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4 10:36:22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戴国梁
“去年7月,镇里给我们村分配了一名女博士选调生,原来想着博士都是搞科学研究的,没想到一个小姑娘有想法、踏实干、接地气,自从来到我们村,她联系母校、朋友,为村里带来了许多资源,而且她还租了一片地,亲自下地试种新品种给村民做示范,很快就和村里人打成一片,村里人都亲切地叫她‘小范’。”
说这话的人,是延庆沈家营镇临河村党支部书记宋兰根。他口中的“小范”名叫范婕妤,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也是延庆区2017年录用的33名大学生村官(选调生)中唯一的博士生,去年被分配到了沈家营镇临河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年来,范婕妤通过发挥资源共享、合作共进的优势,为打破村庄当前发展困境和探索实现临河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试种中药促民增收
临河村,位于延庆城东大约两公里处,因紧临延庆人的母亲河妫河而得名。全村共414户842口人,在延庆376个行政村中是一个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中等村。由于临河村是以种植玉米等传统作物为主,现代农业发展缓慢。为了探索产业发展新方式,开拓村干部思路,范婕妤通过多次联系,邀请到了研究生就读的北京林业大学老师到临河村座谈研讨、走村入户实地调研,为临河村发展出谋划策。
为了让村民增收致富,范婕妤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和请教老师了解到,临河村的地理环境适合藜麦生长。藜麦经济价值高,每亩约能增收9000元。成熟季节景观效果好,还能让村里发展观光旅游。于是她写了一个藜麦种植可行性报告,交给了村党支部书记,书记对此十分感兴趣。今年4月,村支部书记带队前往香营乡考察藜麦种植情况。实地考察后了解到,藜麦种植技术并不复杂,但市场价格高,市民购买认知度较低,所以应在产品销售方面做好文章。经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会讨论后决定,在村集体试验田里先行试种。今年5月,临河村播撒下了承载了村民致富增收梦想的希望之种藜麦。金秋收获时节,亩产量达到200公斤左右。
此外,她还联系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将他们的精准帮扶项目引进了临河村。专家考察后,结合临河村的地理特点,给出了试种柴胡和丹参的建议,因为这两种药材用途较广,市场需求量大,易于销售。由于第一年是小规模试种,范婕妤和村“两委”干部们多次讨论商量,给村民做工作,最后决定作为低收入户精准帮扶项目,由2户低收入户参与试种,药植所负责收购,预计每亩能帮助农民增收4000元至5000元。
带领村民搞起电商
为了打破当前种植传统玉米的产业发展落后现状,范婕妤积极联系校友资源云种云养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水果玉米进行试种,为下一步发展订单农业做基础。为了给村民进行示范指导,她全程参与种植水果玉米。今年,范婕妤种了三茬水果玉米,一共6亩多。
确定试种后,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范婕妤还在产假期间,就积极联系校友提供免费水果玉米种子,同时积极寻找合作电商平台和快递公司。通过朋友介绍,村里与“瓜熟蒂落”农产品电商平台达成合作意向,在其平台上销售水果玉米。通过多次协调沟通,范婕妤还争取到了与顺丰快递签订合作协议的机会,节省了网上客户订单到货时限,保证水果玉米送到客户手中的新鲜度。通过网上销售和快递发货,解决了销路问题。
“小范已经把我们村的玉米卖到香港和广州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变成事实了,这小范真能干、踏实善良,能为村里人想事情,真心实意想为村里的发展做点事儿。”一位在地里帮忙装卸玉米的低收入户大姐夸赞道。
每当人们夸奖她的时候,她都会说:“我本身就是学农业经济管理的,当初报考延庆选调生的时候,就想着在基层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都是我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