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7 14:21:16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记者 陆家木 摄影 王志华
欢欢喜喜闹元宵。农历正月十五,荆紫关镇文化广场举行了第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丰富多彩的民俗表演活动吸引了众多游人前来观看,一派节日喜庆热闹景象。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梁玉振,县人大副主任马华中和数千名群众一同观看了演出。
伴随着喜庆欢快的音乐、踩着锣鼓的节点,各村群众组织的舞龙舞狮、划旱船、锣鼓、唢呐等表演轮番上场。喜庆节日,舞龙当然必不可少。鼓点一响,龙头威武高昂起立前进,快速带领长长的龙身进行转圈,摇头摆尾、来回穿梭,在龙灯前展现游曳腾越、矫健洒脱的阳刚之美。
老百姓自发组织的打击乐鼓舞表演《中国龙》、唢呐表演《黑土地》、歌伴舞《我的家乡荆紫关》、豫剧《小二黑结婚》曲胡独奏等13个精彩文艺节目,为在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丰富的文化大餐。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深受观众喜爱。
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魂,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作为河南省文化艺术之乡的荆紫关,始终把繁荣兴盛的农村文化,作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的大事来抓,连续举办了三届农民文化艺术节。
提起今年过节氛围的提升,不能不说一下有个叫张中歧的人。他来自于荆紫关镇中街村,用他自己的话就是自己长的其貌不扬看起来弱不禁风!但就是其人确怀着一腔浓浓的赤子之心和永远的乡愁。张中歧长年在河南省郑州市打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春节回家陪伴父母过年,看到过去热闹的街道日渐冷静,孩子们无聊,年轻人酗酒,老年人落寞,做为从这里走出去的一名游子,张中歧一下子感觉到有一股热血在心中激荡:“这是生养我的地方啊!岂能由此颓败?儿时的记忆就是浓浓的乡愁,我辈怎能让从此断代?”想到就行动,经过一个星期的组织,一只有四十个人组成名叫彩船的社火成立起来了,所有一切费用全部都是张中歧自掏腰包,于时,锣鼓喧天,大街小巷一时间又唤发出勃勃生机… …!孩子们雀跃,年老人欢笑,一幅歌舞升平和谐盛世的画卷又展现在荆紫关这个古老的名镇上。
荆紫关简介
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国土面积168平方公里,下辖37个行政村、296个村民小组、6.5万人,自古至今一直为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属“南水北调水源地”, 拥有“河南省重点镇”、“河南省文明集镇”、“河南十大名镇”、“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
古镇荆紫关背倚猴山、面临丹江,西接秦晋、南通鄂渚。因处军事要塞、交通要隘,总冠名“关”“口”之谓。有史记载的镇名,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304年,此地属楚,楚王派太子荆来镇守,于是就取名叫“荆子口”;西汉时,来往于此必经丹江河上铺草的木桥,故称“草桥关”;南宋时,因荆花遍野,改称“荆子关”;元为荆子口,明时朝廷派兵驻守,遂改为“荆子堡”;清为荆子关,后取荆花呈紫色吉祥之意,改“子”为“紫”,荆紫关这样一个饱含诗情画意的名字遂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