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民居建筑“活化石”——城子村

2015-12-07 16:31:0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你可知道,崇山峻岭之中竟隐藏着一座古老神秘而又美丽的“城堡”;

  你可想到,古村的民风如此淳朴,几百年来,汉、彝、苗各族杂居在这里和睦相处;

  你可了解,古村名为什么叫做“城子”;

  你可看到,这里竟保存着如此完整的土掌房群落;

  你可听到,长年躲在深山沟里的村民,一开口竟有着北方标准的卷舌、撮口音;

  你可知道,泸西县很多的历史大事都在这里发生或开始⋯⋯

  重重的谜团。正是这种神秘的力量,吸引了远方的游人、专家纷至沓来。我们正是在此诱惑之下,走进城子村的。

  泸西城子历史文化名村, 位于泸西县城南部永宁乡境内大永宁行政村。地处两州(红河州、文山州)三县(泸西县、弥勒县、丘北县)交界处,距泸西县城25公里,泸中(泸西县城至开远中和营)公路穿境而过,是泸西县连通州内各县(市)及文山州的南大门。(南盘江支流小江河上游)中大河自北向南贯穿村境中部。因村子保存的已有千年历史的600多幢古民居——土掌房被外界发现,使这个村子开始引人瞩目。中科院的地理科学家们考察了城子村后认为:这个村庄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是极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一、二、三、四、五条标准⋯⋯

  城子村,一千年前“古滇自杞国”的遗迹

  虎啸山林云南本土作家杨永明,曾以《绿史中将》一书传颂了张冲将军传奇一生而驰名,他考察了这个村子,并查阅了许多资料、史志后得出结论认为:城子村,就是一千年前曾经存在的“古滇自杞国”的遗迹⋯⋯“古滇自杞国”,是古滇时代曾经存在的一个国家。而历史书籍中记载很少,在正史中也看不到,唯一稀少的记载史在“大理国”时期。据记载,古滇37部中的“于矢部”统一了贵州南部地区,号称“罗殿国”;而在现今的弥勒、泸西这一地区的“些么徒蛮后裔”统一了北到呈贡,东到贵州兴义、云南罗平,南到开远北部和文山邱北地区,西到江川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以弥勒、泸西为中心的“自杞国”,从而在云贵地区形成了以“大理国”、“罗殿国”、“自杞国”三足鼎立的局面。“自杞国”的历史与宋朝同时消亡。公元12 53年,蒙古军队打到云南,占领了滇东南地区,“自杞国”便归顺了元朝。据《云南志》卷七记载:“至元中,弥勒部仍以本部为千户把总,继续领吉输、哀恶、步龙、阿欲四千户”。

  城子村,原本是一座城

  早在明代成化年间, 彝族先民就在这里开荒种地、起房盖屋。明成化年间,土司昂贵在飞凤山上建土司府、江西街,城中住户达12 00多户,至今已500余年。在昂贵土司鼎盛的年代,江西街房屋林立,店铺相接,后毁于兵火。清代改土归流时,当时统治丘北、弥勒、泸西一带的彝族土司知府从中枢镇(今泸西县城)搬到城子村,土司知府昂贵的衙门就建在山顶上,威震四方。那时,城子盛极一时,山脚有高耸的城墙,城墙下有护城河,护城河上有吊桥,东城门楼上建有炮位和枪眼,由土司府的兵丁把守。

  城子城因自然及历史的发展,完整而真实的保存了不同时期建造的民居的不同特点及发展过程,为民居建筑史的发展研究提供了一部活教材,堪称民居建筑文化与建造技术发展史上的“活化石”。

  城子村,传统风水的经典

  城子村,传统风水的经典城子村背依高山, 且山势蜿蜒曲折,是为来龙;中大河流经村头,并在村头弯作环形;飞凤坡前地势平坦宽阔,是为明堂宽大。中大河进村方向地形开阔,是为天门开,财气顺水而来,而水流出村方向则两山夹一谷,地形狭窄,是为地户闭,锁紧财气流出。站在村后山向下俯视,可见村前有朝山、案山,且案山作三台之形,左右分布日、月二山,左青龙属木,右白虎属金,上朱雀属火,下玄武属水。金、木、水、火、土五行齐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相完整。综上所述,城子村在遗址与建设上多处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说,是传统风水学说指导村寨建设的一个典型案例。

  城子村,一座神秘的古城堡

  屋屋相连似古城堡。城子村屹立于飞凤山上,山前碧水环绕、绿野铺陈,土黄色的建筑物在阳光下发出金色的光芒。城子村的民居依山顺势成梯级向上,大多数房屋屋顶相接,形成长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平台,全村一千多间土掌房首尾相连,与山坡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土掌房的晒场由下层层而上,直到山顶,有的竟达到了17台。特别是其中有24户人家的屋顶相连,几乎是在同一水平线上。有一家的屋顶十分特别:恰似长长的台阶,又似一个个堆叠整齐的蜂房。金秋时节,村民们在屋顶堆起粮食垛,仿佛一个个戒备森严的碉堡,放眼望去,整个村子就好似一个神秘的古老城堡⋯⋯曲径通达若迷宫。沿着城子村旧时的护城河走进村里,近距离感受土掌房的奇妙。土掌房在云南的哀牢山区很常见,可城子村的土掌房则更为特别。房子集中连片、依山而建、户户可通、家家相连。不少人家的屋顶就是上面一户人家的平台和晾晒谷物的场院,房子天井中立一架木梯,上房顶即可到其他人家。由于上下有木梯相通,户户有平台相连,只要进入一家,便可以走通全村。因而整个村子曲径通达,宛若迷宫。土掌房以当地木质坚硬、耐水防腐性强的树干和粘性很强的粘土为主要原料建成。房屋周围以木材相围或夯土做墙,屋顶上铺上劈柴、木棒、松针和粘土,摊平后用木棒捶实,便成了土掌房。别看土掌房简陋,住起来可是冬暖夏凉。城子村地处低海拔峡谷地带,一进入夏季便燥热难当,而到了冬季又非常寒冷,住进土掌房,则是一年四季如春了。

  人文建筑延百年。土掌房地理构造奇特,经济又实用,它更是集汉、彝文化风格为一体的古建筑。从外观上看是彝族建筑风格,而内部结构则是汉族建筑。据《泸西县志》记载:现今居住在永宁乡一带的彝族,多是从金沙江流域迁徙而来,而城子村一带古时是彝族白勺部的聚居区。城子村现存历史最长的房屋为小龙树山顶的二十四家人。据现居房内的一位老人说,此房建于清雍正八年,至今已270余年。当时为二十四家人共同建造,旁屋顺等高线于同一水平面上,样式为最原始的土掌房民居,无院落无窗子,房屋围护结构均为泥土夯制。后随着人口的增加,村寨的发展由山顶逐渐向下及向北发展,建立了中营居民组团。建筑样式也随着汉文化建造技术的进入而发生了改变,房屋逐渐变成了“一颗印”样式,即一正房、二耳房、一照壁,内院即为天井,以利于采光,靠内院一侧墙,采用木质墙且开窗。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房屋居住的舒适性。但这些房屋屋顶依旧相连成一个一体的平台,还保持着彝族土筑民居的特色。随后,发展建立了小营民居组团,此时的民居开始出现汉式门头及坡顶建筑,门头下方斗拱等建筑构件齐全、完整,已深得汉式建筑的精髓。在村子里,清朝初年曾被朝廷授予“锐勇巴图鲁”衔的“将军第”李家大院,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土库房,雕龙画凤,工艺精美。红色据点熠生辉。城子村古民居被发现的消息传开后,古建筑专家纷至沓来,当他们看到城子村具有很大的军事价值和独特的建筑风格的古村落后,纷纷感叹着:“假若现在这里受到外敌的侵袭,村民们可攻可守,进退自如,外敌休想占到便宜。”这里也曾经是中共泸西地下党的根据地中心,这是其他彝族民居所不能媲美的。它的文化色彩以及革命历程熠熠生辉,必定让世人注目。

  依依惜别,回眸远望,在夕阳那金色的霞光映射下,城子村那古老的村落民居显得更加古老、神秘⋯⋯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