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蝶变水家湖

2018-11-15 09:25:05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徐锋 付姓

  全国草莓第一场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草莓了,正在进行闷棚。闷棚,我们也叫休茬,每年的5~8月份,把地翻一遍,浇上水,撒上有机肥,盖上地膜,对土壤进行物理消毒,棚内温度最高可以到80度。”

  8月夏末,安徽水家湖农场草莓园内,农场职工纪延泽面带喜悦,一边擦汗,一边给记者介绍:“本来可以种点西瓜或蔬菜,但为了草莓品质,这一茬就不种了。我种了6个大棚的草莓,纯收入6万多,种草莓让我脱了贫。”

  闷棚的4个月里,纪延泽可以腾出手来去管理原来承包农场的30亩大田,“种草莓并不影响承包大田,完全看职工意愿。”纪延泽说。

  纪延泽是农场的特困职工,“原来承包农场30亩大田,主要种小麦、黄豆等农作物,丰收年景纯收入也就一两万元,只能勉强维持生活,连交社保费都非常吃力。”而如今其承租的6个草莓大棚,是2016年秋天,农场利用国家扶贫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建成后租赁给他的,每个大棚租金2600元,不及自建大棚成本的四分之一。“过去职工种一亩地,纯收入也就四、五百块钱,现在一亩地建一个棚,出租价格是2600元钱,土地的效益大大增加。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纪延泽说纯收入6万块钱,有点保守,按今年情况,应该有8万块钱。”水家湖农场场长刘国强在一旁补充说。

  2013年以来,水家湖农场利用扶贫资金1150万元,建设高标准大棚252栋、连栋温室种苗繁育大棚4栋,并统一配套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高标准大棚建设和闷棚技术的使用,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保证了草莓的品质,而且确保了扶贫资金的高效利用。“现在不用种三年就要腾地点(换地)了。大棚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可以一次投入,长期使用。”刘国强说。

  与此同时,农场还通过引进企业、政策支撑等垦地合作方式,对草莓产业进行提档升级,先后引进省部级“蝶恋花”“勤劳农夫”“艳九天”等现代农业企业,提升草莓育苗和深加工水平。如今,水家湖农场已经成为全国草莓种植第一场,安徽垦区最大的脱毒草莓育苗基地,长丰县草莓示范栽培核心区。

  据了解,在草莓产业的带动下,像纪延泽这样从事草莓种植的贫困职工,水家湖农场已有130余人,全场种植草莓的职工有382名,覆盖率达62%,草莓种植面积已达4000余亩。“由于草莓的比较效益优势,种植规模还在继续扩大。”安徽农垦集团办公室主任孙良仓介绍说。

  搭上莓都顺风车

  如何选中了草莓产业?“长丰县离合肥80公里,是合肥的菜篮子,也是设施草莓生产全国第一大县,草莓卖到全国,号称草莓之都,技术、市场、品牌都有优势。看到那些大棚了吧,那就是农场的草莓产业园。”孙良仓指着远处田野里那些正在“闷棚”的大棚回答说。

  水家湖农场地处安徽合肥长丰县城,是典型的城郊型农场,总人口3800人,可耕地2.8万亩,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属国家级贫困农场。2002年以来,农场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地处草莓之都,草莓自然成为主角。

  种植草莓的探索早在10多年前就已展开,“开始时,因为缺乏资金,用的都是竹竿棚,棚小,抗灾能力弱。后来发展成小型钢架棚,虽抗灾能力有提高,但抗低温还是不行。2013年后,借助国家扶贫项目,设计建设了8×80米的双层保温大棚,不只提高抗灾抗低温能力,还增大了内部空间,方便作业。”副场长汪升洪介绍说。

  草莓种植周期长,掌握技术非常关键。“我们的要求是把种草莓的职工培养成为技术能手。”副场长汪升洪介绍说,“长丰县草莓技术成熟,农场办了好多技术培训班,县里也有各种技术培训。另外,还有技术入户,让种植户随时都能接受专业技术指导,‘明白纸’送到手里,技术人员定期到大棚里指导。一些关键技术,比如抗灾防病,就用短信、微信的方式发送到手机里。”

  说到草莓销售,场长刘国强说,“草莓收获后,直接去县里的草莓市场销售,草莓只要品质好口感好,就不愁销售。草莓只要能摘下来,就能卖得掉。”

  如果说,草莓让纪延泽这样的贫困职工搭上了脱贫致富的“顺风车”,那农场的草莓产业发展则搭上了长丰县草莓种植技术、品牌和市场的“顺风车”。长丰县的草莓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技术、品牌、市场等方面已经非常成熟,这些优势与农场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进行“嫁接”,可谓优势互补。

  经过十年的发展,水家湖农场的草莓种植不仅形成了规模,积累了技术和经验,还占领了一定的市场。“安徽草莓看长丰,长丰草莓核心区在农场”,已经成为长丰草莓业界的共识。

  巧干延伸产业链

  “去年种了4个草莓大棚,通过发展一日游前后共接待散客800人次,收入大概有13万多。这比单卖草莓收入多了一倍。”已经摘掉“贫困帽子”的女职工周锦燕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起了账。

  “一日游”是水家湖农场利用地处合肥、淮南、蚌埠三市“城间场”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所在地长丰县“草莓之都”的文化内涵,与安徽环球国际旅行社合作推出的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包括“品农家菜、尝草莓干红→参观现代化禽蛋生产车间、购买初生蛋、双黄蛋→草莓采摘与品尝”等旅游项目。“从产品上有新鲜草莓、草莓干、草莓酒,从消费方式上有看草莓、摘草莓、品草莓、话草莓,可以说是一个全产业链。光靠卖草莓产品是不行的,产业壮大后,还要通过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把草莓变成旅游产品,提高附加值。”刘国强说。

  “一日游”就是借助草莓这个优势产业,拓展城郊型农场的休闲观光功能,促进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用刘国强的话说,就是“在一产的土地上做出三产融合发展的文章”。

  其实,产业链条的巧妙延伸,农场早有明确的规划与引领。2011年,水家湖农场在安徽农垦集团的帮助下,按照高效农业园区化的要求,规划建设安徽农垦长丰草莓产业园。“有了这个规划后,最近七八年就是按照这个规划来做。”副场长汪升洪介绍说。

  为了鼓励职工种植积极性,提升产业扶贫的带动力,在安徽农垦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水家湖农场对规模达到连片30亩以上、种植蔬菜、草莓等高效作物的种植户,一亩地补300元,连续补三年。同时,面对“种草莓需要贷款,因数额小,周期短,贷款困难”的问题,由农场担保,通过金融配套措施,与银行直接对接,为职工提供短期小额低息贷款,“可以贷5万,也可以贷10万,可以两个月还,可以半年还,也可以一年还”,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巧干延伸产业链条,激发了扶贫的内生动力。据统计,2018年,“一日游”生态观光,累计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而草莓产业吸纳农场和周边种植户880余户,年创产值1.6亿元、利润8000余万元,户均年纯收入5万元以上。

  打出扶贫组合拳

  草莓产业虽好,并不适合所有的贫困群体。“除了草莓产业,我们的扶贫还有很多措施,可以说是一套‘组合拳’”。场长刘国强介绍说。

  为确保不让贫困职工“掉队”,农场根据管理区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扶贫模式,除发展草莓产业外,订单种植玉米的扶贫模式,也让很多贫困职工尝到了甜头。

  “以前全部种玉米,玉米产量高,效益还可以,但一考虑晾晒、销售及仓储等困难,就不太敢种了。”三分场职工董学义说,“现在好了,场里建了玉米烘干机,还和我签订了种植合同,玉米烘干后直接卖给农场养鸡场,省去了好多麻烦。”

  在扶贫项目资金支持下,2015年9月农场实施了总投资200万元的日烘干300吨玉米烘干线建设项目。“公司+农户”全产业链建设投入使用。按照8000亩玉米实现统一订单收购计算,职工可获利400万元,农场可增加40万元经济效益,“玉米种子、技术农场提供,职工来种,农场收购,收购以后农场安禽公司自己消化,作为鸡饲料。降低损耗,降低风险,跨过晾晒环节。不出农场,实现全产业链模式运行。”副场长汪升洪介绍说。

  而安禽公司也利用“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养殖业,由安禽公司向养殖户提供鸡苗、防疫和技术培训等服务,生产鸡蛋由安禽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由此带动养殖户几十家,每家养蛋鸡3000只,年净利润6~10万元。

  此外,在探索精准扶贫助推产业升级的同时,农场还推动土地流转带动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带动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改革,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出去”,流转土地1.3万亩,在促进增收脱贫的同时,促进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仅此一项年增收320万元。

  刘国强将这种模式总结为三个体系:利用农场自身优势建成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体系;优质农产品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体系和以农场蛋种鸡企业安禽公司饲料转化为中心,发展“公司+农户”全产业链体系。由此将企业、农场和职工结为利益共同体的扶贫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

  蝶变效应正凸显

  “过去,扶贫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职工通过参加劳动获取收入。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是产业扶贫,通过产业发展,让企业增效,让职工增收。输血变造血。”副场长王计文介绍。水家湖农场的产业扶贫方式,可谓瞄准“穷根子”,扶到“点子上”。

  返程的列车经过水家湖站,记者不禁想起了孙良仓讲述的水家湖典故:水家湖其实并没有湖,原来叫水家户,叫得人多了就变成了湖。每一个第一次来水家湖农场的人,都会打听湖在何处。

  水家湖农场地处江淮分水岭区域,农业自然条件并不优越,旱情严重时节,农场千方百计想办法,让附近水库的水,通过各种沟渠流到各家各户的地头,方便灌溉,保证收成。这正如农场的扶贫:先给贫困户找准脱贫项目,再对贫困户给予精准帮扶的政策支持,联系加工企业实行订单收购,从而在农场、职工、企业等各主体之间,摸索建立起一套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扶贫更有的放矢,让脱贫更精准高效,产业扶贫“蝶变效应”正在不断凸显。

  “就脱贫而讲脱贫,按照脱贫标准,一个职工一年收入多少钱,现在已经达到了。但怎么能搞得更好,才是最重要的。脱贫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搞不好的话,还可能返贫。”因为分管扶贫工作,副场长汪升洪对此体会更深,“但更主要的是,下一步怎么能稳得住。”

  稳固脱贫的核心是城郊型农场如何转型发展,场长刘国强表示,未来水家湖农场将按照安徽农垦集团的指引和规划,立足地处省会合肥的地理优势,以草莓产业化发展为主攻方向,“不单纯卖草莓,要把冷藏企业办起来,把加工企业办起来,把产供销一体化搞起来。”在产业化的基础上,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大力发展农业旅游和生态观光,推动农场的综合发展,保障职工脱贫致富的可持续性。“我们的目标是,随着农垦大部队一起昂首挺胸地奔向小康,到时欢迎你们再来水家湖农场。”临别时,刘国强握着记者的手说。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