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职能部门如何抓农业生产托管 ——来自湖南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07 09:08:02       来源:    作者:

  近年来,湖南积极探索推进服务规模经营、带动普通农户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新途径、新机制,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等直接服务农户和农业生产的新模式、新形式。目前,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52万个,其中参与服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0.36万个、农民合作社1.89万个、农业企业0.32万个、其他0.95万个,服务对象299.67万个,其中接受服务的农户252.98万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 1111.61万亩。

  抓好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支撑。省委、省政府把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纳入《湖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湖南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划》和《湖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入推进农业“百千万”工程促进产业兴旺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面达到70%左右”的目标任务,制定了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举措,明确了相关扶持措施。各地认真落实中央、省里精神,把该项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

  创新工作机制,明确实施责任。一是责任主体实。试点县人民政府是项目实施工作的责任主体,向省农委、省财政厅递交了承诺书,都安排了项目工作经费,衡南县财政安排项目实施专项经费50万元。试点县农业(经管)部门是项目实施的责任部门,具体负责方案制定、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管理、拨付、绩效评价等资金监管工作;县审计局、纪委及粮油、土肥、植保、农机等部门分别履行各自职能,抽调人员参与项目实施。部门间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了项目实施顺利进行。二是工作标准实。在工作标准上坚持“四实”“四决不”,即:服务主体实,决不能是“皮包”公司;作业面积实,决不能弄虚作假;服务合同、服务公约、服务台账、验收清单、结算清单、补贴发放等项目资料实,决不能张冠李戴;工作表格和相关数据实,决不能虚报浮夸。承担试点任务的溆浦县、鼎城区对服务组织服务面积与原任务量不符的补助金额均按要求进行了核减,并重新遴选服务组织进行作业。三是实施流程实。试点县均按照确定服务组织、签订服务合同、提供作业服务、确认服务任务、拨付补助资金、项目总结上报、组织绩效评估的流程组织实施,项目管理规范,任务对接紧密,步骤环环相扣,保证了项目实施质量。鼎城区在“常德香米”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建立了5个5000亩以上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示范片,树立了标示牌,打造“常德香米”品牌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融合推进的示范样板。

  精选关键环节,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紧抓重点环节。试点县选择农业生产关键且薄弱、农户受益大的环节作为重点服务环节,分类推进,重点突破。衡南县面向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区域性烘干仓储中心、现代化工厂育秧中心、现代化统防统治中心,切实提升带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质量。鼎城区将机耕和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为重点环节,在项目区5个乡镇全面铺开,帮助解决了耕地地力下降、地面不平整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的问题。二是做好结合文章。各试点县结合当地实际,在项目推进上与规模经营相结合,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结合,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衡南县努力打造“托管服务+脱贫攻坚”示范样板,福祥农机农技种养合作社与本村43个贫困户进行产业对接,受益150人,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加大扶持力度。从2013年开始,湖南省先后在涟源、桃源等12年县市区开展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全国试点,2017年在衡南等5县市开展生产托管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财政项目试点,每县安排试点引导经费1000万元。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培育了大批实力过硬、服务力强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力量。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达7.9万个,家庭农场总数达3.41万户。

  规范项目管理,创新服务模式。一是细化项目实施方案。任务下达后,各试点县选择1~2个适合本地实际的主导产业,围绕农资供应、工厂化集中育秧、机耕、机种、统防统治、机收、仓储烘干和秸秆回收还田等环节,多次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技术规范、服务流程、验收标准等,明确了服务区域、服务面积、服务内容、服务标准、作业时间等内容及要求,夯实了项目实施基础。二是严格项目资金管理。试点县都制定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方案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对补助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做到专项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每笔资金支出由财政、经管、农机等部门共同研究,并报领导小组同意。对项目实施的质量和过程实行严格监管,做到“四公示”:服务组织遴选公示、服务计划公示、服务作业面积清册公示、县级补助结果公示;“五签字”:农户签字、服务组织签字、村委会签字、乡镇人民政府签字、验收组成员签字;“三级检查”:村级初审、乡镇审核、县级验收。桃江县印发服务合同样本、统计表格、资料整理清单等,指导服务组织建立服务台账,完善数据统计,做好资料收集和存档工作,保证了项目实施规范有序。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方法。各地结合地方实际,探索了多种有效服务模式,为全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了成功经验。按参与主体分,有“合作社(大户、家庭农场)+农户”“合作社+服务站+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按服务内容分,有产前服务、产中服务、产后服务等;按服务方式分,主要有托管服务式、订单服务式、平台服务式、站点服务式、股份合作式、代耕代种式等。

  强化工作指导,严格检查验收。一是工作指导到位。指导试点县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发展、农户生产需求、主体服务能力等情况,科学确定项目实施任务量,因地制宜确定了不同品种作物需重点推广的服务环节和技术。建立了服务合同备案制度,制定了农业生产服务示范合同,规范合同签订。农技部门积极参与,制定了符合绿色增效要求的服务技术标准和验收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操作规程。建立了由集体经济组织、技术专家、普通农户等广泛参与的多方考评机制,制定了服务效果认定标准和方式。二是督促检查到位。省级农经部门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加强工作调度,建立项目进度季报和定期督查通报等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推动了全省农业生产托管工作创新发展。市、县也采取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定期检查、电话抽查、现场走访、专业培训、相互观摩、服务对象评议等方式,加强项目实施检查指导,公开操作程序,公示服务结果,切实做到让群众明白、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对项目实施质量和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三是项目验收到位。督促服务组织和服务对象严格履行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兑付补助资金,做到政策公开透明、操作流程规范、资金支付凭据真实可靠。试点县均制定了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检查验收方案,采取作业现场测量、台账资料查看、电话抽查及实地抽查等方式进行,对上报的服务作业面积逐村进行抽查,每个村核查面积不少于服务面积的20%,做到项目区村村必到、承担服务的组织家家必查。对达不到验收标准、抽查不合格的服务组织,依法依规处理,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抽查结束后,及时组织绩效评估,并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作者单位: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村经营管理处)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郭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