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幸福喀旗

2016-01-12 15:45:48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马文基

  2014年共投资1599.16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项目16个……

  2015年在20个村实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77个,截至目前投入财政奖补资金3189万元,带动群众筹资投劳1624.28万元……

  一组组数字,彰显的是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委旗政府改善民生、转型跨越的坚定信念和决心,记录的是喀喇沁旗脚踏实地、执着建设“美丽乡村”的坚实足印。

西桥镇雷营子村美丽乡村建设一景

  “十个全覆盖” 实现农村“华丽”转身

  “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环境优美镇”、“自治区园林县城”、“自治区十大魅力名镇”……一块块闪亮的金字招牌,让喀喇沁旗这颗塞北明珠星光熠熠。然而,受基础条件、产业结构单一等诸多因素限制,喀喇沁旗,特别是喀喇沁旗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调整、转型升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抓手来推动。

  如何变自然之美为村容人居之美、生活幸福之美?如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喀喇沁旗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建设美丽乡村。这是着眼未来的战略选择,更是立足改善民生的“华丽”转身。

  于是,一场以“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喀旗”为主题,以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切实提高农民幸福指数为目标、涵盖“十个全覆盖”工程、农村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建设、平安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立体式、多元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迅速在喀喇沁旗广大农村铺展开来……

  喀喇沁旗委旗政府制定了全旗“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由旗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旗“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全旗11个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各示范村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旗形成了“旗级抓落实、抓整合,乡镇抓实施、抓管理,村级抓建设、抓维护”的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有效地促进了旗乡村三级协调运转。同时综合考虑各村不同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突出特色,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品牌、以点带面、重点推进”原则,全力打造建成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在完成“一环、两带、四片区”建设任务的同时,不断加快农村主导产业发展。

  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十个全覆盖”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自2014年“十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启动以来,喀喇沁旗整合投入各类资金11.2亿元,完成危房改造7650户,实施安全饮水工程83处;街巷硬化880公里,改建校舍16处,建成139所标准化卫生室,为161个村文化活动室完成了器材配套工程,电力和广播电视覆盖全境,便民连锁超市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到2015年底,全旗161个行政村将有134个村实现全覆盖,完成3年任务的83%。

  全面开展“清洁乡村”建设,以实施“硬、亮、美、娱、净”五化建设为手段,全力做好“美”的大文章。沿“美丽乡村”示范村主街两侧安装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内道路亮化的同时,在村内空闲地和道路两侧栽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并在村内广场配备健身器材和娱乐器材,使村民娱乐广场化。彻底清理村内街路、房前屋后、村庄周边、公共场所的各类积存垃圾,消灭卫生死角。仅2015年9月15日至30日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喀喇沁旗各乡镇街道就出动车辆7839辆(次),出动人员18873人,清理垃圾442376方、6588吨,柴草150余堆,清理路边杂草157公里,新建垃圾池69个,粉刷院墙6400平方米,更换牌匾69块。

  “让农村像城市一样美丽”、“让农民像市民一样幸福”,如今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通村水泥路、一面面色彩艳丽图文并茂的文化墙,一间间红顶白墙整修一新的农村新居,与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喀喇沁旗农村发展的“美丽”拼图,印证着喀喇沁旗美丽乡村的“华丽”转身。

  项目实施全程科学化

  “美丽乡村”建设能不能科学、务实,能不能把更多的项目“红利”带给农村、群众,能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直接影响和决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成败得失。

  “开弓没有回头箭。”自确定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后,喀喇沁旗坚持在科学管理上下工夫,在严格推进中动脑筋、在调动群众上花力气,做到科学管理与民主参与齐头并进、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统筹推进,从而有效促进了项目建设又快又好实施。

  围绕中心村培育、产业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等主要内容,喀喇沁旗聘请赤峰市勘察设计院高标准、高起点地编制《喀喇沁旗美丽乡村建设三年滚动实施方案》,确定中心村培育建设项目划分,明确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布局和农村新社区片区化的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准。同时坚持示范带动逐步推开。在王爷府镇黑山沟村被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基础上,喀喇沁旗又将基础条件和发展势头较好、村两委班子较强、群众积极性高的牛营子镇土城子村、西桥镇雷营子村、高营子村等村确定为示范村,全力打造精品,树立样板,从而带动了周边自然村连线改造、整村推进,使原本一个个落后闭塞的小山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其中黑山沟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雷营子村的美丽蝶变引起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先后被内蒙古、赤峰市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喀喇沁旗“美丽乡村”建设的“排头兵”和“领头雁”,并由此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融合发展。

  为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喀旗在项目管理上下工夫,动真格,严格抓好规划设计、上报审批、竞争立项、招投标、检查验收、落实长效管护机制、奖励惩罚等环节,不打折扣,依靠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为促进产业发展,喀喇沁旗积极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品牌化工程,不搞一刀切,不囿于一种模式,不强调一套标准,充分利用特色农业、山水资源、田园景观、地域文化和人文传统,重点打造乡村度假型、依托景区型、农业观光型、城郊休闲型乡村旅游产业,建成了一批以山水林木、田园风光为主题的农家乐特色村。如雷营子村按照“遗迹考察+民俗体验+休闲养生+观光度假”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民俗旅游度假区;通太沟村生态建设成果斐然,确定打造农业观光采摘为亮点;马鞍山村则计划打造集“城市休闲、农耕体验、亲子游乐”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区,力争形成逸趣田园品牌。

  2014年,喀旗的马鞍山村、通太沟村、高营子村、雷营子村、田营子村、美林村6个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截至目前,全旗已建成乡村旅游观光点、农家乐43个,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园区7个。2015年1至9月份,喀旗共接待游客55.8万人次,同比增长13%;旅游总收入达6.64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乡村旅游总人次达5.02万,总收入达2259万人。

  “一夜春风回大地,满园红紫斗芳菲。”如今的喀喇沁旗,正用无限的激情、执著的梦想、不懈的努力建设着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谱写着助民惠民的新篇章。

  (作者单位:内蒙古喀喇沁旗委宣传部)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