄
进村的山路几乎挂在云遮雾绕的悬崖峭壁上,许多地方是五六十度的陡坡,沿着骡马踩出来的脚窝窝,手脚并用才能上去。其中一段路凿在千仞绝壁上,低矮逼仄,两匹马驮着生活物资过不去,管延萍和同事帮赶马人从驮马卸下行李,肩扛手提,吭哧吭哧走过这段窄路,再将行李重新装上马背。
今年51岁的管延萍是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从医已有28年。2017年3月,她作为金湾区第一批对口帮扶贡山县的驻点医疗卫生人员,奔赴贡山县丙中洛镇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扶贫工作。
管延萍和同事们穿着白大褂,背着绿色的竹背篓,一步一步跟在马帮后面。背篓里装的是心电图机、就诊包等医疗器械,这些是他们最心疼的宝贝,不能用马驮,必须自己背进大山。
2017年管延萍从珠海来到丙中洛镇,在她的培训下,镇卫生院医护人员才学会使用心电图机、B超机等。第一次送医进山,管延萍用一个大纸箱装上医疗设备、药品,随行的男同事还帮她扛着心电图机。从未爬过大山的她,硬是端着那个大纸箱上了半山腰,手指勒得发紫,累得嘴唇发乌。
在云南怒江贡山县丙中洛镇碧汪村,来自贡山县丙中洛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借着手电筒的灯光为村民夜诊(1月12日摄)。 新华社记者张加扬 摄
下山回到镇里,管延萍便买了个背篓。此后,她便背着这个装着诊断仪器、干粮的大背篓,跋山涉水,上山下乡。有时候年轻同事还扛B超机上山,方便她给病人做检查。“背篓医生”的称呼,从此传响。
前方的一段路,必须贴着陡峭山壁缓慢挪动,脚下就是深不可测的涧水,咆哮声震耳欲聋,令人胆战心惊。走过险路,又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连绵陡坡。
大伙儿个个大汗淋漓,50岁的管延萍腿脚利索,毫不逊于年轻人。她告诉记者,第一次进山,不到十分钟,就气喘吁吁,腿脚打颤;两年来上山下乡,她现在已经习惯攀爬悬崖,就像当地人一样。
中途歇息时,性格开朗的管延萍带领年轻的同事唱起了《贡山情歌》,这是她们上山出诊时加油鼓劲的“保留节目”:
“贡山的天蓝蓝,
贡山的水绿绿;
贡山小伙帅啰,
贡山姑娘美啰。”
歌声悠扬,在皑皑雪山之间飞翔……
碧汪村的贫困发生率100%,需要整体易地搬迁。政府已在山下建好新村,村民们正陆续搬迁下山。村里目前还有65名村民,没有完成2018年度家庭医生签约。
管延萍这次进山的任务,是与这21户65名村民签约家庭医生,同时对村民进行体检。她与一名护士、两名村医组成一个家庭医生团队,为签约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服务。
从早上8点半出发,一直到下午1点半,记者和医疗队一起终于到达碧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