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今日学习

“返乡潮”样本调查:90后的逃避、养老心态

2019-02-11 09:52:53       来源:新华网    作者:西门菲莎大学传播学院博士生、河阳乡村研究院研究员 张晓星

  

  返乡创客将老宅修缮装饰后开起了茶铺

  中国乡村正在迎来新一波的“返乡潮”,这其中,有对消费主义都市生活的叛逃,有对“回不去的乡村”的反抗,也有对“新农村”的憧憬。

  在这股潮流中,千年古村河阳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汇聚点,见证着返乡者的欣喜,也记录着他们新的迷茫。

  从身体的抵达,到心灵的回归,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一蹴可就的过程。

  千年古村河阳 新乡村的重塑人

  

  千年古村河阳 新乡村的重塑人

  对于来自安徽的何怡来说,河阳真正吸引她的,并不是“粉墙黛瓦”的明清古建筑群,也不是底蕴悠久的耕读家风,而是答樵路马头墙前挂着的一排排土面、是八士门古街上新开张的一家家店铺、是青石路上孩子们放学后追逐嬉戏的笑声——是这个千年古村落焕发的生机与活力。

  “我并不觉得这儿是农村,也许是因为它和我老家那些满目萧条、荒凉颓败的村子差别太大了吧”,她说。

  由于写生的缘故,过去几年何静怡也去了不少被誉为“活着”的古村、古镇,在她眼里,河阳不过是又一个正在“主题公园化”的景区,试图复刻宏村、西塘、乌镇的模式,以现代化的营销和管理,为都市游客提供一个玩乐休闲的去处。

  这是否就是“新农村”的样子呢?她不确定,不过,“如果我老家也像河阳这样的话,我应该会想要回到村里,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吧。”

  2015年夏,作为“从全球到村庄”调研小组的一员,我跟随导师赵月枝教授第一次来到河阳。那时缙云县还没有通高铁,一行人在金华乘大巴前往。一路上,我脑海里拼凑着从报章资料里得到的河阳——“烟灶八百、人口三千”、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十五座古祠堂、五座古庙、一千五百多间明清古民居……

  然而,刚下车,同行的台湾学者便诧异道,“已经到了吗?这里一点不像个村子啊,也不大像个旅游景点”。

  在我们眼前展开的,是鳞鳞青瓦上冷不丁冒出的一口口卫星电视“锅”,与各种景点设施“争抢”着空间的晾衣杆,石板路上不断窜过的装着雨棚的电瓶车,小巷深处传来的麻将桌上的洗牌声……是一个未被乡土文化产业“景观化”的古村落。

  无论是何怡,还是台湾学者,面对河阳的感慨与讶异,都映射着人们心中预设的乡村模样与现实景象之间的强烈反差。乡村应该是什么模样?在乡村振兴中,可能最先需要突破的,恰恰是那些已经根深蒂固的关于乡村的“应然”观。

  而“返乡者”,正是新乡村的重塑人。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