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今日学习

“返乡潮”样本调查:90后的逃避、养老心态——

村中墙体斑驳的旧居:“生活原来如此”

2019-02-11 10:05: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河阳乡村研究院研究员 张晓星

  

  冯洁大学时就喜欢茶艺,茶具摆弄久了,渐渐对相关的文创设计产生了兴趣。毕业之后,她干脆回到河阳,在村口老宅里开了间茶铺。

  冯洁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主打“野生老茶树”。这种轻发酵的红茶很快打开了市场,她也被人们称为“红茶西施”,成了缙云青年茶农的一块招牌。

  说起当年返乡卖茶,她称是“一次冒险”,但绝非一时头脑发热。“我的茶叶主销渠道依靠电商,回到村里,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了。而在河阳这样一个旅游景区开实体店,也能形成一定的广告效应。”

  在电商时代,讲好品牌故事是营销关键点。“返乡者”的身份给了冯洁灵感,“把人生交给清茶,把生活还给自己”,成了她品牌传递的核心理念。

  为了营造“生活原来如此”的氛围,在老宅的“装扮”上,冯洁着实下了一番功夫。青砖黛瓦上随意撒着松果、枯叶;爬满青苔的石头点缀在茶几、书案的角落;猪食槽、牛槽“摇身一变”成了天然的鱼缸;蓑衣、纺车摆在厅堂,让整个空间充满了乡村气息……

  在河阳,返乡者开办的众多民宿、面馆、画廊、旗袍店,都和冯洁的茶铺一样,在消费主义美学的影响下,搭建起了一整套迎合都市人“体验别样生活”诉求的“后花园”式景观。但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也让人们越来越不愿面对乡村里同样真实存在、未经修饰的那一部分。

  冯洁茶铺隔壁就是一栋墙体开裂了的三层混凝土小楼,斑驳的墙面上写着“危房”两个大字;楼对面10平米的平房里挤住着一家四口,平日里门窗都关得严严实实;不远处一位老大爷坐在家门口劈木板,身后昏暗的小屋里黑黢黢的一团……这些场景,也是河阳生活“原来的样子”。

  对于正在把自己努力打造成“景观”的河阳来说,它们的存在,显得那么突兀,那么格格不入。这样的生活需不需要改善、该如何改善?除了设计者和管理者,也是返乡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