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提高认识 抓住机遇 开创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新局面

2015-12-10 13:30:2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农业部副部长 陈晓华

  2015年是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正式运行30年,汪洋副总理对观察点工作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农村固定观察点体系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不断强化体系建设,加强数据收集利用,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三农”决策咨询服务做出更大贡献。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领导批示要求,总结固定观察点工作经验,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工作任务,全面推动观察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充分肯定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取得的成绩

  农村固定观察点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建立的农村社会经济典型调查体系。建立30年来,一直坚持深入基层开展农村调查研究,致力于全面、准确掌握农业农村基本情况,及时反映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揭示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这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部门了解农村的重要窗口,为党和国家“三农”工作决策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这些成绩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经过30年的发展,观察点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调查体系,成为国家开展“三农”调查研究工作的有力抓手。一是调查体系逐步健全。从管理体系看,农村固定观察点已建成国家、省(区、市)、县(市、区)三级调查管理体系,明确了主管部门,配备了专职人员,完善了相关制度,为观察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从样本体系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57个县(市、区)、360个样本村,记账农(牧)户23000多户,其中三分之二以上的村和一半以上的农户坚持观察了30年,部分时期根据发展需要,在企业和畜牧养殖场也设立了观察点。部分省份根据工作需要,在国家观察点之外,建立了近200个省级固定观察点村,成为调查体系的有力补充。二是指标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0大类342个指标的村庄调查指标体系和包括8大类960个指标的农户调查指标体系。这些指标全面、及时、准确记录了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为开展“三农”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三是基础条件逐步改善。近年来部省共同努力,不断加大基础条件建设。2000年以来,对观察点体系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设备更新,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记账器等电子设备,开发了比较先进的调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了相应的数据库系统,实现了调查数据的网络传输,极大地改进了调查手段,推动观察点调查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四是人员队伍逐步加强。目前,观察点已经拥有一支2000多人的专兼职调查员队伍,建立了调查员常规培训机制,每年都搞轮训,从2009年起每年在对省级调查员培训的基础上,还对基层调查员开展大规模的业务培训。

  (二)真实记录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历程

  观察点扎根基层,深入农户,持续开展调研,反映农业农村变化,成为社会各界了解“三农”的重要窗口。一是农户记账扎实可靠。农户记账是观察点调查工作的基础。我们各级调查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辅导农户记好账、记真账。各级管理部门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开展农户记账督导和评比工作,充分调动记账户的积极性。这些年农户记账工作是很扎实的,不少农户家里已经积累了几十本账本。这些账本既是农户家庭经济活动的真实记录,又是国家农村改革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二是调查内容覆盖全面。经过多年发展,观察点已经形成集常规调查、专项调查和动态监测于一体的调查体系。常规调查是基础,专项调查是补充,动态监测关注热点,三类调查内容互补,较好地满足了调查研究工作的需要。三是深入基层持续开展调查。各级调查员深入基层,开展了扎实的调查工作,每到岁末寒冬,相继进驻观察点村,与辅助调查员、村干部一起开展常规调查。以前经济困难的时候,调查员下到村里还得自带干粮;就是现在,有些调查村的条件也很艰苦,比如说,前些年山西的同志驻村调查的时候连吃水都成问题,特别是吕梁山、太行山和黄河河谷地带,确实是见到河水吃不到水。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的各级调查员都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完成这项工作的。30年来,全国农村观察点调查体系共进行了28次面向村庄和农户的常规调查,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开展各类专项调查百余次、热点监测30余次,覆盖了农业农村农民的方方面面,积累了丰富的数据和资料。

  (三)为党和政府“三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观察点自创立以来,始终把为“三农”发展献计献策作为第一要务,围绕农业农村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开展调查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一是为中央提供了大量的“三农”信息与研究成果。观察点每年都完成大量的分析研究报告,并及时报送中央有关部门。30年来,仅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就累计上报报告200余篇,成为党和政府获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信息的重要来源。尤其是,跟踪监测的农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等专题,多次获得国务院领导和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近10年来,仅全国观察点办公室提交的报告就获得国务院领导批示8次,部门领导批示30多次。二是成为中央及时了解“三农”问题的快速通道。据我了解,观察点这些年一直在“快”字上做文章,布置、调研、回收、分析都突出一个“快”字,目的就是第一时间回应中央和社会关切的“三农”热点问题。比如,我亲身经历的有两次,观察点调查体系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临危受命。一次是2003年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疫情,当时我也在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农村组,大家需要对农村的情况及时了解,到底回去了多少农民工,从哪里回去的,农村有没有疫情等。最关注的就是如果随着农民工的回流把病毒带到了农村并且隐藏起来,那将会是公共卫生的巨大灾难。因为在城市里,可以集中应对非典疫情,但是一旦扩散到农村,就非常危险。所以,几个部门会商,最后委托农村固定观察点及时报告和反映情况。当时指挥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外国记者就问这个事情,由于我们根据观察点的调查做了汇总,正面做出了回应,消除了恐慌。如果没有观察点的数据,就很难说清楚当时农村的情况,也很难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再一次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农民工大量返乡,回乡之后的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就业,是打算重新出去还是留下来,这对社会稳定也很重要。观察点及时跟进,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和意向调查,让中央及时掌握了情况。这两次事件说明,我们固定观察点在关键时刻能顶上去。三是积极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除服务中央外,各级地方观察点也积极利用体系优势,为各地党政部门建言献策,成为地方政府开展“三农”决策的得力助手。例如,青海省观察点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了大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农业农村动态信息,其中根据常规调查撰写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报告,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青海省制定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的主要依据。四川省观察点的同志介绍了他们服务省里面决策的做法和体会,确实是 “小观察,大作为”。

  (四)为开展“三农”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依托体系和数据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合作研究,用数据说话,形成了大量研究成果,为探索“三农”发展规律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开展“三农”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一是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经过30年的固定跟踪观察,已经积累了5亿多笔数据,现在是大数据时代,这个宝贵的数据库未来怎么开发好、利用好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积累的是长期、连续观察的农村固定样本数据,能够跟踪农村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和财产关系的变化,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农村的实际情况,这些数据库在国际上也不多见。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这些数据的价值必将进一步得到体现。二是成为“三农”研究的重要基地。观察点30年的工作积累,形成了大量清晰、完整、真实可信的历史资料和数据,这些资料和数据对于国内外学者开展“三农”研究,尤其是持续性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观察点已经与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的合作研究关系,共同开展“三农”研究。三是研究成果丰硕。多年来,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以观察点数据资料为支撑,形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有上百篇、上千万字的论文或报告使用了我们的数据。

  回顾观察点这30年来的工作,可以说成绩是显著的,这离不开各级党政部门的支持,离不开记账户的理解配合,更离不开各级调查人员的敬业奉献,这种精神要继续发扬。回顾观察点发展历程,有以下经验值得记取。

  一是坚持调查研究与体系建设并重。既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及时反映农村动向,做好决策咨询服务;又要强化体系建设,健全组织保障,提升能力水平。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调查业务,一手抓队伍建设。二是坚持常规调查与专项调查并重。常规调查突出调查全面性,专项调查凸显调查针对性,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三是坚持抓数据质量与抓数据时效并重。有些数据失去了时效就没有意义,既要鼓励农户记好账,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又要加强督导,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第一时间掌握数据,及时准确反映问题。四是坚持中央主导与地方创新并重。既要坚持全国观察点办公室对调查体系的指导和规划引领,又要充分发挥各级地方主管部门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五是坚持扎根基层与依靠农户并重。要深入基层,把调查完成在田间地头;又要关心记账农户需求,充分调动记账积极性。刚才几个基层同志讲了怎样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光有数据不行,数据背后有很多鲜活的东西,只有把数据和实际调查结合才能把数据背后的实情体现出来。

  农村固定观察点建立30年来,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已经成为国家开展农村调研的重要抓手,成为党和政府“三农”决策的参谋助手。长期以来,观察点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重视和关心。观察点运行十年的时候,温家宝同志对这项工作有重要批示;二十年的时候,回良玉同志对这项工作也有重要批示;现在三十年,汪洋同志又有重要批示。这充分体现了历任领导同志对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领导的批示精神和要求,在总结三十年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准确把握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尤其是“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面临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可以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就要求我们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反映农村发展变化新动态,更好地服务“三农”决策,满足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

  (一)做好“十三五”“三农”工作对观察点提出了新要求。五中全会对“十三五”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我们正面临着各种风险和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资源条件紧绷,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日益凸显;务农劳动力短缺、素质结构性下降,今后“谁来种地”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农产品库存增加与部分农产品进口增加并存,农业生产结构失衡的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是我国农业受到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同时还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增收困难,强化农业支持和保护任务艰巨的问题。前些年,农业发展快,与中央和各级政府不断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是密不可分的,十年间,平均每年增速达到15%-20%。今后,强农惠农富农力度不会减少,但是要继续保持这么快的增速是有困难的。今后,增速放缓的风险存在,市场疲软的风险存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产不出东西,而是产出的产品不能卖出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这是当前农业农村的一个突出矛盾,如果没有消费的拉动,生产就失去了动力。事实上,我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今年农产品价格都在下降,如果明年还继续是这个态势,就会挫伤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时间长了就可能影响农产品供给。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紧跟形势、紧跟变化,采取灵活的政策和应对措施。这就对我们观察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农村调查要更加精准。比如说,农民增收重点难点何在,农业结构如何调整,现在中央已经明确了,转型升级最重要的就是“转方式、调结构”;但是“转方式”需要一个过程,“调结构”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到底该种什么?该养什么?虽然可以靠市场来调节,但是如何准确及时把握市场信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精准的调查来反映实际情况。市场失衡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消费不足,二是盲目生产,所以我们现在提出农业要从生产导向转为消费导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农村调查要更加全面。在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观察点的调查内容需要与发展接轨、与改革同步,适时更新完善调查指标体系。例如,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一些村庄已经并入城镇,农民脱离土地,从事二三产业,由农民转为了市民,这就要求及时更新调查指标,全面反映城乡变化情况,为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现在到底多少人进城了,到底有多少个村划到城镇规划区了,这就很值得调查。现在城市发展摊大饼,一个规划下去几十公里,村庄就卷进去了,成了城中村。人员有三类,城里人、乡下人和城乡来回的农民工,社会也有三类,农村社会、城市社会和城中村社会。本来应该是越来越简单,结果现在越来越复杂,出现了很多过渡带,遗留了很多问题,所以,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反映出来。再如,原有的调查主体以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为主,现在农业经营收入占农户收入的比重小于三分之一,以农户为生产经营单位的产值在一些产业中的比重也越来越低。畜牧业的商品量70%-80%以上是通过规模经营主体提供的,散养户越来越少,这就要求我们的调查内容要增加,要将新的经营主体纳入进去,以反映农业经营体制和体系的新变化。

  (二)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为观察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今年九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明确提出大数据将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要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管理机制,这实际上是一次政府管理理念和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观察点工作要顺应趋势,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的调查工具和调查方法,提升调查水平。首先,观察点要以大数据思维改革创新调查管理方式。这不是说说而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过去很多看起来做不成的事情现在是可以做成的了。一方面,调查方式应由“事后统计”向“实时报送”转变,就是在线实时报送,用“互联网+”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很多农产品电商都可以把基地的实时监控做出来,观察点完全可以和政府已有的“互联网+”信息系统相融合相对接,我们要有互联网思维,要考虑如何嫁接、植入、使用各类信息系统和设施设备。数据采集由加工汇总数据为主向原始记账数据汇总转变,数据存储与处理由单一信息系统向大数据中心转变。另一方面,避免“信息孤岛”,要向“兼容共享”转变,要搞好顶层设计,搞好制度对接。其次,观察点要以大数据方法提升研究分析水平。要积极利用大数据挖掘方法对积累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让这些静态的、处于休眠状态的数据焕发活力,发挥价值,展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预测性,进一步提升对党政部门“三农”决策的服务水平。这个工作不仅仅是固定观察点系统的,整个农业部门的统计信息系统都面临这个问题,农业部门是个老部门,数据积累了一大堆,统计花了很大工夫,但是价值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长此以往,是难以为继的,所以一定要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用科技创新的办法来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

  (三)加强新型“三农”智库建设为观察点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把拥有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条件。我们要为 “三农”智库提供重要支撑。首先,观察点要成为“三农”智库的基层“触角”。要以多层级的农村调查系统、完备的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搜集精准、全面而又不乏有针对性的数据信息,让“三农”智库不止有“脑”,更要有“脚”,我们要成为一双踏踏实实的“脚”,传递基层群众的声音,坚持让决策咨询立在基层、立在群众、立在实践,更“接地气”。我们现在很多研究报告领导不爱看,只讲一些不接地气的话,只讲重要性不讲可能性,只讲好的一面不做利弊分析,这些东西都很难影响决策。其次,观察点要成为“三农”智库建设的重要支撑。搜集数据和信息是前提,得到有深度、有内容的分析结果才是目的。所以我们要利用我们这支队伍加强研究加强分析,更好地发挥作用。整个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观察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更加及时、更加准确反映情况。大数据的运用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要求我们能及时适应形势,能运用科学方法,充分分享成果。

  三、努力开创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新局面

  大家要充分认识观察点工作的重要意义,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扎扎实实做好今后工作。我想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强化调查体系建设,提高人员队伍素质

  加强基础工作,各地方要完善农村固定观察点专职管理机构,鼓励有条件的省份设立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落实编制,明确职责,充实力量;县级主管部门,要配备足够既能当指挥员又能当战斗员的专兼职调查员,做好记账检查和数据填报工作;各观察点村要按照调查户规模,设置相应的辅助调查员,要注重积极推动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定期对各级调查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各级观察点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业务考核,增强调查员和记账农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农户来说也是一种荣誉,我们要更加关心和爱护这支队伍。我们要结合“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今后的目标和任务。关于这方面部里专门发布了《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固定观察点工作的意见》,会上还会讨论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今后,我们将探索建立基层调查人员的激励机制,同时在体系建设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在项目立项、资金预算、投资安排上,加大支持力度。

  (二)增强调查科学性,提升数据质量

  从样本的科学性来说,要根据形势需要,科学制定样本调整原则,适度增减样本规模,适时调整不合理样本点,提高样本代表性。各地要定期对本地固定观察点样本进行检查清理,及时调整不符合要求的样本点,提出更新方案,确保样本质量。从指标的科学性来说,建立有自身特色的又符合科学要求的调查指标体系,及时反映农村的新变化。当前,要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的中心任务,增加反映农业结构、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指标板块,增强调查的针对性。农村固定观察点要着重反映我们的一些特色。当时建立固定观察点的时候不仅仅是统计农户收支情况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家计调查,出发点是要把整个农村变化展示出来。现在农村变化大的不是农产品产量,也不是农民收入,而是一些带有根本性的变量,例如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经营主体结构等等,这些变化很大,我们应该要及时把这些内容调查展现出来。调查数据的质量是衡量调查科学性的重要方面。要建立健全调查数据质量控制体系,探索数据质量监测方法,强化数据源头质量控制。要把实际反映的数据直接汇总而不是加工汇总,加工汇总就容易有人为干扰或者有误差和错误,现在计算手段已经完全没必要再进行加工汇总了。过去搞收入分配统计,年年汇总,一级一级汇上来,部里也还要汇个两三天,经过这样加工的数据,很多也就失去了真实性。所以,为了保证数据质量,统计方法就非常关键。

  (三)加强数据开发利用,创新分析研究工作机制

  观察点运行30年,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数据财富,我们不能当“守财奴”,不只要“藏宝”,更要善于“提炼”,要善于用数据说话。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如何利用好数据。同时,要借助利用与一些研究部门去结合,不仅是为领导部门决策服务,也可以拿数据去搞各类课题研究。今后,要围绕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多元化需求,提高数据多样化服务能力,提供满足各类市场和社会组织需要的数据产品和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的工作机制上,要充分发挥观察点各级人员主观能动性,加强部省工作协同,建立联合研究团队,分工协作,联合攻关。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在有条件的地方,部省共建区域性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围绕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理论问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学术机构和咨询智囊合作,开展联合研究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部省联动、多元合作、运转顺畅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咨询机制,吸引智力资源向“三农”研究领域集聚。

  (本文系根据作者2015年11月9日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第30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所成,题目为编者所加)

  ​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