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4 09:23:47 来源:央广网 作者:
央广网北京10月22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中国乡村之声特别策划《三人话三农》,邀请两位专家做客节目,解读十九大报告涉农热点,今天的关键词是乡村振兴战略。
嘉宾: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 张红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提出背景
张红宇:改革开放到今年已经有39年的历史,我们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都确确实实上了一个大台阶。
从农业角度来看,粮食连续多年实现增长,去年粮食总量已经达到了12324.8亿斤。
从农民收入角度,这些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小,去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缩小到了2.72:1,特别是扶贫攻坚战略实施以来,到2016年年底,贫困人口按照2010年的标准已经减少到了4335万。
农业新产业、新业态都在不断发展,包括乡村旅游、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发展对提高农民收入、解决就业都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去年农产品加工,初加工主营收益已经达到了20万亿,去年的GDP总量达到80万亿,换句话讲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就占到了1/4。
农村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硬骨头。土地制度改革,包括经营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对推进规模经营的发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新型经营主体的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所以,39年的改革,特别是这五年间,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确确实实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极不平凡的五年”来概括我们的工作。
里程碑式意义
张红宇:下一步农业、农村、农民工作到底怎么样开展?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定位非常的高远。事实上,对我们今后实现中国梦,包括“两步走”战略都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李国祥:展望未来,还是要把农村农业发展起来,让农民也能够过上富裕的生活,这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从长远来看,怎样为农业农村农民谋一条出路?十九大报告里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它的时代背景非常深刻,不仅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带来深远的影响。当然,更为主要的是为“三农”工作者,特别是农民,带来了希望。
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城镇化
张红宇: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城镇化率还不到18%,到了去年,城镇化率已经是57.35%。城镇化已经成为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动力。
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怎样使农业现代化跟上这个节拍?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时已经有明确的发展要求,都是从农村、农业、农民这个角度提出问题,也是从城镇化这个角度提出问题。
城镇化要不断的吸纳和解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但农村怎么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农民转移出去了,农村这一块要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就像两条腿走路一样,平衡发展。换句话讲,农民要继续向城市转移富裕的劳动力,包括其它的资源,城里更多的资源要向农村倾斜,实现一体化发展。
李国祥:我个人认为,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来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会更加协调。实际上就是希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发展更加协调,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将来老百姓可以在城市、乡村之间自由流动,农村跟城市一样美好,最终目的是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张红宇:乡村振兴战略,实际上是立体式的、全方位的有关农业、农村、农民三位一体的重大发展战略,它是把“三农”工作从更高的角度和城镇化放在同等的位置上。在城镇化发展的同时,让农村成为吸引城里人的地方,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让农业成为和工业一样强大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