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6 09:21:1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张红宇 张 涛 孙秀艳 杨春悦
探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现代农业进程中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凸显。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今年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
但是,农业社会化涉及内容宽泛,环节众多,性质相异,既有种苗供应、技术指导、统防统治等产前产中服务,又有加工、储藏、流通等产后服务;既有公益性服务,也有经营性服务。现实中,政府在推进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中如何定位?如何区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采取什么方式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服务?本期专题,我们刊发一组稿件,希望能给读者带去借鉴和启迪。
农业大县如何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川省的调研与思考
张红宇 张 涛 孙秀艳 杨春悦
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发展亟须构建的三大体系之一,也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重点任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特别是农业生产性服务,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基础支撑,对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促进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日,围绕这一问题,结合基层联系点调研,我们到四川德阳中江县和广汉市、绵阳三台县和江油市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四川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探索出了很多有效办法和经验,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在其他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业大县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很值得观察了解。
一、农业大县对生产性服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化同步”发展农业依旧是短板,全面小康农民增收仍然是难点,“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问题也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增添新的动力,促进农业整体竞争力提升。从调研情况看,广大干部群众普遍认识到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认为当务之急是尽快补上农业生产性服务这个短腿。
第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亟须农业生产性服务助力破解。我们调研的几个县都是人口大县和劳务输出大县,其中中江县、三台县人口达143万和147万,常年外出务工人数为47万和40万,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5%和53%,且输出的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力。绵阳市农业局陈修福反映,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使一些丘陵地区农户无力耕种承包地,全市两季都撂荒的耕地占10%以上,即使有老年农民种地,产量和效益也不高,当地老百姓对代耕、全托、半托服务的需求尤为迫切。
第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亟须农业生产性服务拓展空间。中江县农业局唐烈反映,这几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虽然不多,但雇人成本和租地成本越来越高;农民外出打工收入虽有增加,但受实体经济不振影响出现了外出农民工回流态势,农业大县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该县2014年粮食总产达77.1万吨,居德阳第一、四川第二,但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万元左右,比德阳市平均水平还低1000元以上。他认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农业内部挖潜增收是个好路子。我们调研的中江县金穗源粮食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机耕机插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仅小麦机耕一项,合作社每亩有80元收入,同时为农户节省220元成本;农忙时节合作社还会雇40多名农机手、植保员,农机手日工资已从2013年的120元上涨到今年的200元,涨幅达66.7%;部分合作社成员带农机入社,年底还能享受分红。
第三,农业整体竞争力不强,亟须农业生产性服务支撑提升。绵阳江油市副市长王军反映,全市农民人均耕地仅0.94亩,虽有为数不少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但农业生产经营总体仍是“小而全”、“小而散”,市场上大路货、初级产品居多,还没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2014年全市劳均农业增加值仅为1.72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3,与大县的地位很不相称,亟须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立健全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农业附加值和竞争力。广汉市农业局胡智认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关键是要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竞争力,但目前新型主体普遍从业时间较短,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不强,在“怎么种好地”的过程中,更需要专业化的服务。绵阳涪城区农业局曾国反映,去年当地几个专业大户种植的500多亩芦笋发生病虫害,由于没有专门的防治服务组织,大户们只能各自防治,结果有的地块减产,有的甚至绝收,累计损失20多万元,他们特别希望今后能有专业防治组织提供服务。
二、农业大县发展生产性服务已有的好做法值得推广
从调研所到市县情况看,当地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着力从引导服务需求、培育服务主体、强化服务基础、完善服务机制等方面,支持和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第一,引导服务需求。广汉市农业局胡智提出,政府的作用就是引导示范,补市场化服务的薄弱环节、补生产性服务的短板,等市场成熟了就退出。具体到实践中,该市整合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及其他资金680万元,将农业生产性服务细分为水稻机插秧、水稻统防统治、水稻收获烘干、蔬菜工厂化育苗、蔬菜产后预处理、油菜机播机收、小麦开沟排灌等7个作业包,对中标服务组织按作业面积进行补贴,目前正在考虑调整作业包内容,将农民亟须的秸秆收集和还田服务也纳入补贴范围。当地惠民农机合作社今年中标了水稻机插秧和统防统治服务包,据理事长廖新华介绍,育秧、机插秧市场价为每亩220元,合作社得到每亩60元补贴后,只收农民180元,一亩地农民节省40元、合作社也可赚20元,这样就使更多的农民用得起服务,合作社也扩大了作业面积、增加了经营收益。
第二,培育服务主体。除发展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和经营性服务组织外,各地还培育了一批以自我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形成了多元化服务格局。中江县农技推广部门是传统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县乡两级共有农技推广机构51个、工作人员1534人,主要从事农作物主导品种、先进新型栽培技术推广应用,2014年全县科技对农业贡献率达60%,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三台县台沃公司是典型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公司年产配方肥16.3万吨,在乡镇自建自有7000多个科技服务网点,推行“一袋子肥料、一站式供肥、一体化服务、一块小市场”的“四个一”服务模式:一袋子肥料即通过测土配方为农民提供专用肥料,不用买多种肥;一站式供肥即连锁直销,减少肥料销售中间环节,不搞层层批发;一体化服务即以配方肥为核心,并提供种子、育秧、植保等综合性服务;一块小市场即在农村建立精细化服务团队,每人服务1-3个村。今年,公司与县农业局、乡镇政府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试点,水稻穗期病虫第一次统防面积已覆盖10个乡镇,占全县近1/6,计划明年覆盖全县。江油市蜀岭联合社是自我服务型组织的代表。联合社由11家生猪养殖、蔬菜和中药材种植的合作社入股组建,通过代销、高于市场价收购等方式收集合作社产品,统一检测、统一分选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大大提升了合作社产品的附加值、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三,强化服务基础。中江县农业局唐烈认为,有产业、有基础,才能有服务体系。这样的观点在我们所调研市县的干部群众中较为普遍,具体做法也形式多样。广汉市整合涉农资金5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2.5万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18万亩集中连片水稻生产基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市里还出台粮食机械化干燥财政补助办法,对烘干设备补助40%-50%,对场地硬化和粮棚建设按每平方米30-35元进行补助。我们在当地华严粮食合作社看到的5组烘干塔就是在这一政策支持下建成的,财政补贴50%,每天可处理75吨粮食。中江县金穗源粮食合作社也正是在政府集中整理土地、建设农田水利的基础上,再流转农民土地发展起来的。
第四,完善服务机制。绵阳游仙区农业局余国栋介绍,前几年该区太平乡常年外出农民工占劳动力总数的65%,全乡撂荒土地达5300多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4%。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组织全乡种粮大户组建了土地托管中心,采取农民把承包地交给托管中心,中心向农民支付保底价,并在粮食收获后按一定比例与农民分红的全托方式,以及托管中心为农民提供农资、农机作业、技术、销售等服务,农民支付服务费,种田收益全部归农民所有的半托方式,为农户提供服务。目前全乡共有全托土地2714亩,涉及426户,每亩可为农户增收400-500元;半托土地591亩,涉及405户,每亩可节本增收200-350元,既有效解决了耕地撂荒问题,实现了地有人种,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保证了地能种好和农民增收。
从这些探索实践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三点认识:其一,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一样,根本动力是市场需求。当市场需求旺盛、能够成为商机时,会自然催生一批社会化服务组织;当市场需求旺盛或公共服务需求突出,但从业微利或不足以盈利时,就需要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服务组织先行投入,政府在初期加以引导和扶持,逐步培育起消费市场,通过消费端的扩大带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同时也要为市场化发展留出空间。其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是重要前提。交通便利、地块平整、集中连片、农户组织化程度高,生产性服务开展得就便捷高效,否则“光有农机没有路”、“拖拉机进去就把地给占了”,服务就很难开展、效果也难以发挥。从当前和今后发展看,越来越多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既是生产性服务的重要对象,也将成为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重要动力和源泉。其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多元共存、融合互促是基本格局。各类服务主体都有不同的功能和比较优势,都在不同领域、不同环节发挥了不同作用,有各自的适应性和发展空间,要鼓励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共同发展,多种服务方式融合互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具有体系较健全、服务基础较好的优势,仍将是区域性基础性品种和大宗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的主导力量。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以主业服务为核心,拓展多项增值服务,具有科研、规模、体系、集成、渠道等多方面优势,未来将在全产业链服务,促进农资、农艺、农技、农机融合方面大有可为。特别是各类专业服务合作社,以提供作业服务为主要业务,他们根植于乡土,与农民有天然的地缘、亲缘关系,更了解农民需求、更容易被农民接受,在农机作业、农业植保、集中育秧、粮食烘干等农业生产关键环节的服务领域具有独特优势。像蜀岭联合社这样的自我服务型组织,每个合作社成员本身就是一个服务农民的组织,联合社再为合作社成员提供服务,具有服务面较广、服务种类较多、服务能力较强等优势,在农资采购、物流配送、品牌营销等服务领域具有规模效益。
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调研中发现,尽管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总的看仍处于初期阶段,还没有形成覆盖全程、便捷高效的完整体系。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农业生产中最急需、最普遍、劳作程度最繁重和最需要抢农时的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服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农业生产经营中还有些关键环节的服务仍很薄弱,亟待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来破解。
第一,粮食烘干。当被问起当前发展中有什么突出困难时,金穗源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常涛脱口而出:“打的粮食没地方晒,附近也没烘干机,去年只好拉到20多里外的农贸市场和学校去晾晒,500多吨稻谷光人工费和车费就花了3万多块。”我们调查的种粮大户、粮食合作社也都集中反映了这一问题。一方面,种植几十亩、上百亩粮食的大户或合作社购买烘干机投入较大(日处理15吨售价在20万元左右),又需要场地,自己买不划算,更希望接受社会化服务;另一方面,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并没有这方面业务,经营性服务组织如果自己购买烘干机,由于粮食收获时间集中,收获季节只用开工十几、二十天,闲置率比较高,回收成本较慢,也不愿开展这方面服务。
第二,蔬菜保鲜。我们在中江县响水河韭菜合作社调研时,农户们正在往合作社的敞篷小货车上装韭菜。理事长说:“合作社现在只是帮农户把韭菜卖出去,但因为没有保鲜条件,韭菜早上能卖2块,晚上就只能卖8毛,遇上大规模集中上市价钱会更低。目前最大的愿望是能有冷藏运输车、冷库和真空包装设备,要是能把夏天的韭花放到冬天卖,收入还能涨一大截。”中江县农业局唐烈反映,这一问题在当地相当普遍,目前一台冷藏车售价在20万元左右,还没有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当地冷库造价一般为300万元左右,而农机购置补贴比例不超过30%,一般合作社无力承担,更别说普通农户了。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对实现蔬菜均衡供给、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用太大了。
第三,品牌推广。广汉市种粮大户黄明水说:“我的地是租的、人是请的、机械是雇的、农资是批发的,可以说完全是靠社会化服务在种1010亩地。现在前端服务已经比较好了,但粮食没品牌,价格上不去,不能体现优质优价,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提供帮助。”不仅粮食需要提高品牌附加值,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更需要打造品牌。江油市青青农场主刘晓松反映,所在的西林村有20多年的草莓种植历史,大部分农户都发展草莓种植采摘,尽管品质好、消费者欢迎,但直到现在还是农户们跑到公路边摆摊拉客人,当地的“心里美”品牌也没打出去,特别希望能有专业机构为他们提供品牌宣传和营销服务。
第四,市场信息。绵阳市农业局陈修福反映,在蔬菜、生猪等产品的市场信息服务方面,现在还比较欠缺,养猪户知道“市场好了不要赶,市场不好不要懒”,但到底什么时候该赶、什么时候该懒,根本判断不准。即使是我们走访的三台县明兴公司作为大型的生猪养殖龙头企业,在为养殖户提供仔猪、饲料、防疫、猪粪处理、毛猪收购等服务,降低养殖户生产和市场风险的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行情公司也感到“头疼”和难以把握,目前更多也是考虑通过发展肉制品加工来进行缓冲。而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类业务由于知识性、专业性、市场性较强,一般服务主体很难提供。
第五,山区丘区农机作业。平坝地区的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农机作业特别是小麦、水稻的机耕机收等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用广汉市农业局胡智的话说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没有牛耕田了”。但我们在丘陵地区的公路两侧看到,不少小块的坡地都种上了玉米,在这样的地块上开展农机作业,只能使用小型机械。绵阳市农技站刘如东介绍,绵阳市山区丘区耕地面积占81.4%,地块小而散、平整程度低,一般发展小麦、玉米等旱作农业,需要“爬坡上坎”,更欢迎轻便、小型农机服务,目前都很缺乏。
第六,蔬菜水果统防统治。调研了解到,粮食生产由于政府重视和支持的力度较大,集中连片的也较多,统防统治技术比较成熟,所以开展得比较好,但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统防统治相对发展得比较缓慢。蔬菜水果作为使用农药的主要作物,应成为专业化防治的重点,但由于品种的多样性和病虫害的复杂性等原因,开展这方面技术服务的门槛比较高、风险也比较大,造成专业服务组织还不多,服务发展得还很不够。
综合以上情况,当前及今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性服务业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产后环节。正如德阳市委常委何明俊所说,农业的产前产中服务有一定发展,产后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损耗严重、效率不高,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软肋”。要更加重视农业的“后半段”,在产后的收储加工、运输销售、品牌推广等真正涉及将农产品变成商品、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关键环节做好服务。二是针对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属于资源性产品,更加强调节约劳动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对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农业机械化的应用,目前在平原地区能够得到较好满足,在耕作条件较差的山区丘区还比较滞后。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劳动、技术相对密集,附加值高但难以储存,对育苗育秧、病虫害防治、保鲜运输、价格信息以及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等方面的服务需求较为旺盛。畜禽养殖类产品资本相对密集,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高,但风险较为集中,对市场行情分析预测、饲料供应、疫病防控、产品销售等全程服务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三是重点为兼业农户提供基础型服务、为专业农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增值型服务。兼业农户追求多业经营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对作为兼业的农业,往往定位于产品生产出来能卖出去就行。对这类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的主要价值在于弥补劳动力投入不足、实现对劳动的替代,应主要提供托管、代耕、统防统治等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型服务。专业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更加注重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提升。对这类经营主体,生产性服务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专业服务、实现专业化分工带来的增值收益,除了提供生产过程中的基础型服务外,还应重点开展市场信息、包装储运、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等增值型服务。
四、政府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中应有所作为
结合全国面上和调研情况看,目前我国发达地区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对健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政府针对不同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特点,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信息化发展、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方面有所作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同时也要秉持有限政府、有限责任理念,科学合理作为、不包办代替,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为市场化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
第一,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从四川情况看,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已成为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光有机器不修路”,地块不平、没有机耕道,有了农机也很难搞服务。因此,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着力加强机耕道、农机场库棚等农机配套设施建设,做到农机能下田、能上路,田网有渠有水、能灌能排,为开展生产性服务打牢基础。
第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德阳市委常委何明俊说,现在不仅是城里人,即使是农村的年轻人,不少人也是“农盲”,农业服务与农业生产经营缺乏人才的问题同样突出。他认为,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命门”都是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不仅是部门战略、行业战略,更应上升为国家人才战略,培养造就一大批对农业有感情、有信心并以此为职业的专业人才。各级政府要依托已有的人才培育工程和项目,探索设立就业创业基金,鼓励和吸引返乡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积极投身农业生产经营特别是现代农业服务业这一创业创新的广阔“蓝海”。
第三,改善服务装备条件。我们在三台县万家旺农机合作社调研时看到,几名戴着口罩的农民正在用背负式打药机喷农药,距离7、8米就闻到了刺鼻的农药味。这样的服务装备和手段在三台县还比较普遍,既不安全,又缺乏效率,与我们在中江县、广汉市看到的喷药飞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好一些的植保机械售价一般在20万元左右,而农机补贴额度仅为5万元,实力一般的服务主体难以负担。四川省农技总站蒋凡认为,现在耕地、播种、插秧、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发展较为迅速,但施肥、喷药、修剪等田管机械发展较为缓慢,今后农机购置补贴应更多向田管机械倾斜,以机械和服务有机融合促进施肥施药的精准化,更好地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目标。
第四,加大关键服务环节支持力度。台沃公司负责人反复对我们说,搞统防统治等服务很有市场前景,即使政府不给予政策支持公司也会做,但农民相信政府,由政府在初期组织发动农民参加绿色防控是很有必要的,搞服务就要“最初靠政府、最终靠市场”。对于一些公益性较强、覆盖面较广、农户亟须,但收益相对较低的关键服务环节,比如统一供种、集中育供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仓储烘干、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蔬菜冷藏保鲜等,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直接补贴、无偿提供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加大支持。
第五,有效发挥金融支撑作用。调研发现,无论是经营主体还是服务主体,在谈起面临困难时,都会提到缺乏资金、贷款难,这也是长期制约农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要针对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不同需求,制定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加快融资性农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抵押物,大力发展信用贷款。探索成立财政资金、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金,为社会化服务组织融资提供支持。提高开展全程托管生产性服务主体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标准和赔付额度,扩大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对农业机械的覆盖范围,强化对服务主体的风险保障。
第六,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广汉市将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该市农业局胡智反映,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监测土壤墒情、进行有害生物预警、实时施肥施药以及开展电子商务等,都需要在田间地头进行数据收集和传输,目前这方面的宽带、无线网络等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因此“要像支持农业机械化一样支持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要加强与相关信息服务、网络服务运营商合作,抓紧开发推广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应用软件和信息共享平台,研究发布针对性强、有影响力的市场信息,以互联网思维和手段,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有效对接,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五、当前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结合调研情况,经过认真思考,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选择,规模经营是基本方向。但规模经营在我国的实践路径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在务工机会较多、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的城市郊区和发达地区农村,可以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让新型经营主体进入,通过生产的规模化经营来解决“谁来种地”的难题,提升农业竞争力;其二是尽管存在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但留守老人和妇女仍有时间和意愿务农,却又无力干、干不好的广大农区,更加需要托管、半托管的社会化服务,更加需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服务的规模化经营来解决“地怎么种好”的问题,帮助农户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增加收入。对前种规模经营方式我们已有专门文件和政策,下一步要将政策重点聚焦后者,要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此,从工作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研究起草关于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理清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关键环节和政策措施等,起草好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
二是研究谋划“十三五”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向。加强调研,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全面谋划“十三五”时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主要任务、重点领域、重大政策和工程项目等,将其作为“十三五”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
三是组织实施好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指导试点省份认真开展试点工作,密切跟踪试点进展情况,适时开展经验总结交流,积极探索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有效供给机制和实现方式,为下一步争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四是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路径。鼓励各地立足当地实际,找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