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1 11:36:2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275)。顾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评议朝政。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前世今生
真正意义上的对联始于何时,是有争议的,影响最大的是“始于五代蜀主孟昶”说。《宋史》云:“孟昶每岁除(除夕),命学士为词,置寝门(内室之门)左右。末年(降宋的前一年),辛寅逊(学士名)撰词,昶以其非工(不工整),自命笔(自己写)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此说后来被涂上了迷信色彩,说新年后孟昶降宋之日,正是赵匡胤的诞辰“嘉节”,而来受降的宋将,又正好名叫吕余庆。这个说法其实是帮了倒忙,使这副号称最早的对联变得不可信起来。
对联的诞生并不算早,但是,它的发展却是异常迅猛的。王安石的《元日》诗,写的正是当时家家贴春联的盛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楹联的分类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
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
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
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
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
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楹联的要求
形式
顾名思义,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平仄相对),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如何断定对联的上下联呢?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必须注意的是: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
联律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
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二是词性相当
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
三是结构相称
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四是节奏相应
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
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上下联平仄相反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六是内容相关
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禁忌
一忌合掌二忌重,三忌失对欠平衡。
第四失替应留意,五为乱脚六孤平。
第七切记三平尾,八忌上重下边轻。
九忌初学用僻典,浅显易懂也求精。
【一忌合掌】合掌是指一副对联中,同比或上下比同时出现词义相似、相近、雷同,也就是意思重复的字、词。
【二忌重】重是指不规则重字,有规则重字是巧联,无规则重字是病联。
【三忌失对欠平衡】在联语中,结构、词性等应该对应的地方没有对应上,就是失对。失对包括联内节奏失对、数词失对、叠词失对、词性失对等。
【第四失替应留意】失替也是语病的一种,在同一联(上联或下联)的词语中,平仄应给交替、有规律的出现才对。上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是仄、平、仄,或是平、仄、平;下联的第2第4第6个字应该是平、仄、平,或是仄、平、仄。如果不管上下联第2第4第6个字出现连续两平或两仄,就叫失替。
【五为乱脚】脚,是指上联或下联的最后一字。必须遵守上联仄收尾,下联平收尾,即上仄下平,违背了这个规律就是乱脚。
【六孤平】孤平是指平脚句(下联)里,除最后一个字是平韵外,其它都是仄韵,这就叫孤平,上联的孤仄也不可取。
【第七切记三平尾】三平尾、三仄尾都是对联的大忌,在撰联时很容易被忽视,不管几言联,只要尾部连三仄或连三平,都是对联所忌讳的。
【八忌上重下边轻】我们知道,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如果上联写得气势强盛(重),而下联写得气势软弱(轻),就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这就叫上重下轻,上重下轻也是对联的病症之一。
【九忌初学用癖典】对联用典会增加对联的可观性,使对联显得更高雅。但是若用癖典,使人丈二和尚摸不清头脑就不好了,你不能每人都去解释一遍吧?特别是对初学者,一定要弄清所用典故的来龙去脉,不然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经典楹联欣赏
1、上联: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遇此则应如何避之。
下联: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礼他、躲他、再过几年你再看他。
此联为【唐】寒山对拾得句
2、上联:事祖事父,祖事祖事父,父事祖事父。
下联:有子有孙,子有子有孙,孙有子有孙。
此联为贺五世同堂联。
3、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
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
4、上联: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
下联:玉兰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
此联为【明】胡子祺和解缙所对。
5、上联:新年纳余庆。
下联:嘉节号长春。
此联为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
6、上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
下联: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下联:朝廷刮州府,州府刮县,县刮民,民穷国危。
7、上联:烟青鸡铁嘴铁冠铁脚。
下联:雪白马银鬃银尾银蹄。
此联为周甫对父亲。
8、上联:鸡鸣山上,鸡鸣寺里鸡鸣。
下联:龙化湖中,龙化庙边龙化。
此联为李泰对师。
9、上联:廿四字箴言圆好梦;
下联:五千年浩气卷长云。
其中,“廿四字箴言”指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0、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联出自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