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今日学习

优化营商环境 今年力度更大

2019-07-15 09:29:1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照片说明:

  ①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管理委员会综合服务中心。

  新华社记者 杨 静摄

  ② 河北省邯郸市行政审批局公章封存展示墙。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③ 2月20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夹浦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一家企业了解企业需求。

  谭云俸摄(人民视觉)

  制图:潘旭涛

  3月23日,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一年一度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召开。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以来,企业面临的情况一直在发生好转。习近平总书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资金、税收、法律等方方面面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一方面政府和社会给予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在努力拼搏。”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

  “营商环境这个话题最近有很多讨论,特别是今年两会上明确推出了减税措施,3月21日李克强总理还专程到税务总局考察实施更大规模减税工作。有了中央层面的减税政策后,还要落地到企业去,现在看来抓到关键的点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说。

  论坛上,政府、企业家、学者各抒己见,营商环境、民营企业等频频成为关键词。这绝非偶然。营商环境,已经成为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之一。

  只有更好 没有最好

  今年3月10日,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

  事实上,过去一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营商环境的重要性。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讲话时,提出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这一结论背后,有强大的证据支持。此前,在《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世界银行认定,中国在过去1年为中小企业改善营商环境实施的改革数量创纪录,全球排名从上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

  成绩背后,离不开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其中包括《国务院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聚焦企业关切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等。除此之外,国务院办公厅通报了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印发进一步推动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的通知等,对优化营商环境作出了具体部署。

  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是中国第一部外商投资领域统一的基础性法律。毋庸置疑的是,制定外商投资法对于构建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出招 啃硬骨头

  “谁破坏武汉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就砸谁的‘饭碗’!”

  今年3月15日,湖北武汉市召开了一次“特殊” 的学习会,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的形式,共同研讨优化营商环境这件企业和群众关心的事。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一再强调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

  让武汉市委书记着急的原因是,在权威评比中,武汉的营商环境未能进入全国前10。2018年12月,央视发布《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甲。遗憾的是,除了金融服务位列第10外,其他排行中,武汉都未进前10。

  痛定思痛,今年初,武汉提出要啃硬骨头:到年底,实现营商环境排名进入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马国强说,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推动城市发展持续向好。

  事实上,各地都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而在国家发改委对国内22个主要城市开展的营商环境试评价中,北京综合排名第一;上海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实践中探路先行,对标全球优质服务,推进制度创新,行政审批驶入快车道,上海自贸区建设也向纵深推进,紧盯营商环境,不断创新;2018年,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并出台了相应的工作要点、工作台账,形成了任务、时间和责任清单……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上午,上海市就召开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黑龙江省则召开了2019年全省深化机关作风整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一南一北两地,都以优化营商环境开启了这一年的工作。

  下大力气 释放活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我国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其中,就包括“营商环境与市场主体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优化营商环境,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去解决。2018年7月19日至8月20日,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前往全国16个省份(省、自治区、直辖市)、84个市(地级市及副省级城市)、182个区开展商事制度改革进展的实地调研,得出了颇具参考性的结论。

  报告显示,从市场主体的视角看,2018年,全国商事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有4个。一是部分改革进展慢,比如“最多跑一次”只实现了30%;二是市场主体被上门检查比例高,信用监管尚未真正落地;三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忽略了需求端,造成使用率低;四是市场主体面临的主要困难从“旧三难”转变为“新三难”。

  所谓“旧三难”是指,过去商事制度改革一直围绕着解决“办照难”、“办证难”、“退出难”等难点和痛点不断深化,但从市场主体最近的反馈看,这些问题已经不再是市场主体目前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如今被提及频率最高的三个困难分别是,市场竞争激烈、招工困难和成本高,这三个困难被提及比重分别为26%、17%和15%。

  除了一些共性问题之外,在各地区之间,优化营商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和难题并不一样。

  例如,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东北地区营商环境还存在着一定差距。“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感叹,概括了曾经这一地区的尴尬局面。最近,东三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中做出了诸多努力。

  政府担当作为。“为了下大气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沈阳还持续改善要素条件,着力减轻企业负担。”辽宁沈阳市长姜有为说,沈阳开展的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护航行动”,降低了企业失业保险费率,推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政策。

  企业锐意进取。“国企民企手牵手,振兴路上更好走。”对这句话,盘锦浩业化工董事长朱连军体会很深,产业链上下游间的精诚合作,让这家民营企业也步入了快车道,“我们跟中石油旗下的中联油、中燃油、东北销售公司签订了四方协议,前两家供原油,销售公司则批量购买我们的成品油。”

  营商环境好转增强了东北对投资的吸引力,大项目、好消息纷至沓来。

  “这次我在参加两会的时候,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来希望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给企业好的营商环境、公平的营商环境,市场就会发挥自身的力量。”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但社会上也有呼声,营商环境改善得还不够,还有较大差距。我们要倾听这种呼声,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了,市场的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就会更大释放出来。”

  国新办9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就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调整进境物品进口税有关情况,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作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办理建筑许可等领域将推更多实招

  “财政部会同北京、上海两个样本城市以及有关部门,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在获得电力、开办企业等7项指标领域推出很多改革措施,成效良好。”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说,今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更大,推出的措施也更有针对性。

  办理建筑许可方面,正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完善监管方式;纳税方面,自今年4月开始,逐步建立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跨境贸易方面,将持续推出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举措,提升通关便利度,降低口岸涉及费用,压缩通关时间。

  “目前,中国特色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已在22个城市开展了试评价。”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周晓飞说,北京上海等市先后出台了一批针对性改革举措,各地区积极对标先进。今年将在40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评价,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将重点围绕与市场主体密切相关的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信贷、纳税、办理破产等方面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实在举措,让企业有切身感受,使中国继续成为中外投资发展的热土。”周晓飞说。

  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基本建立

  “不到3年,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截至今年2月底,国务院各部门、各省级政府、98%市级政府、92%县级政府,都已经开展了审查工作。”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甘霖介绍。

  全国共审查了新出台的文件43万份,对其中2300多份文件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清理了82万份已经出台的文件,废止或修订涉及地方保护、指定交易、市场壁垒的文件2万多份,维护了市场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审查制定了多项标准,直接体现了竞争中性原则。”甘霖说,审查标准当中,包括“不得对不同所有制的经营者设置不平等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不得对进口商品、服务实行歧视性价格和补贴政策”“不得限制进口商品、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等。

  “我们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更加有效地保障公平竞争。”甘霖表示,继续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工作,部署清理妨碍公平竞争、束缚民营企业发展、有违内外资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同时,严格做好新出台文件的审查。今年底之前,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全覆盖,确保涉企政策措施都要进行审查,严审增量。

  下调行邮税税率,促进口扩消费

  邹加怡介绍,为使增值税改革红利直接惠及更多群众,此次重点下调了日用消费品的行邮税税率。食品、饮料、药品、纺织品、电器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主要是涵盖在行邮税税目的税目一和税目二中。税目一对应的原来是15%的税率,现在调到13%;税目二对应的原来是25%的税率,现在调到20%。

  同时,为确保患者能够实实在在享受减税红利,与进口药品增值税政策保持一致,行邮税扩大了按较低税率(货物税率)征税的药品范围。对国家规定减按3%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的进口药品,按照货物税率征税。只要是进口环节增值税按3%征收的药品,行邮税就按照较低的货物税率征税。

  不少人关心,此次行邮税调整仅调降了税目一和税目二的税率,税目三的税率则维持50%不变,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对此,邹加怡解释说,行邮税是对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物品征收综合税率,对于我国居民旅客个人携带进境的行李物品免税额度为5000元。为征税简便,行邮税将通过行邮渠道入境的物品分为三个税目。税目一和税目二主要涉及的是和我们日常生活关联度较大的日常消费品。税目三涵盖的是一些烟酒,还有贵重首饰和珠宝玉石,高尔夫球及球具等奢侈品。

  “在税目三行邮税构成中,消费税占比较高。这次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6%减到13%,减3个百分点,对第三类物品行邮税影响相对比较小。同时,这个类别的商品,不属于鼓励消费的商品,所以对税目三的物品没有采取减税措施。”邹加怡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