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福建沙县组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 发展农村信用合作金融

2018-03-19 08:39:57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夏天

  由于农民普遍缺乏有效抵押物,因此通过融资担保帮助农户获取贷款特别是大额贷款,就成为农村金融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社会上各类融资担保公司很多,但门槛和费率高,通过这些公司申请涉农贷款的普通农户并不多。2012年以来,福建沙县围绕破解农民担保难、贷款难、贷款贵难题,探索“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运作模式并取得积极成效。

  做法

  沙县在前期健全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设施的基础上,以普惠金融为方向,以信用评级为基础,以金融互助合作为突破,组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选择放贷快、成本低的沙县农商行为贷款银行,为农户申请银行贷款提供担保。

  构建信用评价机制。按照“先建档、后评级、再授信”的思路,建立起广覆盖和动态调整的农村信用体系、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一是在县农业和金融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村两委、派出所等共同入户登记,以农户“基本概况、家庭收支、家庭资产、家庭成员、村(居)评价、信用评分、信用等级”等为基本内容,按“一户一册”原则建立农户经济档案。二是以村为单位,由村干部、村民代表和农商银行工作人员等成立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对农户经济档案进行信用评级,分为AAA、AA、A、BBB、BB、B、C等7个等级。农户信用等级张榜公布,并根据信用信息变化情况动态调整。三是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由银行合理核定授信额度。目前,已对BBB级以上农户授信46379户,授信额度21.15亿元,36.7%授信农户获得贷款支持。四是依托政府办公网络,实现农户信用信息在县域涉农银行间共享。通过完善农村信用评价机制,为农户信贷增信、发展合作金融奠定了坚实的改革基础。

  创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在完善农村信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并经县农村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审批后,按照“自愿、互助、诚信”的原则,主要由农户出资组建“社区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采取农户贷款额度与信用等级和出资额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基金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加银行涉农信贷融资规模。符合条件的农户按每户出资1或2万元加入基金,农商行根据其信用等级,按其出资金额的2~5倍给予授信,最多可贷款10万元。相关材料齐全的农户可在3天内办理完毕申贷、审贷等手续。贷款利率6.3%,为基准利率上浮45%,较一般贷款利率10.4%低近40%。目前,全县已有114个村组建了融资担保基金,覆盖全县67%的建制村,累计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5926笔,贷款金额5.7亿元。

  强化风险防控措施。为确保基金安全稳定运行,在门槛准入、贷款手续、贷后管理等环节设立了多重防控风险保障措施。一是严格准入门槛。从资产状况、贷款用途、偿还能力、人品道德、信用记录等多方面进行把关,信用等级A级以下、有不诚信记录和赌博等不良恶习的农户不得加入。二是农户互保联保。贷款农户必须有两名加入本基金农户作反担保,贷款逾期3个月后未收回的,由担保基金代为偿还,不足部分由村组织和银行共同对借款人及反担保人进行追偿。三是发挥利率杠杆作用。一旦不良贷款率达10%则上调该村农户贷款利率30%,不良贷款率达15%则停发该村融资担保基金担保贷款。四是保险保障。由借款人自愿投保《国寿小额贷款借款人定期寿险》业务,借款人发生身故或者高度残疾,保险公司全额赔付贷款,提高借款农户抗风险能力。五是风险保障金保障。省里出资1000万元成立风险保障金,在出现重大风险时,对基金和银行给予一定的风险救助;出台《关于防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归大堆”风险的工作意见》,防止贷款资金出现归集使用现象。

  拓展基金应用领域。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基金的应用领域,打造集“村级基金、乡镇基金、行业基金”为一体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特色改革项目,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的“三农”融资服务体系。一是优化服务区域。突破建制村的限制,按照“1个乡镇+N个建制村”的模式,以乡镇为主体,设立“乡(镇、街道)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对所在村未成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农户提供融资担保服务,实现对零散农户信贷需求的覆盖。目前,已设立青州、夏茂等6个乡镇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累计发放贷款108笔,贷款金额1052万元。二是优化服务行业。针对外出经营小吃的农户,按照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模式,依托沙县小吃协会驻外联络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9个地区设立“沙县小吃创业融资担保基金”,主动上门为农户发放贷款327笔,贷款金额3657万元。如沙县高桥镇上坑村范良财,2015年5月8日获得“小吃贷”10万元,在北京盘了一家小吃店,现店铺日营业额约3500元,月收入达到4万元左右,家庭经济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三是优化服务对象。由县乡财政出资或社会扶贫注资,成立13家精准扶贫担保基金,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无抵押贷款担保和风险代偿,每户最高可贷5万元。目前,已发放贷款145笔,贷款金额603万元,解决了贫困农民生产资金短缺、贷款担保难的矛盾,加快困难农户脱贫致富。

  创新

  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兼具融资担保和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和优势,既能够发挥担保资金对金融资本的撬动作用,又能够降低融资费率。相对于农户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方便快捷,灵活性强,是一项“接地气”的金融创新。其创新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用信息共享。信用信息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是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运转的前提。沙县由政府构建信用共享平台,实现信用信息在涉农银行间共享,显著降低了单个金融机构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维护、使用等方面的成本,解决了银行向农户提供农村信用担保贷款的基本障碍,进而能够确保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发挥作用,搭建起金融机构和农户间对接桥梁。

  二是农民信用合作。村级融资担保基金以农户自有资金入股,不直接向农户放贷,而是在资金入股合作以放大担保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农户互保联保实现了农户间信用合作,进而能够促使农户间相互监督,形成了自发性激励约束机制,再辅之以其他信贷风险防控手段,有效提高了风险防控水平,并降低了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监管成本。

  三是聚焦服务“三农”。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运行机制设计着重体现了服务“三农”的原则。基金服务对象限于加入基金的农户,支持范围限定为农户发展小吃产业、规模种养业,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同时,金融机构审贷放贷周期短、利率优惠等措施,较好地满足了农户临时性、低成本贷款需求。

  成效

  几年来,农户通过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未出现不良贷款,基金运转平稳,取得了多方面成效。

  一是拓展了“三农”信贷渠道。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成立和运转,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扰农户的贷款缺乏有效抵押物问题,引导金融活水更好地支持农民创业和农业生产,助推了农业农村发展。2012年以来,沙县农户通过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担保已累计向农商行贷款6500余笔,贷款金额6.23亿元;2016年贷款余额1.67亿元,占全县农户贷款余额的5.4%。

  二是提高了农民的诚信意识。农户通过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贷款额度、利率与农户信用等级相挂钩,对守信农户实行“利率优惠、信贷优先”,强化了农户的信用意识,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大大改善了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增强了基层组织凝聚力。村“两委”通过对农户信用档案的动态管理,为申请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担保的农户提供便利化服务,丰富了为民服务手段,拉近了干群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提升了党支部、村委会的公信力和影响力。同时,县乡村三级干部在相关工作中,提高了运用金融工具服务“三农”的能力,逐步打造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牢了坚实基础。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