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15:01:1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
江苏省徐州市地处黄淮海国家农业可持续规划优先发展区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立足农业产业、资源环境、农村社会三个可持续,顺应农村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新变化,通过提升科技含量、优化产业布局、打造特色品牌,推动农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向科技要效益,向加工要产出。走进沛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培训大楼一楼的显示屏上能看到园区内每个蔬菜大棚的实时监控。展示区内,几排架子上分层种植着香菜、生菜等绿叶类蔬菜,托盘下有营养液缓缓流动,有的架子最底端还有几尾金鱼在欢快地游动。“这是我们设计的一款可以订制的‘鱼菜公寓’,无土栽培让城市家庭在家里感受种植的乐趣,吃上新鲜的青菜,还能在社区内进行交换。”“农管家·淮海绿谷”基地负责人欧英俊向记者介绍。依托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智慧农业成为沛县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过去面朝黄土的乡亲,现在都成了手握鼠标的“新农人”。
在经济开发区里,一批深加工企业成为农业产业链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忠意食品企业的车间里,一排排挂架上是正在进行脱毛、清洗、分选等初加工环节的肉鸭。工作人员介绍,一条加工羽绒鸭毛的生产线今年将要投产,这意味着鸭子的每一个部位在这里都将实现增值。以肉鸭加工、水果罐头、牛蒡系列产品为代表的一批深加工农产品,将徐州的农产品摆上了“世界餐桌”,也让企业和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效益。
徐州市围绕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完善的农业“483”产业体系。粮食、蔬菜、林果、畜牧4大主导产业地位全面形成,大蒜、食用菌、花卉、银杏、板材、奶牛、山羊、观赏鱼8大特色产业成为全国、全省单项冠军,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互联网农业3大融合产业领跑淮海经济区。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3700亿元,物联网应用基地比重达到25%,休闲农业观光景区550处。2016年农业总产值1595亿元,农业增加值722亿元,均居江苏第一。
绿色种养方式,黄土地变“聚宝盆”。沿着大沙河步行,鱼跃清波、波光潋滟、树影倒映。作为黄河古道,这里曾经是沙荒地,涝年洪水泛滥,旱年黄尘滚滚。33公里的河道如今已是万亩果品带。集特色农业、绿色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示范走廊是沛县实现保供给、保效益、保生态的写照。
徐州市围绕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按照好山好水好田产好粮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原则,突出抓好生态循环农业、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高标准农田林网覆盖率98.1%,开创了农田林网的徐州模式。荒山造林实现全覆盖,河道绿化、耕地修复和湿地建设成效显著,将城市煤炭塌陷地改造为生态湿地群。实施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实现了“河畅、路通、岸绿、业兴、民富”,走出了一条徐州农业重点区域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补齐短板,做好试验示范要持续探索。徐州市通过高标准定规划、严要求查问题,找到了化肥施用强度、农药施用强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地膜回收利用率等5项指标的发展短板。农村环境是否达标是检验农村社会是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此,徐州市实施了“两减六治三提升”(263)行动计划,突出治理农村区域水环境和污水垃圾。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完成了年度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任务,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全市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8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3%,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率62.4%,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面积达到80.7%。
建设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不是一劳永逸,发展技术上需要不断地探索,发展成果则需要持续地巩固。徐州市总结了15大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集成技术和适宜不同类型特点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打造现代农业的“新名片”,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徐州市农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