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田园放歌春意浓 ——湖南省家庭农场发展掠影

2018-03-26 08:27:55       来源:农村经营管理-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徐刚

  “2003年我们开始养鱼时,起步资金才3万块钱,根本没想到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说起这些年的农业创业,湖南桃源县柏盛家庭农场主王秀英颇为欣慰。王秀英和丈夫以前在外打工,2003年回乡承包了2600多亩的渔场搞起了水产养殖,2014年注册成立了家庭农场,并陆续搞起了养猪、养鸡和种田,王秀英负责对外联络,丈夫曾兵负责渔场和田间管理,曾兵妹妹负责养鸡和会计,侄子负责农机操作,公公婆婆开起了餐馆,一家人分工合作,去年赚了150多万元,她自己还当选了县政协常委。

  王秀英夫妇和柏盛家庭农场的经历,正是湖南省家庭农场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南省大力扶持引导家庭农场发展,家庭农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为潇湘大地增添了新力量、注入了新活力。

  返乡创业的新载体

  在临澧县四新岗镇雨台村,提到浦艺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他创办的艺龙家庭农场,探索再生稻种植,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之路,还带动周边170多个农户共同致富。

  现年41岁的浦艺,早年在东莞打工,2009年返乡开办农资店。2013年,他到外地考察再生稻后,毅然放弃农资生意,流转了40亩土地,开始试种再生稻。初试成功后,2014年他一口气流转400多亩土地,并注册成立“艺龙家庭农场”。这几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已达800多亩。为提高家庭农场的知名度和经营效益,浦艺还注册了商标“艺垄大米”,开通了网店和微信公众号。

  “再生稻每亩产量三百五六十斤,但纯利润能上千元,这比普通水稻每亩两三百元的利润高多了”,浦艺算起了收入账,以前打工每年能赚五六万元,卖农资每年能赚10多万元,这几年搞农业收入明显增加,2016年有30多万元,2017年收入达到45万元以上。

  “搞家庭农场、种再生水稻,让我的小日子发生了大变化”,浦艺由衷地说。

  长沙县路口镇荆华村地锦家庭农场农场主曹宇也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返乡创业明星。2007年,在长沙城里打过工、开过缝纫店、批发过蔬菜的曹宇和丈夫彭耀回到家乡开始培育食用菌。2013年,夫妻俩又嗅到了休闲农业的商机,决定打造以蘑菇为主题的休闲农场,经过两年建设,农场于2015年8月正式开业,集亲子活动、科普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去年接待游客破万次。

  记者在湖南采访时,发现不少家庭农场主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返乡创业。汉寿县新平家庭农场齐新平以前在长沙从事海鲜水产批发,桃源县张氏家庭农场张尧平兄弟以前在广东开厂,浏阳市南边生态农场胡里建开过茶叶公司和汽车修理厂……

  “家庭农场具有门槛低、规模小的特点,同时又具有产权清晰、管理简便的优势”,湖南省农委经管站副站长申海洋告诉记者,省农委针对这些特点,把家庭农场作为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据统计,全省认定的3.35万户家庭农场中,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企业老板等创办的占53%,“80后”“ 90后”家庭农场主占16.55%。

  绿色种养的排头兵

  “把城里人当亲人”,这是常德市鼎城区小蜜蜂有机家庭农场农场主李丹一直念叨在嘴边的一句话。李丹是一名大学音乐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却倔强地投身于她所看好的农业发展之途。2013年9月,李丹在老家鼎城区尧天坪镇尧天坪村流转10亩土地,并注册家庭农场,开始探索“社区支持农业”有机农业模式。

  据李丹介绍,该模式就是市民预先支付费用并参与农事活动,农场按要求种植农产品,配送到市民家中,实质是“私人订制”,为特定消费者生产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为确保蔬菜品质,农场严格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要求,全部使用饼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采用黄板纸粘虫、太阳能杀虫灯等诱杀害虫。农场还专门建立了检验检测室,安排1名专职人员进行出园检测。

  “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生命线,对有机农业来说更来不得任何马虎”,李丹如是说。随着有机蔬菜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可,小蜜蜂家庭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日益提升,目前,农场经营规模已达1700多亩,亩均产值超过1.5万元。

  与李丹“光鲜亮丽”的背景不同,浏阳市达浒镇孔蒲中家庭农场主孔蒲中则完全“土生土长”,相同的是他们对绿色生态种养的执着。经历20多年的摸爬滚打,孔蒲中摸索出“稻田+生态养殖”的种养模式,先后让水稻、甲鱼、淡水鱼、泥鳅、黄鳝、青蛙、鸡等动植物在田间形成相互依存的生态循环系统,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生产出来的稻米市场价可达10元/斤,而且供不应求,2017年销售优质米1.6万斤、2000斤成品甲鱼和2万多只甲鱼苗,全年利润达55万元。

  临澧县艺龙家庭农场浦艺也有自己的科学种植经:“种植再生稻,主要是土肥、病虫害和稻桩高低,这几关把好了,才能种出好稻米。”他花费数万元,稻田里装上监控设备,利用网络建起了农产品溯源系统,让顾客对再生稻的生长一目了然。同时安装了太阳能杀虫灯、放养了赤眼蜂,实施“绿色控害”。

  安全是底线,优质才优价,在市场风浪中,湖南家庭农场主正在用行动践行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要求。

  三产融合的生力军

  走进位于浏阳市官渡镇田郊村的南边生态农场,只见田园里水稻、蔬菜、水果、鸡、羊、鱼等应有尽有,山脚下农家四合院、文化走廊、休闲木屋清新典雅。农场主胡里建介绍,这里原来主要是一片荒山,2013年他流转了600多亩山地开始养鸡、养羊、养鱼、修路、建农庄,一步一步走进了农业之门,也慢慢改变着这片荒山的面貌。

  “搞农业还是要打开思路,多种经营,生态种养是基础,休闲观光才能更多挖掘价值”,参加过省农委组织的家庭农场主培训并赴台湾考察休闲农业的胡里建颇有感触。据他介绍,农场自2014年开始接待以来,游客在日渐增多,2017年接待游客15000多人次,农场还建立了会员配送制,定期为会员配送鸡蛋、大米等生态产品。

  “农业真正的价值在于创意”,同样到台湾进行了考察培训的长沙县地锦家庭农场曹宇也说。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夫妇俩在食用菌的培育和种植已经进入良性发展时,又将农产品种植向发展乡村旅游转变,打造出以蘑菇为主题的家庭农场,“在山林做仿野生栽培蘑菇,游客体验山林采摘的乐趣;孩子学习从拌料到装袋、从灭菌到接种的全过程,科普农业知识;分季节主打蘑菇养生汤;销售可观赏可食用的姬菇盆景。”曹宇还组织荆华村方塘组农户建起了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有的专业饲养珍珠鸡,有的专心养殖黄牛,有的种起了秋葵和芦笋,实现一户一品一特色,形成了家庭农场集群,既让游客体验更加丰富的农家文化,也带动更多村民一起致富。

  事实上,从种养走向休闲观光体验,从第一产业走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众多家庭农场主的共同经历。桃园县盘塘镇的张氏家庭农场,种有水稻、蔬菜、油茶,养有野猪、黑鸡、野鸡,建有休闲农庄,集餐饮、采摘有机蔬菜、垂钓休闲为一体,年利润在150万元以上;汉寿县新平家庭农场,以甲鱼、泥鳅、青蛙、鳝鱼养殖为主打特色,经营体验休闲农庄,年收入接近200万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短短几年时间,家庭农场已在潇湘大地落地生根、遍地开花,给这个春天增添了一抹抹新绿。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