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今日学习

山西闻喜县寺底村:楹联孕育好家风

2019-07-01 11:31:44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文图/徐锋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奋进新时代,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如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3月25日-29日,正值运城百花初开之时,记者行进在运城市的乡村田野,进村入户,现场感受,实地调研乡村文化礼堂建设,亲身感受新乡贤骨干队伍的动能,乡风文明蔚成风气,乡村治理增添活力,农民的精神风貌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高。

 

  山西闻喜县寺底村:楹联孕育好家风

  楹联文化寺底村这种以楹联为载体,将文化深植村民血脉的做法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村风、家风,也使得这个千年小村庄在新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联古联今文溢彩,吟天吟地墨飘香。”走在寺底村,这里的电线杆都被贴在上面的楹联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每家每户门楼外面木刻的楹联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个家的家风和追求。特别是来到村委会大院,楹联墙、楹联屏风、楹联走廊、楹联擂台等,好似步入了“楹联”的世界。该村村委会主任吉平娟说,这都是村民自己编写、自己书写的。最有特色的是“家训长廊”,也是“楹联走廊”,该长廊每隔三米会在两旁的木柱上挂有木质楹联,在长廊上方悬挂着百家姓的红色木牌,姓氏下面写着体现家训内涵的楹联。

  “在寺底,楹联文化已经融入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吉平娟说,“不论是重大节日,还是红白事,都有楹联的影子,每次撰联、写联就像举行一次小型征联活动。结婚时的贺词喜联、祝寿时的寿联,村民会把众多作品比较之后,选出最好的一副贴在事主的大门外。”

  该村楹联文化如此盛行,离不开村里和一帮热爱楹联的村里人的大力推广。近年来,该村村委会大院建立了文化讲堂、楹联墙、家风文化长廊、楹联擂台、联墨展览室等。他们还特地为每户村民的大门上撰写、制作了贴近本家实际、特色鲜明的楹联作品,在村干部和村老年协会的组织下,村里的楹联文化爱好者创造性地开展为文明户、新乡贤、好婆婆、好媳妇等标杆人物撰写、赠送“众星捧月”中堂和“楹联婚礼、寿礼、葬礼”等活动,社会风气为之一变,乡风文明大大改善。

  2006年,寺底村荣获“河东楹联文化村”;2012年,寺底村成为第一批“中国楹联文化村”。“寺底村在楹联文化的影响下,实现了由乱到治、由治到安的转变,从新世纪初的‘烂杆村’变成了如今的‘标杆村’,楹联文化已经成为建设文明寺底、活力寺底、和谐寺底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力量。”山西省楹联学会会长孙满仓说。

  同时,楹联文化的发展,不仅为寺底村带来了文明村风,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寺底村村民通过编写对联、装裱对联,并在线上线下进行同步销售,为壮大集体经济开辟了新道路。

  优良的村风,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在该村村史馆,陈列着众多反映村民生产生活、带着浓浓时代印痕的老物件。毛主席像章、旧版人民币、古代的麻钱、煤油灯以及一些老照片和农业生产工具……“这些都是村民自己家的,十分珍贵,但听说成立村史馆,都自发捐了过来。”吉平娟说,“村民这种无私的精神,令人感动。”

  正是将楹联传统文化赋予浓厚的家国情怀,渗透在寺底村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人们的举手投足中,使之成了寺底村建设美丽乡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