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11:18:23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汪洋
“你看这长势,明年又会有好收成。”初冬时节,记者来到位于皖北太和县旧县镇的张槐村,走进“安徽麦王”徐淙祥家的示范田,放眼望去,青青的麦苗,长势旺盛。站在已有一指多高的麦田地里,“麦王”坚定看好来年的庄稼。
徐淙祥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得到广大农民的称赞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皖北阜阳广大农村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优质高产多打粮,快找劳模徐淙祥。节本增收又环保,农民应用都夸好。”
推“科技承包”助增收
“农民技术人员最大的责任就是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徐淙祥说,20年前,张槐村的土地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种植技术落后,科技含量较低,小麦亩产只有三四百斤,最高亩产不过五六百斤。为改变家乡农业生产落后面貌,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徐淙祥,决心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改变村里粮食低产低效的状况。
为破解困局,徐淙祥推出了“科技承包”的办法,即“村民来种,徐淙祥提供技术,在不增加投入成本的前提下,如果小麦亩产达不到1000斤,大豆亩产达不到300斤,少收部分由徐淙祥全赔,如果超过上述指标,徐淙祥收取超产部分的20%,作为有偿技术服务费”。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一些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同徐淙祥签订了科技承包合同。2003年,徐淙祥在科技承包的1300亩土地上开始了实验。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承包的850亩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
“好技术还要落实到家家户户田里,才能见实效。作为村委会主任,俺更念着如何把好技术推广开,让更多人受益。”徐淙祥告诉记者,通过长期在一线农业试验示范,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探讨出4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即: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被村民誉为法宝。为了便于农民理解、记忆,他把高产技术变成朗朗上口的农谚,并在省农委的支持下,编成小册子,当地种粮大户人手一份。“我原来种小麦,亩产不足400公斤,2008年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品质、产量,年年大幅度提高,成本还有所下降。”太和县倪邱镇种粮大户王其贺深有体会地说道,2014年他的300亩小麦示范田,取得了空前好收成,平均亩产超650公斤,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732.1公斤。在阜阳市广大农村,像王其贺这样应用徐淙祥小麦优质高产60首谚语栽培法,小麦生产从产量低、品质差,走上优质高产道路,成为科技示范户的事例很多。
做科技研发促高产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远处有一块面积不大的麦田,长势却差了很多。“这是俺跟省农科院共同搞的试验田。这块地里种了100多种小麦种子。就是为了试验和鉴别不同小麦品种的田间表现。”徐淙祥说,可不能小看试验田的功能,未来10至20年要种的种子就在这里面,它是不断研制开发好种子的田间试验室。
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品种和种植方法,徐淙祥已坚持20多年开展品种试验。而他近年在做的试验,除了以增产为目的,还要提高地力,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持续增收。“主要是通过秸秆还田,施有机肥,深松深旋深耙等方法,增加活土层的厚度,根深稳固苗才能旺。”徐淙祥说,种得好是丰产的基础,这样一来,种田成本虽然增加了,但产量大幅度提升,平均到每斤粮,成本比原来还下降了。更重要的是,土壤得到改良,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他累计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186项,出色完成了95项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科技攻关协作项目。”太和县农委副主任李怀法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徐淙祥就开始研究砂姜黑土改造、低产洼地创高产技术,并作为全省农民技术员唯一代表,承担安徽农作物区试、生试项目研究和国家、省、市、县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科学使用研究,年年主持或参加研究的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1996年,他被省职改办破格晋升为农业副研究员级农民高级农艺师,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十杰”青年科技创新者。
徐淙祥还同安徽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常年开展技术研究合作。2003年10月,他领衔研制的优质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新技术研究,被评为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荣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市、县突出贡献奖。2014年10月,徐淙祥在省农科院农业专家指导下,夏玉米优质高产种植方法,小麦高产种植方法和小麦节本保优栽培方法,获发明专利——简称粮食优质高产三项发明。
“为了节水,徐淙祥专门选育了耐旱品种,遇上旱情,效果很明显。”李怀法说,他培育的优质高产大豆新品种“泰丰6号”,目前已顺利通过了安徽省农作物重点品种审定,开始在全省进行推广,此举打破了安徽省没有农民自己培育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历史。“这个品种一般亩产在200公斤,高产田块能达到300公斤。2014年,在太和县推广了1万多亩‘泰丰6号’,比一般的品种增收20%左右。”徐淙祥说。
向规模生产要效益
“农民真正看到了规模经营的好处,才能放心地把地交给你种。”从最初承诺农户“不实现增产我赔钱”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到如今已拥有4000多亩生产规模,徐淙祥感慨地说。“土地规模种植,不仅便于推广新技术,还能降低生产成本,节本增效。”在徐淙祥的带领下,张槐村7000亩土地中,流转了6000亩。这几年村里的种粮大户也多了起来,靠种粮致富的人越来越多。
2010年,徐淙祥和村民一道成立了太和县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耕地4230亩,其中入股、托管、代管耕地3000亩,自己租赁1230亩,实现了生产规模化、销售订单化、产品品牌化、技术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五化一体,粮食生产千亩连片。基地的小麦良种繁育与种业集团签订产销合同,每市斤高出市场价15%左右,商品粮生产与当地龙头企业三泰面粉厂签订长期订单加价销售合同,优质麦高出市场价3%-5%,效益可观。目前,生产基地产品全部经过绿色认定,并注册有“淙祥”牌商标,建立了产品可追溯制度。该基地2014年7月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100个、全省第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被评为省级示范社。
“如今,俺领办的农民合作社,拥有社员367名,拥有仓库50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大型农业机械11台套,科研大楼1500平方米,内有农技培训室、农业试验室、科技办公室、种植标本室,耕地基本旱涝保收。合作社人均纯收入1.6万元,高出周边一倍以上。”徐淙祥介绍,合作社成立了自己的农机队、植保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每年农忙时节,专业服务队还能帮助其他农户作业。
“希望在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科学种粮,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超过我,摘走‘麦王’桂冠,成为‘种粮冠军’。”徐淙祥说,虽然秋粮遇上了前期高温干旱、后期阴雨连绵的不利天气,但他的地依然获得了丰收:玉米高产攻关示范田平均亩产700公斤,大豆亩产超过150公斤。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就是科学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