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2 09:12:11 来源:人民网 作者:宋翠 田阳
山东省政协派驻第一书记在沂蒙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活动。(资料图)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部署,2017年2月,山东省政协选派5名同志到临沂市平邑县丰阳镇5个省定贫困村担任第三轮第一书记,为期2年。5位第一书记以真心聚党心得民心,以实干谋实事求实效,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淬炼成沂蒙山革命老区的又一支扶贫富民“尖兵”。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城西南有座丰山,东枕沂蒙山脉,西陲孔孟之乡。烟波浩渺的五龙湖倚傍山南,层峦耸翠,水天一色,好不动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好去处,却是沂蒙山革命老区出了名的偏远落后区。北城、杜家、泗山根、朱家、顺民,丰山脚下、五龙湖畔的这5个省定贫困村,随着2017年2月5位第一书记的到来,先后摘掉了“帽子”。
引技术进山 红薯身价倍增带群众增收
田地里产量喜人的新品种红薯,村口已经建成的扶贫车间,村里每月开展学习的党员活动之家……在山东省政协派驻平邑县丰阳镇第一书记帮扶村,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心头,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
扶贫要扶什么?对于第一书记来说,带来资金只是第一步,党建强队伍、产业增收入、文化提内生动力……“硬件”“软件”两手抓,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民扶贫脱贫,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活力。
单株14.4斤、单体6.9斤。在2017年举行的丰阳镇省派第一书记帮扶村“扶贫薯王”大赛上,朱家村村民胡永志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薯王”。胡永志栽植的“济薯26”,是由山东省政协派驻丰阳镇第一书记从省农科院引进的高产品种。负责此事的顺民村第一书记吴园军说,合同化红薯种植是5位第一书记通过细致调研,针对当地岭薄地多、灌溉设施缺乏等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
第一书记开展了“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红薯订单化种植,村民们种植红薯的热情高涨。2017年,“济薯26”共试验种植100亩,平均亩产5500斤,最高亩产9000余斤,达到商品要求的合格红薯平均亩产近4000斤,青岛春天味道有限公司以每斤0.5元的价格回收,有效带动群众增收。
“过去每斤两毛二,三毛五是最高,亩产四千多斤,收入千把块钱,红薯引进品种以后亩产翻了两倍多,收入三千多块钱。”丰阳镇北城村村民孙卫国喜滋滋地说。
山东省政协派驻第一书记与工作人员进行村级光伏电站设备维护。(资料图)
抱团“作战” 打赢扶贫攻坚战
红薯让村民收入增加了,但作为普惠性的辅助性项目,仅靠种地所得的收益仍有限。为打赢攻坚战,第一书记们将目光放在了产业项目上。他们又该如何“排兵布阵”呢?
5名第一书记整合帮扶资金300万元,在北城村建设了占地60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部用于出租种植扶郎花,通过出租大棚、交易市场和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园打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目前,所有园区已租给当地一家花卉种植公司,租期4年每个村年租金收入近2万元。
在山东,第一书记“捆绑办公”的情况很常见,但连帮扶资金都“捆绑”在一起,统一推进产业项目发展的,却是一项创新。
山东省政协派驻第一书记工作组组长、北城村第一书记李剑锐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靠组合拳,“五个人凝成一个拳头,各项政策、资金凝成一个拳头,重点发力、重拳出击。”
事实上,团结协作是山东省政协派驻第一书记工作一直以来的“锦囊妙计”。自2012年山东选派第一书记以来,山东省政协就与沂蒙山革命老区紧紧联系在一起,强领导、育队伍、闯路子,在齐鲁大地吹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第一轮第一书记,落笔鲁南郯城,创新建立“联村联户”帮扶制度,使马陵山下再度唱起支前谣。第二轮第一书记,再望银杏杞柳,健全完善“五位一体”工作模式,让沂河岸边破天荒建起梦乐园。如今,第三轮第一书记转战先秦古邑,不仅形式上是“五位一体”,还在工作内容上“五位一体”“打包处理”。
自2017年以来,第三轮5名第一书记统筹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重点推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村级光伏发电站和扶贫车间项目。其中,村级光伏发电站预计年收益34万元,所获收益的30%由村集体使用,其余70%用于贫困户分配。
“第一书记整合资金资源建设的多个产业项目,不仅促进户脱贫、村增收,更壮大了丰阳镇的产业发展,带动丰阳镇整体发展上台阶、上水平。”丰阳镇党委书记曹兆清说。
山东省政协派驻第一书记在现代农业园扶郎花种植区劳动。(资料图)
抓党建促民风 建带不走的工作队
产业落地了,想要持续不断地发展,还需要将“作战图”越绘越清晰、越长远。第一书记们认为,关键要有好的“带头人”,建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泗山根村第一书记李传军看来,一个村的工作能不能做好、发展怎么样,关键是看有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村“两委”班子。
在第一书记王霞所在的杜家村,以前,各个村里几乎没有党建活动。如今,在第一书记的带领下,村里开展了庆祝党的生日系列活动,组织各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电影,为党员发放党章、党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邀请县委党校教师上专题党课……
现在的杜家村,每逢党建活动,村里的党员和村民都积极参加,几乎每一次活动,都能见到已经97岁、有76年党龄的杜朝成老人。“有时候村里组织集体学习活动,考虑到老人年纪大了,就没通知他,可每次杜老听见村民聊天聊起这周又有活动了,就会准时拄着拐杖来参加活动。”王霞说,参加每个月组织的党员学习活动,成为村里党员和不少群众的“必修课”。
第一书记范民所在的朱家村以前是有名的“问题”村,“彪悍”的民风没少让范民头疼。在跟村民老人聊天时,范民意外得知,朱家村以前居然是个“英雄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是鲁南军区和鲁南军分区的驻扎地。其中以王春英老人作为沂蒙红嫂的典型代表更是永久地载入史册。
对此,范民想到一个“妙招”:发掘“红色基因”,以沂蒙红嫂王春英老人的事迹为依托,建设了红嫂主题文化广场、复原村“军民同心井”,而今,朱家村已经成为红色沂蒙精神传承的样板村。渐渐的,村里“骂街”的现象不见了,好人好事多了,沂蒙精神正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村民的思想。
5人初到丰阳时,5个帮扶村未脱贫291户、615人。时至今日,已实现整体脱贫。5个帮扶村总计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建设文化健身广场6个,修建村里道路7.42公里,修建生产路9.36公里,安装路灯414盏……还有的是一些数据无法统计的变化——村里的路更宽了,特色种植成规模了,乡村旅游也开始发展了,钱包更鼓了。太多的变化,让乡亲们心里美滋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