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浙江 生态大循环推动农业大转型

2015-12-23 16:26:3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杨勇 李姗

  今年年初,农业部和浙江省在北京共同宣布,浙江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在全国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即农业用水总量控制;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不断提高使用效率,实现用量零增长;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基本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及废弃农膜有效回收处理。

  如今,浙江在生态农业试点省建设方面有哪些创新之举?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探索出了哪些好经验、好模式、好成果?记者近日走进浙西乡村,从江山到常山、从衢江到龙游,一路走来真切地感受到浙江在迈向绿色农业强省的道路上奋然前行的坚实脚步。

  收百家粪、发兆瓦电、产万吨肥

  农业内源污染实现内部循环解决

  走进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小南海镇龙丰村的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个巨大的2万立方米厌氧发酵罐和双膜储气罐耸立在一片片翠绿的茶园间。设施先进的中控室内,电脑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厌氧发酵罐内的温度和沼气的压力,沼气燃烧驱动着发电机组,现在的发电量为每小时1006.6千瓦。

  “与常见的农村沼气项目不同,我们是按照工业自动化的思路来建设和运营的,发电全程操作都由电脑调节控制。”开启公司总经理詹素根告诉记者,每天清晨,开启公司的10辆全密闭罐车就会到龙游各大规模养殖场收集猪粪。猪粪污水运来后,泵入匀浆池,经厌氧罐二级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沼气经过水气分离,脱去含硫气体,经球形储罐贮气和稳压后,在发电机组中转化为电能,输送至电网。

  开启公司建设猪粪沼气发电项目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源于一家叫兴泰农牧的规模养猪场。2004年,曾做过化肥生意的朱有标创建了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养猪,通过引进优质种猪和自动喂料、智能控温、离地饲养等先进管理技术,迅速达到了存栏母猪1500头,一年出栏1.5万头生猪的规模。规模效益上去了,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猪场的粪便污水污染了附近村里的水源,遭到村民数次投诉后,朱有标很快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07年兴泰建起了第一座大型沼气池。沼气池虽然解决了部分污染问题,但沼渣、沼液仍无处可去,并且职工烧水做饭只能用掉很少部分的沼气,大部分都白白放掉了。

  2009年,朱有标听说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有个《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沼气发电工程示范项目》,立刻进行了申请,并顺利获得68万美元的全球环境基金。同年开启能源公司注册成立,公司投入4500多万元资金,于2011年建成了浙江省首个以猪粪和秸秆为原料的沼气发电厂。一期工程装机容量1兆瓦,每天收集约300吨畜禽排泄物,能消纳分解全县105家规模养殖场、2万多头母猪及28万多头生猪的猪粪,基本做到满负荷发电,每天能向国家电网送电2.4万千瓦时,还能生产出浓缩沼液50余吨、沼渣20余吨。就这样,一家养殖场竟变身成了生物能源公司。

  “你闻闻,经过了充分发酵,这些剩下的沼液沼渣一点臭味都没有,连苍蝇都不招。”詹素根对公司的技术实力颇感自豪。为利用发酵剩下的沼液和沼渣,开启公司上马了有机肥生产线,每年能生产出8000多吨固态有机肥和2万多吨液态有机肥。一开始,周围村民不相信有机肥的功效,送到田头都没人要。开启公司就自己试验,不用化肥、农药,种出的蔬菜瓜果品质还特别好。2013年,周围农田遭遇稻飞虱灾害,公司用有机肥种植的200亩水稻却未受影响,县农业局植保专家也表示惊叹。

  “肥水不落外人田”,见到效果这么好,2014年朱有标流转了近5000亩土地,成立了龙游“丰享”家庭农场,铺埋沼液网管和滴灌喷灌设备,种植水稻、玉米、油菜、草莓、西瓜、香瓜等十余种作物,打造大面积沼肥使用示范区。农场生产的有机大米等农产品得到了消费者认可,同时有机沼肥也成了抢手货,每吨卖到了600元。至此,一个全县“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养殖业利用”的农业生态大循环产业链逐渐成型。

  “开启模式”得到了龙游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槽罐车运输猪粪每吨补贴15元,养殖场建标准化集粪房每平方米补助150元,浙江省也对沼气发电并网进行了补贴,上网电价从原来的0.75元提高到了1.1元。

  记者了解到,在浙江省像开启这样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正在迅速推广,“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内部,通过应用种养配套、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模式,实现主体小循环;在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内,通过建设沼液处理、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等节点工程,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实现园区中循环;在县域内,通过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企业101个、示范区88个、示范县17个,嘉兴敦好农牧公司、杭州千岛湖金溢农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龙泉兰巨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兰溪市沼液综合利用模式、磐安县“秸秆-食用菌-有机肥-农作物”模式等小中大循环示范典型脱颖而出,既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推进模式,也有力推动了各产业的优化调整和融合发展。

  肥药控减、秸秆利用、农膜回收

  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实现双赢

  在衢州市衢江区全旺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内,三易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1500亩蓝莓基地搭建防鸟网。“我所理解的生态农业就是土地不累、生物不累、人不累,所以我们公司的名字叫三易。就说这些蓝莓吧,由于全程采取有机种植,所以小鸟常来吃。”三易易公司董事长徐盈盈指着刚飞进来的一只喜鹊告诉记者,有机蓝莓种植利用物理方法防治虫害,安装太阳能杀虫灯、黄板;开展人工除草,铺设黑色地膜除草,不用除草剂、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投入品;施用有机肥,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节约型技术,这样生产出来的蓝莓很容易就通过了有机认证。

  衢州市农办主任邵晨曲告诉记者,为推进农业产业走精细化发展道路,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衢州今年实施了有机农业“连片推进”工程,大力控肥减药,推广施用有机肥,推进水肥一体化、喷滴灌等节水节肥技术应用,加强有机农产品培育认证,今年新认证有机农产品25个,未来还要争创国家级认证示范区,打造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

  记者了解到,为实现化肥、农药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浙江各地在“减”字上做文章,大力探索减量增效控害技术。杭州富阳区新登镇推广运用专家施肥咨询系统,实现在每一操作单元上全面平衡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80%;台州玉环县苔山塘文旦专业合作社采用悬空式自动微喷滴灌定时定量施药技术,节药水平可达50%以上;杭州萧山区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提炼和引进了生态混养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等18项重点生态农业技术,在430多家生产主体中进行推广,实现了园区范围减量增效控害技术的广泛应用。2014年,浙江全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202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74万吨,新增沼液利用量514万吨,实现化肥减量3.3万吨。推广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推广高效环保农药应用,在全省28个县(市、区)开展了病虫害整建制统防统治试点,全省实施统防统治477.1万亩次,实现农药减量2350.4吨。

  为有效控制秸秆露天焚烧现象,浙江各地围绕“用”字做文章,以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为主,加大农作物燃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等中小综合利用项目投入,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嘉兴市佳益堂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采用冲压技术,以秸秆、木屑等原料制成固体生物质燃料,体积相当于原秸秆的1/30,热值可达3500~5500大卡;平湖市推广“稻草-蘑菇-芦笋”模式,利用稻草种植蘑菇、菌渣废料还田种植芦笋,年利用稻草6.15万吨,近6000亩芦笋利用菌渣废料1.2万吨,产出经济价值达2亿元。2014年浙江全省完成秸秆机械粉碎还田和捡拾打捆260万亩;培育农林生物质能源化生产企业47个,年利用生物质原料129万吨,年生产固化燃料64万吨、炭化燃料3万吨。各地严控秸秆露天焚烧,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符合当地实际的秸秆利用新途径,并初步建立了秸秆贮运体系。夏粮、秋粮收割期间,全省监测火点同比下降60.5%、68%,综合利用率达85.5%。

  为治理废弃农膜和农资包装物白色污染,浙江各地在“收”字上做文章,探索回收处置利用办法。省里制定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实施方案,在21个县(市、区)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试点,形成了“镇街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协调监督、经营单位负责回收、农资公司集中运输存放、专业环保单位无害化处置”的余杭模式;“规模种植主体自行收集和环卫站定点收集相结合、专业环保单位无害化处置、回收情况与农业扶持政策挂钩”的鄞州模式;“利用供销社农资供销系统进行农资统一配送和废弃包装物统一回收、专业环保单位无害化处置”的海宁模式。2014年21个试点地区共回收农药废弃包装物2865万件,共计约599吨。肥料包装物、棚膜、菌棒膜回收利用率达90%左右,地膜利用率约30%。

  “我们将通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全面推进‘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实现。”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说,到2017年,浙江将实现年推广应用配方肥30万吨、商品有机肥100万吨,全省氮肥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6%;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750万亩,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9%;全省基本实现秸秆、农药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利用。

  政府倡导、多元参与、社会关注

  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

  “自从我们开始运营,病死猪被农民当成了宝,死猪贩子基本绝迹了。”浙江省龙游县集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连有告诉记者,“死猪贩子不收小猪,收一头大猪只给养殖户100元,而交给我们进行无害化处理,理赔时按病死猪的长度计算,从55公分以下到130公分以上分成五档,养殖户能得到30元、70元、160元、350元、600元不等的赔偿,如果是母猪的话,赔偿能达到1000元。”

  2014年3月,龙游县在国内首创了以生猪政策性保险全覆盖与病死猪集中无害化处理联动为主要形式的“集美模式”,散养户或规模场有病死猪,首先会由村保洁员统一收集并登记,存放在公共小型冷库,然后由专用冷藏车收集运送到畜禽废弃物综合无害化处理中心。农户报案后,保险公司会上门定损,认定理赔,并经农户、畜牧部门、保险公司、无害化处理中心四方签字确认。病死猪经高温炭化处理,工业油脂可回收利用,做成生物炭可用作工业净化剂和土壤改良剂等,实现了以废治废,清洁生产。而养殖户只需缴纳87元的保费就可保包括一头能繁母猪的20头生猪,降低养殖风险和疫病风险。这些创新举措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投保积极性,在全县形成了病死猪舍不得扔的氛围,从源头解决了养殖户随意丢弃病死猪或流入非法加工销售渠道的问题。

  “以前猪死了养殖场要自己挖埋,建一个水泥处理池要10万多元,只能一次性使用,现在只要投资2~3万元建个冷库,装满了往无害化处理中心一运,就可以循环利用,对养殖场来说负担大大减轻。”龙游县农办社会发展科科长童盛鸿告诉记者,2014年龙游全县设立了50个乡镇公共收集点,规模养殖场内配备了712个冷库存放病死猪,全县140.87万头生猪统一纳入了保险,病死动物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保险理赔准确率均达到100%。

  值得注意的是,在浙江很多投入巨资参与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都是私营企业,政府积极倡导、主体自觉参与、社会密切关注的良好氛围业已形成,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

  在浙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经成为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将其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如象山、嘉善等县把创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写入县人大工作报告。磐安县连续三年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列为县重点工程实施,并列入各乡镇年度考核。桐庐等地专门组织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乡镇(街道)创建,更深层次地推进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

  在浙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经成为农业主体的自觉行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有效途径,生态循环农业已经逐步从政府主张成为农业主体的自觉行为。绍兴雨露食品厂利用沼液施肥,提高番薯产量20%以上;衢江区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社开展大棚“西瓜-茭白”轮作模式,西瓜增产5%~8%,茭白增产3%~5%,化肥有机肥减少50%左右,亩均节省成本120元。

  在浙江,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2014年,省人大代表丁理法等提交的《关于加快发展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被列为年度重点建议件并由黄旭明副省长领办。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先后颁布了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耕地质量管理等法规规章,率先在全国出台《浙江省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促进办法》,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创新农药管理机制等政策意见。制定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农业水环境治理、畜牧业生态化治理、沼液综合利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

  “我们希望通过试点省建设,浙江能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制度设计和长效机制方面创新出一些规律性、系统性的成果,为全国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提供样板、积累经验。”半年前,在农业部与浙江省共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新闻发布会上,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曾这样表示。

  如今,浙江省已经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资源束缚中,找到了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突破口,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一份转型绿色农业强省的新答卷。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