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话题与事件

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

2018-07-30 11:41:22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作者:本刊记者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各地在推进各项工作落地的过程中,如何准确理解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点。7月5日上午,由中国农村杂志社举办的“三农”政策讲座及新闻业务培训活动在云南省大理州举办,来自云南、浙江、安徽、重庆、青海、河南等省市农业部门的代表,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基层的思路、举措和实践,分享了经验。

  兴村强县

  要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要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做大做强高效绿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乡村服务业、乡土特色产业,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十分注重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依靠科技打造高品质、有口碑、质量优、卖得好的系列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青海农牧厅赵小娟结合当地农牧业发展现状说。

  青海农牧业生产地域空间差异大,地理特征、气候环境、品种品质等特点十分鲜明,产品特色突出、结构丰富、产量不大,有利于进一步调结构、提品质、创品牌。加快补齐农畜产品冷链物流等短板,促进产业融合,推动农旅互动发展。

  “云南省由于地处高原地区,生态环境优越,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生态环境。如何把好山、好水、好气转化为具有高原特点的绿色精华,这是发展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目标,也是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重头戏。”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王平华在会上介绍。

  近日,云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巩固提升云南烟叶领先优势地位,将茶叶、花卉、蔬菜、水果、坚果、咖啡、中药材、肉牛等产业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大产业。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全省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000个以上,评定认定云南知名农产品名牌500个以上、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50个以上,这些为农业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浙江丽水是山区市、农业市,振兴乡村一直是丽水‘三农’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丽水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砥砺前行,致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种养业、品牌农业,打造乡村全面振兴的丽水样本。”浙江省丽水市农办代表王艳杰在会上发言时说。

  丽水加快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农民增收“老三宝”转型。依托生态优势和独特的气候资源条件,大力发展菌、茶、果、蔬、药、渔、畜牧、油茶和笋竹等九大主导产业,全面打响“丽水山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立了由市农民学院、县农民学校和实训基地组成的农民培训网络,打造了以“丽水农师”为首的“云和师傅”“松阳茶师”“缙云烧饼”“畲乡月嫂”等农村实用人才品牌体系。目前,全市有农村实用人才97953人。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来料加工、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民增收的“新三宝”。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创建农家乐综合体48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490个,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3881家。

  破解“人钱地”难题

  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要真金白银地投,也要真刀真枪地干。说白了需要钱,也需要人干,没有人啥事也办不成;农村不缺地,难在地怎么利用,怎么从撂荒的地里长出金子。

  “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农业品牌文化建设,都离不开人才。”浙江省乐清市农办刘艳琼说。乐清通过“外引内育”的方式,不断壮大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外引就是把外面的、城市的人才资源引进来,把出去经商、打工的人才吸引回来。内育就是把还在家的培育起来,比如说村里的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这些带头人,还有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把这些人群培养好。

  “乡村产业振兴不仅是农业振兴,更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培养‘一懂两爱’干部,还要培训‘一懂一爱’农民,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在会上强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关键。重庆市农委安传林建议,要积极调动在城市工作过的离退休干部、高校老师、科研单位专家、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回农村投身乡村振兴战略热潮。他们六十岁退休后身体和精神都很好,知识和能力不用怀疑。

  安徽省大力培育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队伍。加强乡村能工巧匠、种田能手、农技服务人员和教育卫生、旅游文化等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实用人才队伍。各地在乡村人才工作的规划引领、项目创新、专题培训、政策扶持和保障服务等方面主动作为,打好“乡情牌”、念好“引才经”,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

  乡村要实现振兴,财政投入必不可少,但财政不能包打天下,在财政的基础上,要撬动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乡村振兴。鼓励引导工商资本、社会资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同时也要防止工商资本侵害农民的利益,把牢底线,坚决杜绝宅基地建私人庄园会所等现象。

  据介绍,2012年乐清率先启动了“三分三改”,所有村都建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但只有少量村真正做到股权到户、按股分红。乐清大力发展农房抵押贷款,自2015年列入国家级农房抵押以来,在机制创新和扩面增量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截至2018年6月底,乐清农房抵押贷款余额55.4亿元,比试点前增长35.75%,位居全国首位,占据全国四分之一份额,累计受益农户21810户,户均贷款52万元,大大缓解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压力。

  据了解,目前,农村的贷款政策看似很好,但给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放贷门槛过高。如小额贷款放贷年限是3年,最长是5年,而多数农业产业不是短期就有效益的。李子、桃子、脐橙等常见水果要4年才能挂果;油茶7年才能挂果,10年后才有效益。

  乡村振兴要把农业切块资金真正用到农业基础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上,避免大量的资金流向所谓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农业切块资金直接补贴给企业和农业经营主体,导向具有错误性,很难避免熟人多占,熟人优先的可能。用好农业切块资金,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用在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上,用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上。

  乡村振兴,还要做好“地的文章”。通过深化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城乡等值化的理念,加快推进农地入市,推进宅基地的“三权分置”,把农村闲置宅基地进一步激活,盘活农房资源。

  推动基层组织振兴

  打造高质量农村干部队伍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离不开组织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水平,直接决定着农村的发展水平和能力。

  青海农牧厅通过落实“一联双帮三治”工作机制,做好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和调整工作。用一年时间把全省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轮训一遍。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制定落实乡村振兴规划、方案、措施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增强信心,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实施乡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安徽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打赢乡村振兴攻坚战。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骨干带头作用。继续推动“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深入推进党组织和党员星级创评工作,搭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引导激励党员干部把心思和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健全完善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建强基层扶贫工作队伍,做好选派帮扶干部批次轮换工作,在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向集体经济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认真落实选派帮扶干部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好第一书记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作用。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蔡薇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