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余欣荣在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

暨“三农”期刊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6-05-19 15:46:4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余欣荣

  在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

  暨“三农”期刊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

(2016年5月20日)

同志们:

  很高兴出席纪念《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暨“三农”期刊宣传工作座谈会。首先,我代表农业部党组向《农村工作通讯》创刊60周年表示祝贺!向中国农村杂志社的全体同志们、向参加会议的通讯员和读者代表表示诚挚的问候和由衷的敬意!

  刚才,几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谈了很多想法和感受,我听了很受触动。对一本期刊来说,能坚守60年,而且办得有声有色,很不容易,宝贵经验值得好好总结。但是,站在历史的长河里,60年也只不过是白驹过隙,因此我们更要着眼未来。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办刊经验,继承和发扬《农村工作通讯》的优良传统

  我早年在地方工作时,曾是《农村工作通讯》的一位省级通讯员,从那时起便与这本刊物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对于我们基层农业工作者做好“三农”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指导作用。尽管后来工作变动,但我仍然一直关注这本刊物,并时常翻阅。可以说,《农村工作通讯》是我工作学习的良师益友。因此,今天我更愿意作为一名多年奋战在农口系统的农业农村工作者,给《农村工作通讯》送上一份真挚祝福。

  编者、作者、读者,是办刊的三大要素,缺一不可。一本杂志,60年来始终是我国“三农”期刊界的“常青树”,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这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厚爱与推崇,更重要的一点是,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办刊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与坚守。

  60年宗旨不改,历史厚重。1956年,毛泽东同志亲自提议创刊,并题写刊名。作为当时中央农村工作部的机关刊物,《农村工作通讯》在宣传中央政策、推进农民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快成为了在全国农村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刊物。长期以来,刊物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基层创造和先进经验,为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刊物坚持“为农村改革与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村干部服务”的方针,立足于服务“三农”,推动“三农”工作,为实现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支持。

  60年历久弥新,坚持特色。特色是一本刊物的灵魂所在。《农村工作通讯》被广大农村干部称为“三农领域的党刊”、不可或缺的“工作参谋”,为什么?我认为,就在于坚持特色,这是根本。《农村工作通讯》的最大特色,在于“政策性”和“工作性”,并融权威性、指导性、新闻性、思想性、实用性于一体。一方面,始终坚持“解读政策、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推进工作”的办刊理念,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担当,及时准确有效地向社会传播党和国家的各项“三农”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及时准确客观地将农民群众的呼声反映给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搭建起了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为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60年风雨同舟,与时俱进。《农村工作通讯》的60年,也是中国农村杂志社的60年。60年来,中国农村杂志社的媒体资源不断壮大,由当初的一本期刊发展到现在的“八刊一网”,各有重点,各有特色,农村杂志社已成为实至名归的“三农”期刊国家队,并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方面迈出了可喜步伐。

  荣耀不褪,铅华不洗,甲子岁月再轮回。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步入新的历史变革时期。在此背景下,包括《农村工作通讯》在内的“三农”媒体,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主动适应时代变革,传承光荣传统,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需求,强化舆论引导,创新传播方式,为全向建成农村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着眼未来,坚守职责,继续为农村改革鼓与呼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民收入实现“十二连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仍然是现代化的“短腿”,农村仍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繁重。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

  “小岗座谈会”释放的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农村又一次成为改革的一片热土。为农村改革鼓与呼,是包括《农村工作通讯》在内的“三农”媒体的神圣使命。如何浓墨重彩地做好农业宣传?我认为,当前要着力抓好三方面:

  第一,要突出新思想新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三农”问题,把“三农”走向与中国走向直接关联在一起,他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他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明确要求:“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制,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他还告诫说:“有一条‘红线’必须牢牢把握: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最近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始终。这是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根本遵循。要让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人心,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都离不开我们“三农”媒体的大力传播。

  第二,要注重新探索新实践。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创新民族没有前途,农业没有前途。历史证明,创新是农业文明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我们建国以来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动力。农村改革的生动实践是“三农”媒体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这方面,不少地方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我们要积极做好典型宣传,善于发现并总结人民群众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创造,发挥我们农业媒体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宣传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

  第三,要注意新苗头新问题。近年来,农业面临的新问题之多前所未有,应对的舆论压力之大前所未有,引导舆论走向的责任之重前所未有。比如粮食“十二连增”后,社会上就有一种观点,认为“粮食多了,可以松口气了”、“粮食多了,增加了财政负”担、“粮食少了,可以进口”;再比如“玉米结构调整,将导致其步大豆后尘,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等等,像这种苗头性的问题必须引起警觉,并予以理性引导。农业是百业之基,我们要时刻绷紧重视农业、重视粮食安全的这根弦。还比如,工商资本下乡长时间大面积租用农地问题、一些地方传统村落的衰落消亡问题、农村留守老人儿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等等,我们“三农”媒体要高度关注,看清其本质和全貌,尊重科学、研究规律,在事实准确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早发声,为“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发挥正能量。

  三、继往开来,勇于创新,努力开创“三农”宣传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用“五个事关”、“四个牢牢坚持”、“48字方针”,深刻阐述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须坚持的正确政治方向、基本工作遵循、队伍建设要求,蕴含着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这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作为一家有着60年办刊历史的期刊社,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为新时期“三农”改革发展推波助澜。要努力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党媒姓党,守土有责。农村杂志社目前刊物种类较多,我们要深化一个认识:不仅《农村工作通讯》这样政策性强的刊物是党媒,其他几本刊物及网站等新媒体也都是党媒,党媒必须姓党,这是第一位的。为此,我们在办刊办网中要做到“三个始终”,即始终坚定不移地同党中央和部党组保持一致,始终坚守党的喉舌性质和意识形态主阵地属性,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看齐,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是坚持正确导向,传播正能量。要把导向意识深度融入办刊工作,贯穿采编工作全过程、各个环节,把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部党组中心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更加自觉严明党的宣传纪律,把政治导向、内容导向作为第一标准,铭记“舆论导向金不换”的根本理念,实行层层把关、责任到人,使我们的刊网成为捍卫“三农”主流价值观的中流砥往。要坚持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三农”期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卜,都要以传达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为己任,忠实秉承服务“三农”的宗旨,紧扣“三农”领域的热点、“三农”工作的亮点、“三农”改革的难点,让“三农”期刊真正成为“三农”发展的思想库、信息源和引领者。

  三是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是新闻事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要认真研究新时期社会心理变化和受众需求,努力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新的报道形式,采用新的报道手法,力求形式活泼,语言精彩,吸引人读。要积极推动媒体融合,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完善运用体制机制,打通并用好“三农”信息交流的新渠道,坚持内容为王,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地审时度势,在宣传的深度、广度方面不断挖掘,才能有效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切实提高新闻宣传水平。

  四是坚持改进作风,多出精品。讲好“三农”故事、唱响“三农”声音,打造“三农”精品期刊,关键在人。在队伍建设上,不仅要让大家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坚定的政治方向,还要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作风上严起来、实起来。要始终注重提升能力素质,让每位同志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进一步深化“走转改”,坚持“三贴近”,扎根于群众,行走于基层,创作出有思想、有温度和有品质的作品。只有这样,我们“三农”新闻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才能用实际行动来回答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命题。

  最后,祝愿中国农村杂志社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祝同志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