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03 10:55:1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陈丽娜
雷应国在田间查看水稻长势
在2015年全国十佳农民的颁奖典礼上,来自江西丰城市秀市镇雷坊村的年轻小伙子在10位大龄农民的群体中显得分外稚嫩。他就是“全国种粮售粮大户”雷应国,1981年出生的他今年才35岁。八零后,如何成为了种田老手?
1999年,中专毕业的雷应国还未尝到“铁饭碗”的甜头儿,他就被“改革”下岗了。不愿意坐吃山空的他干起了农资生意。一次给村民送化肥,有个老农抽着烟,满是同情地看着雷应国扛上搬下的瘦弱身影,叹气道:“这世上累人的活儿不赚钱,赚钱的买卖不累人!”
老农的感叹让雷应国很受触动,无论是农资生意,还是种地,都既累人又不赚钱。然而,雷应国却不信这个邪。2000年以后,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大面积良田撂荒。雷应国看到了规模种植的广阔前景,租种闲置农田进行规模种植的念头在他脑海里逐渐成形。
从1999年下岗务农到现在,16年间,雷应国的粮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从最初的200多亩到如今的3480亩,成为丰城市首屈一指的种粮大户。罗马并非一日建成,雷应国的大户之路也充满艰辛。
规模化种植让农活也赚钱
2006年,雷应国从承租210亩水田开始,走上了规模化种植水稻的道路。雷应国所承包的大部分为水源保障差、地势较低洼、肥力不高、交通不便的中低产田,这些田块产量也不高,常被当地村民季节性撂荒。这些中低产田,经过雷应国的精耕细作,科学管理,第一季单产就和当地农户的单产量持平。一年下来,雷应国挣到了第一桶金,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2007年他又承租466亩,种植面积越大,产量越高,收益越丰。2008年他扩张到1860亩。由于仓库、晒场等相关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进,晚稻收割季节一场绵延18天的雨让雷应国的23万斤稻谷发了芽,直接经济损失近10万元。痛定思痛,雷应国开始购买烘干设备,修建粮仓。
同时,2009年他将承租面积稳定在1860亩,2010年1431.3亩,2011年1694.5亩。烘干仓储设备投入使用后,雷应国没了后顾之忧,2015年,他个人承租水田3480亩。
“土地集中流转后,可以连片耕作,有利于机械化作业,节省生产成本。比如机防就比人工防治虫害成本节约三分之一,原来500亩水稻防虫需要几十个劳动力,现在有5个人就可以完成。”雷应国细数规模种植带来的新变化,一脸的喜悦。
不仅如此,雷应国以一名现代新农民的胆识,先试先行,用新技术提升现代农业高效益。作为农民,雷应国在丰城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订购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第一个大面积使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第一个租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第一个使用稻谷烘焙技术,第一个实行工厂化育秧……
通过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以及自身的投入,雷应国努力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获得最大的土地产出。在技术上,雷应国通过采用引进新品种,应用机械化作业,工厂化育秧,专业化防治等技术措施,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06年,雷应国所种植水稻单产不到400公斤/亩,到2013年单产平均达到450公斤/亩,部分高产田达到700公斤/亩,成为当地的高产示范田。农业规模化、机械化让雷应国种粮效益逐年提高。
社会化服务让农民更轻松
“让七老八十的农民坐在家里种田还能增收。”雷应国一直有这样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并不是空想,雷应国不断通过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去实现。
2009年5月,雷应国组织周边乡镇61户种粮大户,成立了丰城市最大的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丰城市秀市佳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理事长,形成产业大军,打造“农业航母”,走上了新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合作社实行粮食及农药化肥统购统销经营、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等,还在省农科院帮助指导下,联合种植“巨胚红”等多个水稻新品种,为周边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问起成立合作社的初衷,雷应国坚定答道:“主要还是打算搞社会化服务,我的想法是要80岁的人还能种田,他都不用怎么动手,机耕、机插、机防、机烘、仓储,解决他们怎么种田的问题。”
在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上,合作社主要是探索粮食种植“托代管”模式,从翻耕、选种、育秧、机插、田管、防病虫害、收割、烘干、打包、销售以及农资采购等,全部由合作社“托代管”,70岁以上的农民身份转变为质量和成本控制监管员。
设施和装备方面,雷应国购置的喷药机、插秧机、真空包装机等多种类农业机械48台(套),运用机耕机插、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先进设备代替人的手工劳动。不仅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大面积采用机械化作业,田间管理也实现了机械化,从而降低劳动者的体力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第一个租用农用飞机喷洒农药。2009年7月,雷应国组织成立了丰城市唯一一家系统性专业化机防服务队,实行统防统治。机防服务队5年来为合作社成员节约病虫害防治成本90多万元,实现粮食亩产增收30多公斤,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第一个使用稻谷烘焙技术。2012年,雷应国自建了一幢1300平方的粮仓,还添置了几台烘干机,为种粮大户提供服务,稻谷实行直接烘干入库,再也不用抢晴天,请大量人力翻晒稻谷了。现在,方圆三四十公里的农户都把粮食送到雷应国这里烘干,10台烘干机24小时连轴转,每天烘干稻谷300多吨。农户们说得好,“雷应国心正脑灵,跟着他种粮,心底里踏实。”
第一个实行工厂化育秧。为了将流转来的低产田转化成效益,雷应国于2011年3月,筹资15万元,架建了22个育秧棚,购置了5台育秧机械设备。在工厂化育秧、机插等新技术的帮助下,“佳和”2011年种植的700多亩机插田比传统式插秧田亩产平均增收5%。周边许多群众看到了这种新技术为种田所带来的效益后,都希望“佳和”能够帮助他们尝试这种生产方式。目前,已有25户农户与“佳和”签订了播种、育秧、机插的服务协议。
一项项科技设备投入使用,让种田变得轻松。合作社社员甘俊说:“原来每亩劳动力至少要5个人工,如今已减至3个。”2015年,合作社社员流转租赁水田1.7万亩。合作社成立6年多来,累计向国家交售31800余吨优质粮食。都说种田苦,他带着上百位庄稼汉在田间地头干得有声有色;都说种田累,他用科技让农活变轻松。
创新思维让农业更有范儿
雷坊村地处丘陵,山泉水质优,种出来的稻谷口感好、香味纯。每次有客商来,雷应国便赠几包自种自产的大米。客商品尝之后,连连夸赞。雷应国受此启发,于2012年购置了数十万元的真空包装机,注册了江西粒粒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了生态保健米、“麒麟米”等产品,将稻谷种植的利益最大化,实现了培、植、储、产、销等一条龙服务。
生态保健米在市场上每公斤卖到32元,粒粒香大米每公斤售价60元,“麒麟米”牌富硒大米的售价更高,高达每公斤120元。2014年,该社社员户均农业纯收入达18万余元。目前,合作社凭借“生态硒谷”、“养生硒谷”品牌效应,大打富硒牌,生态绿色、养生长寿的农产品走俏全国,其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出几倍甚至更多。
不仅玩得转有机农业,雷应国还对“互联网+”农业颇感兴趣。前段时间,雷应国与互联网企业有过接触,也与上海的一家公司谈过。雷应国打算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以互联网为平台,创新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这句经典语录,放在今天,给种粮大户雷应国的故事作注脚,显得十分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