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2 11:30:5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牛震
金秋时节,稻菽飘香。2015年上半年,我国夏粮在高起点、高基数上再获丰收。那么,今年秋粮形势又如何?各地又是如何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这一主线去具体实施的?近日,记者作为今年农业部“秋粮探行”组组员到黑龙江与内蒙古产粮一线进行实地采访。
粮豆双收,调整种植业结构显成效
“我今年种了玉米3600亩、大豆300亩。以前是光种玉米,效益也不错,现在种了大豆,并且选用了咱们市里农技人员推荐的优良品种,采取了1.1米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严格按照咱们技术(人员)的指导和绿色食品操控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应该说效益会更好。现在来看,可以说丰收在望了。”海伦市前进乡自新村种粮大户王本友告诉记者。据了解,王本友自2013年开始进行规模化经营土地,当年种了1200亩玉米。2014年,王本友加入海伦市田丰联社,该联社为其提供了资金、物资、收储、保险等服务,有了联社“撑腰”,使王本友信心大增,种植面积扩大到2250亩,当年获利60余万元。2015年,王本友的种植规模又扩大到3900亩地,预计玉米单产可实现670公斤/亩以上,总产能达到2400吨;大豆单产可实现165公斤/亩以上,总产可实现50吨。
位于绥化市北部的海伦市,是全国知名的产量大县。据黑龙江省农委种植业管处负责人修国辉介绍:“2015年,针对气候特点,立足抗灾减灾,海伦市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玉米、大豆、水稻三大作物面积分别调整为210万亩、165万亩、80万亩。
“去年种玉米,今年实行轮作种了大豆,一方面可减少化肥使用量,另一方面大豆固氮肥田的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对提高黑土肥力都有好处。”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新荣合作社理事长邢海军开始忙活了起来。
近年来,受种植效益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玉米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这也导致黑龙江南部地区“玉米—大豆”和北部地区“大豆—小麦—马铃薯”等合理轮作体系受到冲击。从2010年开始,新荣合作社连续种了5年玉米,虽然玉米经济效益明显,但重茬危害也逐渐显现。“原有的轮作体系遭到破坏,导致土壤养分单一消耗,肥沃的黑土流失,病虫害呈上升趋势,生态灾害发生频率增加。”邢海军说。2015年该合作社拿出1万亩耕地,成为农业部支持的粮豆轮作实验区。去年种玉米,今年种大豆,每垧地(15亩)少施化肥100斤,减少了土壤板结,并且豆类作物根上有根瘤菌,可为后茬作物提供可观的氮肥,培养地力,实现“藏粮于地”。
“在黑龙江,玉米收割后多数来不及秋整地,春整地严重影响播种期。大豆收割比玉米早,有足够时间完成秋整地,这对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耕地的抗旱、抗涝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推行粮豆轮作,玉米产量还可以提高5%~10%。”农技人员郑希发说。
北安市地处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黑土地带,201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粮豆轮作试点项目单位。该市以实施项目为契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粮豆轮作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一是以项目为依托,加速种植业结构调整。制订下发《粮豆轮作补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和《大豆生产技术规程》。选择大豆面积萎缩较快的乡镇作为试点乡镇。按照去年种植玉米面积大的优先今年改种大豆的优先、农户自愿申请的优先,规模经营连片种植的农机合作社优先“四优先”筛选项目经营主体,确定4个机械化、标准化水平较高的合作社为项目实施主体。严格按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做到深松整地、良种使用、播种、施肥、种子包衣处理和病虫草害综合整治“六统一”。二是以企业为龙头,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园建设,打造绿色食品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引进农业安全产业链项目,建立“产供销”一体化联合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本地加工向更深层次转化,增加产品附加值。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引领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发展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一千余个。支持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粮食仓储及烘干设施,有效缓解了农民卖粮难问题。四是以政策为激励,助推种植业结构调整。制订下发《种植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将种植业结构调整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将调整任务逐项落实到村屯和地块。五是以科技为支撑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共建,利用科研力量提升玉米、大豆、水稻等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围绕调整规划加强种植技术培训和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农业科技人员驻乡包村包大户,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调茬轮作,推广新型种植技术,现场解决问题。
三级联创,打造控肥增效示范区
“今年我种了60多亩地,玉米有42亩,葵花21亩。你看这葵花长得多喜人,就因为这葵花地落在了咱(控肥增效)实验区,都是农技站的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咱种地,估计每亩地能产个600斤不成问题,往年亩产只能达到500多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镇联增村村民曹明恒指着田里的葵花告诉记者。
巴彦淖尔市是传统的粮食产区,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中小麦的主产区之一。杭锦后旗头道镇联增村“控肥增效”核心示范园区位于杭锦后旗头道桥镇联增村,是内蒙古农牧业厅遴选全区唯一“控肥增效”长期示范点。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年巴彦淖尔市化肥总用量折纯30.74万吨(实物量62万吨),化肥亩用量分别是全国和自治区的1.5倍和1.7倍。多年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耕地陷入“肥越施越多、地越种越薄”的恶性循环,土壤养分比例严重失调。2015年自治区控肥增效三级联创工作为该市发展科学合理施肥带来新的契机,由此打出“控肥增效、盐碱地改良、水肥一体化”三张牌。
“我们园区以小麦、玉米、葵花三大优势农作物为主,由自治区、市、旗三级联创共同实施。园区涉及农户67户,试验示范面积共计1066.7亩,涉及48个肥料品种开展实验。”内蒙古农牧厅土壤肥料和节水农业工作站副站长、连增村“第一书记”的林利龙告诉记者:“从前期土壤养分测定和目前长势、测产结果来看,亩均化肥用量虽降低10%,土壤肥力仍很高,再加上科学施肥中添加农作物生长必须微量元素,与对照作物相比,实验区农作物长势良好,有些田块长势和产量甚至好于对照。”据介绍,该示范园区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一是“提”,即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单施化肥为有机无机配合,并结合深耕深松,提高耕地质量。二是“调”,即调整施肥结构。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逐步调整施肥种类,优化施肥结构。三是“改”,即改进施肥方式。引进或与当地农机部门合作,推广适用施肥机械、设备,并逐步探索适合当地的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
固阳县诚谊农牧业生态有限公司位于金山镇民胜村委大圪堵村,经营面积达到1170亩。主要经营农业种植(马铃薯、黄芪等),同时建有储藏窖。该公司结合近些年测土配方的成果,综合运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初步确定预期产量后测算出全生育期的肥料用量后,精确安排好作物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的施肥量,且通过增施有机肥,使用生物菌肥(抗重茬剂、以色列肥)等,提高了土地的贡献率和化肥的利用率,每亩化肥使用量减少20~30公斤,肥料利用率提高5~10个百分点,从而在高产高效的前提下,实现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控肥增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作用。同时,通过选用优良品种、采用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全程机械化作业、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综合技术的集成应用,2015年试验田初步估产在8000斤左右,局部可达万斤,比传统种植模式亩增产2000斤,亩增收1400元左右。
“2015年,按照农业部《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有关要求,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的总体目标,内蒙古全力打造10个千亩控肥增效示范区,以三级联创蹲点为主要服务模式,以控肥增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为理念,以‘提、调、改’技术措施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为依托,力促化肥用量零增长工作扎实开局。”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处负责人文占平说。
据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供资料显示,由于气候条件总体利于粮食生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新技术推广力度加大,政府抗灾减灾组织得力成效显著等因素,目前全区大部分农作物均进入成熟后期,大部农区秋季初霜冻日期偏晚部分农区不出现初霜,全区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已成定局。
黑土保护,资源利用节约更高效
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等8个部委联合印发《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不断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的顶层设计。农业部启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实施了东北产粮大县黑土地保护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试点,配合有关部门启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一手抓保护,一手抓治理,推动农业资源利用方式向节约高效转变。
“针对近年耕地质量存在地力减退、土壤用养不协调、耕层变浅、部分土壤存在水土和养分流失及土壤污染问题,我们坚持综合治理、多方推进。”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邹文秀说。
近年,绥化市北林区针对土壤问题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一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根据降水和温度条件三年一个轮回确保更低至少有一年将秸秆全量化还田;对于无法全量化还田的地区,通过青黄贮饲料化等方式加以利用。积造利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支持建设不同规模有机肥积造设施,鼓励农民利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积造有机肥。二是优化农业结构。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扩大青贮玉米和牧草种植面积。三是构建合理耕层。实施深耕深松与少耕免耕,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四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薄膜。五是建设更低质量动态监测预警体系。
“目前看,由于采取有效措施低于多种自然灾害,全区粮食产量有望再获丰收。经初步测产,今年全区粮食总产预计实现32.5亿斤,比上年增长7.1%。”绥化市北林区农委副主任张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