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1 09:36:55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
●王克臣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个脚窝一支歌。顺义区望泉寺文学社的王克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打造文化乡村
近些年,顺义区望泉寺村家家户户的生活富裕了。村民白天忙着挣钱,晚上忙着耍钱,很少有人读书看报。懵懵懂懂,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算命酗酒、邻里争吵、婆媳不和,时有发生。作为望泉寺村委会主任的王克民,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如果是这样,生活再富裕,还有什么实际意义?他日思夜想,感到文化落后是振兴“乡风文明”亟需补上的短板。一定要找个办法,改变乡亲们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引导大家读书写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他从小喜欢文学,日渐产生成立文学社的想法,于是郑重地向村里提出建议。经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认真研究,得到支持,决定由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学田、村委会副主任刘静敏协同王克民办好文学社。
王克民和刘学田走街串巷,一家一户过滤。他们发现在村里的文化人中,有写小说散文的,有写诗作词的,有搞各类曲艺的,有善写楹联以及书法绘画的。王克民惊喜万分,就像发现了宝藏,把这些人作为文学的种子。
2006年3月16日,由鲁迅文学院教授何镇邦与文委副主任高源共同揭牌,宣布“望泉寺文学社”正式成立。
培育文明乡风
2007年早春,王克民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大胆构想,得到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支持。于是,成立文化大院,扩建图书室,改建文化大厅,创办文学社内刊,为村民搭建与展示文艺才能的平台。
文学社的唯一宗旨就是引导村民读书写作,提高道德水平。书从哪里来?王克民听说北京市东城有个甜水园图书批发市场卖特价书,于是从那里购进了一批。谁知村民们阅读的积极性很高,供不应求。他和刘静敏又向顺义区图书馆和区委精神文明办公室反映情况,相继得到帮助。之后,还陆续得到人民日报社、北京作协以及蒋元明、杨俊青、凸凹、张庆和等著名作家的捐赠。
王克民除了留神发现,还注意收集文学种子,把他们组织起来,发挥各自特长,分门别类,播撒到民间。
文学社邀请一些学者和媒体人举办文学讲座,提高村民的写作水平。十几年来,不断有村民在《京郊日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北京文学》《小说界》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刘春营的文章,先后两次登上《人生》杂志的“卷首语”;李淑兰写的《我家人人爱读书》,竟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采用。2006年12月11日,《农民日报》以整版篇幅刊登了望泉寺村民的11篇短文;2007年6月12日,《北京日报》从望泉寺文学社内刊中以一个整版选登5篇作品;2009年,在全国首届地方文学内刊评比中,望泉寺文学社获“旭阳杯”最高奖项——特别奖。
被誉为“楹联大王”的王宝森,一次次举办楹联讲座,引经据典,掰开揉碎地给村民讲解楹联的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顺义区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楹联大赛,望泉寺村民们的作品年年金榜题名。为了鼓励村民们的创作热情,他还选择一些优秀作品,抄写在大红纸上,挂到文化大厅里展览。
曲艺家路俊杰则更是有了用武之地。他不仅自己搞曲艺创作,出版《鼓板传情》,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辅导村民们学习写作曲艺作品。他讲得实在具体,形象生动,村民们感觉十分解渴,收益很大,采用天津快板、西河大鼓、山东柳琴等多种曲艺形式,练习写作。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
每年年底,是王克民、刘学田、刘静敏最忙碌的日子。为了筹办村里的春节文艺晚会,他们密切配合,优势互补。
有一次,魏常荣采用民间小调填写歌唱家乡的新词,创作女声表演唱。可是,参加排练的姐妹们感到有些唱词不押韵,不顺嘴,改来改去,都不能使人满意,这可难为了她。正在此刻,王克民和刘静敏来了,同大家集思广益,字斟句酌。
另有一次,王克民得知刘海英、张立红、张兰萍正准备排练小品《村委会的一天》。起初,她们对这个作品总感到缺少包袱,不够幽默。王克民请来刘学田,一起为她们的作品把脉,一句句加工,一次次彩排。
还有一次,有个叫刘连香的村民,留意几年来村里发生的巨变。深深感觉到:读书看报的人多了,参加各类讲座的人多了,征文比赛获奖的人多了;邻里争吵的少了,婆媳不和的少了,玩麻将牌的少了。刘连香根据村里的“三多三少”,创作了快板书《望泉寺村靓起来》。可是,她提笔忘字。王克民知道后,帮助她一句一句地记述,大段大段地背词,直到熟练得能够登台。刘连香的描绘非常切合实际,深受村民们的称赞。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村民们参与“乡风文明”活动的热情。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年夜的“村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吹唢呐、拉二胡、弹吉他、说相声、数快板、演小品、唱评剧、扭秧歌,丰富多彩,赏心悦目。夫妻、母女、兄弟、姐妹同台,比比皆是。台上尽情表演,台下喝彩助兴,其乐融融。
在望泉寺村,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一串串大红灯笼高高挂。在文化大院里,横七竖八地拉起红线。在这些红线上粘贴一千多张小红纸条。每一张小红纸条上都写有一则灯谜。在一些灯谜中特意注入了文学元素,用以普及文学知识。例如:唐朝的诗仙、诗圣、诗豪、诗魔各是谁?四大名著指哪几本书?《红楼梦》里四大家族的“护身符”是哪几句话?“鲁郭茅巴老曹”是哪六位现代著名作家?“三红一青、创山保林”是哪些现代文学名著?参赛的村民,可以互相纠正、互相补充。回答正确,当场奖励汤圆。男男女女心花怒放,老老少少喜上眉梢。
王克民在文学社内,不仅善于发现、收集,还倾心播撒文学艺术的种子。鼓励他们扎根乡土,深入生活,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开花。经过十几年过细的工作,一些文学艺术人才逐渐在顺义区显山露水。其中,迅风出任顺义区文联副主席,路俊杰当选为顺义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宝森被推举为顺义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在乡文化种子
王克民从不好高骛远,而是从实际出发。他长期泡在生活里,贴近人间烟火最温暖的地方,这使他愈来愈感觉到,农村的一草一木,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生活气息,不断从中汲取营养。写家乡的小桥流水、花草树木的自然景观;写左邻右舍、父老乡亲的身边故事。他的作品,表现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抒发火辣淳朴的农民情怀。朴素真诚,浓厚强烈,散发着泥土的气息、旱烟的味道、庄稼的芬芳。这样的作品积累得多了,他跃跃欲试,将修改得字迹难辨的草稿,誊抄清楚,贴足邮票,悄悄投进邮政局门前的绿色邮筒,寄给各地的报刊、杂志社。
2006年12月11日,王克民从《农民日报》上看到了他写的《让文化为新农村增添光彩》。他兴奋异常,就像范进中举一样,高兴得大叫:“发表了!发表了!”从此,他写作的劲头儿更大了,一发而不可收。一些“豆腐块儿”陆续出现在《京郊日报》《北京日报》《中国建材报》《中国妇女报》副刊上。嗣后,他搜索了几家报纸副刊和文学杂志的电子邮箱,将自己的作品大大方方发送给编辑。2013年4月,《北京作家》第四期刊登了他的短篇小说《兰花》;2016年11月3日的《京郊日报》采用了他的短篇小说《舞龙队里的年轻人》,竟然占去“喜鹊”副刊整整一个版面,更给了他极大鼓舞。
2014年,王克民加入了北京市写作学会。2017年底,在顺义区第三届作家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作家协会理事。但王克民不留恋于往昔,不止步于今朝,而是扬起风帆,砥砺奋进,为新时代潮白河文学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