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 10:08:23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10月29日消息(记者王晶)在中国工会十七大开幕当天(22日),身着一身传统畲族服装的钟希娇出现在人民大会堂广场前,长相清秀,爽朗健谈,这是她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休会期间,她主动找温州代表“取经”基层管理经验的小插曲,也让很多媒体记者记住了这个好学执着的“90后”畲族姑娘。
她是浙江泰顺县历史上第一位全国工会代表,左溪村旅游联合工会女职委主任。她所在的村落是浙江省内畲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村落。在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钟希娇也是其中一位。
回到家乡三年,钟希娇在成长,左溪村也在快速发展。村中的危旧房,摇身变成精致的畲乡小院。在她及左溪村党支部书记蓝学许的带动下,小山村打造畲乡旅游,迎来蝶变,村民的人均收入,也完成“四连跳”,由5000多元,跃增到现在的2万多元,成了全国有名的省级旅游特色精品村。
近日,前来参加工会十七大的钟希娇在浙江团驻地接受央广记者专访。(央广网记者 王晶 摄)
放弃高薪 辞职回村
“推动民族乡村振兴的政策越来越多了,咱畲乡人的日子会越过越好……”这几日,钟希娇去北京参加完工会十七大后,村民们总能从一回来就走村下乡的她口中听到这些话。
从浙江温州市区驱车三个半小时,进入泰顺县司前畲族镇,沿着蜿蜒的山路,便可驶入左溪村中心村。这里有一条清澈的山溪,一侧是独具畲乡风情的别墅群,还有一幢黄墙黑瓦、蓝腰带的建筑,是于2017年建设的文化礼堂。由于与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等核心景区毗邻,昔日“脏乱差”的左溪村,如今逐渐成为游客纷至的精致民宿游目的地。
但眼前老家的这幅画面,是七八年前还正在读大学的钟希娇无法想象的。彼时走进左溪村,如果没有村民指引介绍,游客不会想到这里是一个畲族人口超过1000多人的畲族村。用钟希娇的话讲,高低不平的砖体房林立,“赤膊墙”随处可见,中心村落被一条大桥拦腰分成两段,道路坑坑洼洼。“日子贫穷、观念落后”,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的小山村。
与村里的其他年轻人一样,2014年从温州大学教育专业毕业后,钟希娇选择定居城里,成为了温州乐清市一名幼师,并且很快成为该校德艺双馨教师的优秀代表。如果不出意外,几年后她将顺利过上村里人眼中的“舒适”生活。
过去的左溪村(受访者供图)
钟希娇回乡,与老家村支书的一通电话直接相关。
2007年到2008年,彼时的左溪村正在擦亮畲族特色文化的招牌,发展蓝图逐渐铺开,但在人才方面却力不从心,急需文化教育水平高,且能够为村里发展带来外部经验的年轻人。村支书蓝学许一下子便想到他从小看着长大的钟希娇,“懂事、靠谱”,于是打电话邀请她来村工作。
时至今日,钟希娇觉得,当时接到的这个电话,坚定了她本来就想要回到家乡就业的决心,“一是爸妈年纪大了,想过回来工作,照顾家里一些;二是惊讶于家乡人观念上的落后程度。”每年过年回家,作为村里仅有的考进省城的大学生,钟希娇总会收到一些长辈的求助,“比如,每天与农田打交道的叔叔辈,就会问电脑在哪里开机?但每次教完后,下次他们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更别说上网淘宝进行交易了。”
身边的同学大多留在城里,无法理解钟希娇的选择。父母更是反对,“在村里生活有什么盼头。”而在不少亲戚眼里,回村工作就像是不务正业,他们只希望出身农村的她留在城里,继续做那份月薪3000元在当地算作“高薪”的幼师工作。
“与繁华的城市相比,家乡更需要年轻人去改变,况且这个提议也拓展了我人生另外一种可能性。”钟希娇坚定自己的选择。
敢闯敢拼 与家乡共成长
钟希娇所在的温州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地处大山深处,距离县城超13公里,村民居住分散。路途远,办事难,“撇下地里农活,赶十几公里山路,三番五次跑还未必能办成事。过去,领个低保证,都要往乡政府跑上七八趟……”这些都曾让当地百姓吃足苦头。
“特别是村里不见年轻的面孔,只剩留守老人和孩子。年纪大又不会讲普通话,外出办事更难。”
2015年钟希娇回村时,首先接手的工作是“村代办员”,即帮助村民解决各类代办问题,比如低保、医疗、养老等事项,类似乡村版“最多跑一次”。左溪村不少村民需申请低保补助金,具体需要什么条件,需要什么材料,钟希娇都提前了解得清清楚楚。
“平时经常碰到村民什么东西不会写找我帮忙,比如各种证明、申请等。”全村百余户家庭、3000人的基本情况,她也都了然于胸。
左溪村作为一个行政村,除中心村以外还有26个自然村在山上,山上住着不少年事已高的老人,钟希娇回乡后经常走访中心村以外的自然村,“看看村民们是否需要什么帮助。”她回忆,一次在整理村民的养老金资料时,发现有一名年满60岁的村民没有及时领取养老金。这位村民常年瘫痪在床,没法说话,家人没发现、更是不懂这个问题。于是她主动联系上门,为这位村民“一条龙”办理了手续。
钟希娇在村里走访(受访者供图)
但在一开始,钟希娇的工作开展得并不是很顺利,多数囿于村民“不愿改变”的老思想。
比如,最开始钟希娇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落实养老保险政策时,经常碰壁,“因为我比较年轻,又是小姑娘,下村讲养老,让人觉得不信服。”所以一提到交钱,在不了解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很多村民都坚决地拒绝谈论。没办法,钟希娇只能去将有相关优惠政策的文件打印出来,拿过去,一字一句念给村民听。偶尔,她还要去做村民屋后道路硬化的疏解工作,“长辈们直接呵斥说,年纪轻轻的不要掺合进来,你们不懂,找书记来。”但她只能硬着头皮去上数次,把道理说通讲透。而谁家的留守娃娃功课跟不上,她也要去管上一管……
此后,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后,钟希娇还当选了为村里年纪最小的村委委员,为村里各种建设项目进行台账管理,久而久之,村里人常说“大学生就是不一样”,这也让她感受到一种敬意。2017年10月她又被选举为村旅游联合工会执事,负责项目包装等。
有了旅游联合工会,留守妇女们的创业欲望大幅提升。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产业,钟希娇开始动员在家女村民当老板、开民宿,但很多村民总有顾虑,她便没日没夜地从党员开始动员,让党员带头开民宿,再利用民宿所带来的效益去动员其他村民开启创业之路。
钟希娇在村里走访(受访者供图)
“年轻人有想法,而且敢拼敢闯,不浮躁。”蓝学许说,钟希娇的这几点格外难得。
而从今年开始,在钟希娇的提议下,村里的文化礼堂开始开放大型会议室供给客人会议或培训,同时将需要住宿的客人介绍到民宿。截至目前因会议培训需要住宿的客人已达上千人次。
渐渐地,村里经济水平上去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开始回乡创业了。然而,村里还是到处可见留守妇女,于是钟希娇便经常和妇联联合做一些活动,免费进行像月嫂之类的技能培训,让每个人都能有一技之长。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免费培训舞蹈等课程,让农村妇女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阿娇”蜕变 乡村蝶变
“原来这片空地是荒草地,整个平地到建楼的过程,从地基打桩,到装好外立面,我都要去拍照记录……”在回忆起这些细节时,钟希娇心里无不自豪,不自觉加快了语速。
这些年,她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处理村里的大小事宜,根本无暇顾及15个月的女儿,只能拜托婆婆24小时照顾。脸也越晒越黑,看起来有些憔悴,但她觉得很充实,也很欣慰。每当有外人来村考察学习时,村里人总是非常自豪地介绍他们的“小阿娇”,“多亏了她,为我们办了不少实事啊,是我们村的形象代言人!”
刚刚过去不久的“十一”,左溪村的民宿家家爆满,和她一样头戴畲族凤冠的姑娘们潇洒地甩动双臂,在快速张合的竹竿间跳进退出;数十名身着畲族服饰的小伙儿则扛起酒旗,点燃高香,在祭台前洒下今年新开的红曲酒……回到村子的三年,钟希娇在成长,而见证她变化的左溪村也在快速发展。
村容村貌上有了变化,山上不少村民下迁,中心村17栋新楼原拆原建拔地而起,成为了当地民宿主力军;越来越多散落在山间的畲族传统民居经过加固翻新后办起了农家乐……
如今的左溪村畲族特色房屋林立(受访者供图)
初出茅庐的钟希娇能取得如此多的成绩,多数源于她屡次提及她的回乡引路人——村支书蓝学许。“他才是畲乡致富的引路人。”钟希娇说,支书是带头在村里第一个开农家乐、第一个搞民宿的人。“原来我们村一对夫妇的年收入只有5万元,现在经过建设做民宿生意,年收入可达15万元,这对年轻人回乡自然有很大吸引力。”钟希娇告诉记者,七年时间,全村人均收入从不到泰顺全县平均水平,到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如今,过去的老友看到钟希娇在村里获得机会,也带来了她个人发展的变化,经常会打电话问她,“你们镇里还需要人吗?”其实,钟希娇很清楚,对于全国诸多像左溪村一样亟待发展的传统村落来说,“钟希娇们”的回归,迫在眉睫。
而对于她自己而言,回来了,就不会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