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要建棚,就找李大棚”

——记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李春生

2016-01-25 12:29:2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王翔

李春生在侯家营乡林庄户村陈泽敬家的大棚前给记者讲解相关技术

  31年,工工整整地记下60多本工作笔记,见证了一个人的毅力之坚。31年,掌握了20多种蔬菜栽培技术,研究创新了日光温室建造等30多项新技术,见证了一个人的头脑之聪。31年,1万公里路程,6个乡镇28个村630户农户,见证了一个人的为民之诚。

  31年,从一个中专毕业的普通农技推广员成为了农民倚重的大棚专家,天津市蓟县蔬菜服务站副站长李春生,用他朴素的人生经历,演绎了当代农技推广员的不凡历程。

  “山东农民都能干,我一个搞技术的为什么不行?”

  李春生与大棚的缘分始于1993年,当时蓟县从山东引进了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技术,结束了本地冬季不能生产喜温蔬菜的历史。“我当时听说这个技术是几个山东农民发明的,很不服气,山东农民都能干,我一个搞技术的为什么不行?”李春生回忆道,“我就自己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在思想上赶超山东人,在技术上胜过山东人。”

  随后,他不顾亲人和同事的劝阻,主动要求下基层搞技术承包。“同事劝我,这个项目风险太大,如果搞砸了,你以后在农业局都没法立足了。”李春生说,“当时孩子还小,老婆工作也忙。但是我就是想把这个大棚建出来,我也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还是有把握的。”

  李春生远离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温暖的家庭,一个人背着行李来到蓟县侯家营乡林庄户村,开始了大棚蔬菜技术承包工作。起初由于年轻和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农民不大信任,“我就一家一户跟他们聊,从聊家常开始到大棚建造的技术,再到温室蔬菜的种植,从打水泥柱、上钢丝到黄瓜嫁接、农药喷洒……每个环节每项技术我都认真讲解,慢慢地,他们也就相信我了。”经过3个多月耐心、细致的工作,他用真情和知识渐渐赢得了农民的信任、支持和配合。

  “那时候建一个大棚要一两万块钱,钱都是农民自己出的,大部分都是借来的钱。所以我当时压力也比较大,万一搞砸了那农民损失就大了。”李春生回忆道,“那个时候晚上12点之前都没睡过觉,必须得想好第二天该干什么,每家每户每个环节下一步做什么都得在纸上画好。”

  就这样,李春生没日没夜地守在建棚场地,3个月下来,温室终于建起来了。接着是蔬菜的种植管理,这对于技术员出身的李春生来说当然不怵,他每天一个棚一个棚转,指导农民打药管理。

  从1993年到2000年的8年时间,李春生每天穿梭在村与村、棚与棚之间,一个月只回家一两天,不管刮风下雨、中午晚上,哪里需要他就会在哪里出现。他手把手教会1500多名农民蔬菜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农户年均收入突破4.7万元。

  “农业发展的难题还得靠科技创新来解决”

  作为一个农技推广人员,农业技术的学习与创新毫无疑问贯穿着李春生工作的始终。

  “我原来的专业是农学,学的是小麦、玉米的种植,工作以后接触的都是蔬菜种植方面的技术,明显感觉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为了尽快弥补理论知识的先天不足,他自费购买了200多本专业书刊,每天挤出两三个小时自学专业技术。逐渐地,他成了当地蔬菜生产技术的权威,农民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给他打电话请教。

  李春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也是一个聪明的人。8年的大棚建造让他收获丰富经验的同时也带给他很多有益的思考,“我当时就觉得单层保温的大棚还是有问题,一到下雪天,保温被裸露在外,极易被雪浸湿,从而降低了保温性能;再一个,下雪后必须进行人工清扫,给农民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劳动。”于是他就思考是不是能把保温被放在棚内,而积雪可以自动滑落?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建一栋内保温的日光温室。

  2001年,他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研制工作。“当时中国还没有内保温的技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按照自己的想法一点点往前走。”李春生说道。为了弥补自己日光温室基础知识的缺乏,他多次前往辽宁和山东两个日光温室的发源地去学习大棚建造的各个环节知识,最重要的是了解建造的原理。

  经过四年的学习和实验,2005年,李春生建成了我国第一栋内保温日光温室。但是很快他就发现,这座日光温室没法正常使用。“保温被能卷上去,但是放不下来。”李春生告诉记者。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他连续十几个昼夜守候试验温室,白天经常爬到45度以上高温的双层棚架间查找问题,“那上面太热了,多待一会儿就觉得头发昏,好在当时年轻,硬是抗过来了。”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丰硕果实,2006年他重新对卷帘机做了改进,并提高了保温被的硬度,解决了实验温室中存在的主要缺陷。

  “终于算是给农民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个问题,农业发展的难题还得靠科技创新来解决。”当记者问到他当时建成内保温日光温室时的感受时,他说道。

  2006年至2010年,李春生相继研发了“保温被内置式日光温室结构”、“保温被双置新型温室结构”、“一拖二无线遥控卷帘机结构”、“双12cm砖结构中空填充物墙体结构”等多项自主创新技术,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温室内最低温度比普通二代节能温室提高6℃~10℃,蔬菜产量增加30%以上,节省劳动力资源20%以上。

  “为农民解决困难,有种满足感”

  “哎呦,是小李来啦,快来进屋坐,我去叫他们。”记者跟随李春生来到了他第一次指导建造大棚的候家营乡林庄户村陈泽敬家。很快,陈泽敬家不大的客厅里挤满了村民。“现在是花多少钱也找不着这样的人了,那时候根本是啥都不懂,全靠小李手把手地帮我们建起了大棚。”陈泽敬说道。“我家50亩地,2个大棚,小李每天都得走上两遍,比自己家的还上心。”陈泽印告诉记者。“20多年了,我到现在都还感激他,量地、烫膜、架卷帘机都是他手把手教会我的。”韩士康语含激动。从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话里,从他们对于李春生亲切夹杂着感激的眼神里,记者读懂了李春生的话:“这么多年真的是跟农民有感情了,跟他们相处就跟家人一样,每次帮他们解决困难我就有一种满足感。”

  帮助农民致富是李春生的理想,也是支撑他这么多年心甘奉献的人生信条。据记者了解,李春生结合自己主持实施的38项部市级科技项目,为农民引进新品种169个、新技术31项,开展技术培训120多场次,培训农民6000余人次,建立示范基地35000多亩,帮助本县及周边地区1500多户农民创效益3.1亿元以上。

  2009年,李春生将双保温温室结构技术推广到长春地区,当年经受住了零下40℃极端低温考验,棚内蔬菜在没有加温设备的情况下喜获丰收,创造了长春地区冬季蔬菜生产的新历史。近几年来,他将自主创新技术推广到北京、吉林、辽宁、宁夏等9个省区市,累计推广12万亩,带动各地农民增收6亿元以上。

  随着李春生的名气日益响亮,越来越多的农民都来找李春生指导建造大棚,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蓟县流传了这么一句话:“要建棚,就找李大棚。”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