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0 10:41:45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钟勇辉/文 王佳兴/摄
80后的王佳然,透着干练、阳光。作为怀柔区雁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这些年,她坚持加班加点给患者看病的同时,牵头组建了小儿推拿诊室,不仅如此,对于有特殊困难的村民,她和同事送诊进村、送诊进家。医者仁心的坚守,满面春风的温暖,王佳然赢得了患者的肯定,不仅雁栖镇周边村民、居民认她,就连密云、平谷、顺义、承德的患者也专程找她看病。
建诊室拿自家孩子练手
去年8月,王佳然牵头在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小儿推拿诊室。之所以干这事,王佳然说是受了母亲的影响。王佳然的母亲退休前是位妇产科大夫,成天和小孩儿打交道。时间一长,耳濡目染,王佳然对医生、尤其对于小孩子也就更上心了。“中医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相比较西医,咱们的优势也挺明显,通过推拿等理疗方式,对脾胃不和等问题有明显的疗效,说白了,也能让孩子少吃药,尤其是减少抗生素的摄入量。”王佳然说。
建诊室,可不是挂块牌子就行的事。虽然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对于王佳然来说,也算半路出家,推拿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学、都得练。为了早点儿把科室建成,惠及周边百姓。王佳然开始了学习。这一时期,王佳然怀上二胎,孕期反应不小,恶心、头晕说来就来,可即便这样,每天她也要抽出时间看书、查资料、对着视频教材学。
理论知识学得差不多了,到了关键的实操阶段。王佳然挺大方,拿自己的两个孩子做起了“试验”。“两个孩子,尤其是老二,胃也不是特别好,我就给他推拿,一是治病,二就是练手。”王佳然说。几月几号,推拿了哪几个穴位,什么症状缓解了……每回给孩子做完推拿后,王佳然还记录,两个日记本记得挺满。
推拿手艺日渐精湛,王佳然开始带徒弟。姜春雨、张乐这两位中心的医生也跟着王佳然学起了推拿。终于,在去年8月,小儿推拿诊室成立,每周三上午准时开诊。“如今这社会上也有好些个小儿推拿的店,价格高不说,咱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专业的,可到中心这儿推拿,我们放心。”雁栖镇下庄村一位大姐满意地说。
小儿推拿诊室成立以后,这“三朵金花”用专业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不仅如此,她们还定期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各种儿童保健知识,介绍小儿推拿的适用症和疗效。小儿推拿科室成立的消息通过微信传播着。去年,有一位长哨营满族乡的女士,她的孩子7个月大时肚子特别鼓,在北京住了挺长时间的院,也没查出什么大毛病,大夫就说肚子里全是胀气,让回家调养。有一回,这位女士在微信里看到雁栖卫生中心有小儿推拿科室的消息,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她找到了王佳然。孩子定期做了三个月推拿后,肚子里的胀气儿全都没有了。像这样的事,不计其数。
推拿送进村解村民难题
“谢谢王院长,孩子可算是能睡个踏实觉了。”雁栖镇莲花池村孟女士在微信里不住地道谢。她谢的就是王佳然。自从小儿推拿科室建成以后,除了服务到中心看病的人之外,对有特殊需求的村民,王佳然送诊上门。
一个周五的中午,王佳然的电话响了,来电的是经常找她看病的孟女士,电话里声音有些急:“王院长,B超也照了,大夫说没啥毛病,可孩子就是半宿半宿地睡不好觉,这还没出满月呢,瞅着就心疼!”原来,孟女士的儿子夜里经常翻过来调过去的折腾,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做了各项检查,没发现有啥问题。孩子小不会说,大人跟着干着急。孟女士听说镇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了小儿推拿诊室,就给王佳然打来了电话。
“您别急,天儿冷,孩子小,您就别折腾了,等我忙完手里的活儿,我上家找您去。”王佳然在电话里说。王佳然忙完手头儿的工作,下午五点,开上车就往莲花池奔,半个小时后到了孟女士的家。看了B超,又详细问了问孩子的情况,王佳然说:“别急,没事,孩子睡不踏实,应当是肠绞痛,多半是肚子里的胀气闹的,我给他揉揉。”
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仔细洗干净手,又用力搓热后,王佳然开始推拿。小孩儿估计挺舒服,全程配合,由着王佳然“摆弄”。差不多一个小时后,推拿完成。瞅着床上睡得香甜的儿子,孟女士一个劲儿地道谢,“大老远的还让您跑一趟,一定吃完饭再回去啊。”“不用了,家里孩子还等着喂呢。”王佳然一边说,一边上了车,又叮嘱了孟女士几句,这才往城区的家里赶。一个月后,孟女士来了,感激地说:“自打您给揉完了,孩子夜里睡得可踏实了。”
自从到了雁栖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后,王佳然对于类似的特殊需求,全都尽己所能的帮助。“镇里村多,好些还都在山里,上了岁数的老人,没出满月的宝宝,来回一趟挺辛苦的,我们年轻人多跑跑,没事。”王佳然笑着说。
这几年,对于一些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还有一些住得远的小孩儿,王佳然和同事就带着设备进村入户。天暖和的时候,每个月她都得上门送诊好几回。即便是冬天,只要有特殊需求,她也想着法儿地送诊上门。靠着好医术、好服务,不仅雁栖镇里的患者认她,就连别的区的患者,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
用微笑耐心赢患者认可
但凡找王佳然看过病的,不仅夸她医术高,更佩服她的耐心劲儿。“她对待每个病人都是笑呵呵的。”同事眼里的王佳然总是阳光满面。
王佳然学的是中医内科,从2102年开始,她先后拜师名医大家学习医术,来到雁栖镇社区卫生中心后,靠着精湛的医术,她的中医内科门诊算得上“一号难求”。每周二下午准时接诊,放号25个,但每回她都要看四五十位患者,“都等了半天了,大老远来一趟,加会班儿不叫事。”对于加班看病这事,王佳然已经习惯。
“患者认她,主要是她人好。”同事说。早几年,门诊是上午,为了能挂上王佳然的号,有些患者晚上就在中心门口儿排队,颇有些城里大医院的景象。“好不容易吃了几天药,身体寒凉给调下去了,为了看病,夜里排队再受凉,全白干了。”王佳然索性把门诊改为周二下午,减少患者连夜排队的问题。
就像同事说的一样,患者找她、认她、信她,不仅因为王佳然的医术好,更因为她的为人。王佳然一位同事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雁栖镇下庄村有位王大爷,受脑梗影响,老人开始出现神志不清等症状,每回到中心看病拿药,大声叫骂的情况也存在。为了避免激化老人情绪,中心有些大夫一瞅老爷子来了,尽可能地躲,生怕一不小心又惹老人犯脾气。别人还能躲着,可王佳然躲不了。原来,早些时候,老人神志没事时,看病也认她,虽然脑子不清楚了,可每回来中心,依旧点名让王佳然给看。“来了,您气色好多了啊。”每回,不管老爷子说啥,王佳然保准一脸的微笑,一边暖和话儿问候,一边仔细为老人号脉看病。耐心、微笑,成了王佳然送给老人的两味特色“药”。三个月以后,老爷子神志清楚了。
靠着精湛的医术,王佳然赢得了病患的肯定。光是送锦旗的,她都数不清拒绝了多少回,有的病人瞅王佳然不收锦旗,干脆自己动手,缝十字绣、做工艺品,为的都是感谢。
“看着他们病好了,健康了,加会儿班,晚回去会儿,都无所谓。”王佳然笑着说。这几年,王佳然加班加点儿、送诊上门,也多亏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两个孩子基本上都是母亲和丈夫照顾。“本想着老妈退休了,能够安享晚年,可这几年,福没享上不说,没少因为我受累。”一提起母亲,王佳然就感到愧疚。“都是大夫,早出晚回的事咱都理解,给人家把病瞧好了,让找咱的人没白来,都是咱们的分内事。”王佳然的母亲卢大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