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0 10:10:36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广东省委农办主任、农业农村厅厅长 顾幸伟
这次深化机构改革,广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党管“三农”工作新机制,较好实现部门职能大融合、人员力量大聚合,以前所未有的工作强度、投入力度,扎实推动乡村振兴良好开局。
建立史无前例的领导体制。整合省委农村工作、省政府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领导小组设置,成立了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所有省委常委和副省长全部作为副组长和成员。全面落实了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部署、亲自推动。新组建的省农业农村厅,整合了原省农业厅、省委农办、省扶贫办,以及省直有关单位的渔业渔政、农综开发、农田水利等涉农管理职能和资源,集中统一领导农业农村工作。这种高规格领导架构在广东是前所未有的,强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统筹领导。
创新史无前例的工作机制。注重履好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的职能,按照“全面加强、全面减负”的思路,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聚焦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脱贫攻坚的主责主业。“全面加强”:一是在外部安排上,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委农办,负责统筹协调、决策服务、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由省领导牵头负责的乡村组织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等8个专项组。二是在内部安排上,配置了省委农办、省扶贫办常务副主任和专职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领导全部兼任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督办专员,并明确省农业农村厅的所有处室都是省委农办的处室,省委农办的所有处室也是农业农村厅的处室,构建全厅工作“一盘棋”新局面。“全面减负”:将原省委农办承担的项目建设、人事党建、后勤保障等工作,调整到厅相关处室单位承担,让其集中精力抓主业。同时,合理界定省委农办秘书处与厅办公室的关系,明确秘书处职责主要是负责重大政策研究、重大材料起草等,由厅办公室统一负责政务安排和内外沟通协调,避免了多头指挥、政令不一。
聚合史无前例的工作力量。瞄准当前乡村振兴最紧迫、最重要、最急需推进的重点任务,省农业农村厅打破内设机构界限,同时协调省农科院等农口单位,共抽调78名工作人员,组成乡村振兴、扶贫攻坚、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发展等5个工作专班,每个专班下设若干工作小组。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8个专项组均成立了工作小组,目前专责乡村振兴的工作小组超过20个,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市县镇各级也普遍成立乡村振兴专门工作机构,调配精干力量。
施行史无前例的政策制度。注重发挥政策制度的作用,统筹协调各级各部门同向发力。出台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制定6项重大规划、23个配套文件、44项重点任务行动方案,基本建立起省级乡村振兴政策体系。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乡村振兴工作报告制度,制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制度,同时实行片区“大比武”机制,将全省20市分成五个片区,召开片区推进会6次,掀起了各出实招、比学赶超的工作热潮。完善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机制,省财政计划在10年内投入1600亿元支持乡村振兴,其中今年安排了616.8亿元,比增125.9%,力度为历年最大。
通过探索实践,广东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实现目标同向、资源集中、运行高效,广大干部真想干、真懂干、真在干,形成强大合力,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把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上升为省委省政府“一把手”工程,2018年投入25亿元建设50个省级产业园,拉动地方和社会投资73.4亿元,带动123万农民就业。整合省级财政资金4.4亿元,扶持90个镇、36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产业,并计划自2019年起,连续3年每年投入资金10亿元建设示范镇村。前三季度全省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二是环境整治取得重大进展。以平均每个行政村投入1000万元、省定贫困村投入1500万元的标准,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全省近80%的自然村启动了基础环境整治,2277个省定贫困村已基本完成。三是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近150万相对贫困人口达到当年脱贫标准,农村贫困发生率从4.54%降至0.03%以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投入资金230亿元,累计派出扶贫协作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4248名,协助桂、川、滇、黔四省(区)减贫103.69万人。四是基层组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选派优秀干部担任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在岗第一书记3686名,累计整顿转化软弱涣散村(社区)6377个。五是农民就业增收取得重大进展。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90.5元,增长8.8%,增速高于城镇居民。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年人均5280元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跃居全国前列。同时,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也取得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