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2 10:41:44 来源:新华社 作者:者陈刚
江苏沛县沛城街道潘阁村,村民胡明春家每天会把生活垃圾简单分类,放进门口的两个垃圾桶里。两个垃圾桶一个写着“可堆肥”,另一个写着“其他垃圾”。21日,他家投放的可堆肥垃圾约2斤,这个数字经过保洁员的估算,当天就记录上了村里的一份“统计表”。
负责这一片区的保洁员上门收走了这些垃圾,并统一送到村东北角的阳光堆肥房。菜叶果皮和枯枝烂叶等可堆肥垃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就成了上等的农家有机肥。
在沛县不少村庄,这是春节期间常见的景象。和往常一样,潘阁村的3名专职保洁员每天到各家各户转上一圈,收走垃圾。垃圾分类管理员、村会计陈艳玲会做好记录,每周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分类好的家庭在全村“点赞”一次,在荣誉栏上公示,并按“点赞”数发放香皂、洗衣粉等奖品。
“这些不值钱,主要是激励大家形成习惯。”潘阁村支部书记潘正云介绍,几年前,沛县解决了农村垃圾收运体系问题,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流程,现在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必须村民主动配合才行。
垃圾随手丢、脏水随处倒,是不少农户多年养成的习惯。为了让村民接受和习惯垃圾分类,沛县的多个村庄都有自己的“土办法”。微山湖畔的大屯街道安庄村实行积分制度,对每户分类的垃圾称好并记录,每公斤生活垃圾积1分,满10分可兑换小奖品。
“搞垃圾分类工作,虽然辛苦,但是环境好了,大家都很舒心。”陈艳玲说,以前村里的路边、河沟垃圾特别多,现在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了。不少村民说,自从搞了垃圾分类,村里的环境变好了,老百姓的环境意识也提高了。
同时,沛县按照人口的1.5‰的比例,组建了村庄保洁分拣队伍,配备村级保洁分拣员2220名,月平均收入达到850元。不少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还义务担当起环境卫生督察员、垃圾分类员,共同维护村庄环境。
如今,在沛县,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促进了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和村庄环境的有效改善。“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垃圾分类,家园更美”——这些刷在墙上的标语和垃圾如何分类的图示,正在变成农民日常的生活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