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20 15:43:28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
87岁的高玉凤老人,新近住进位于密云区穆家峪镇辛安庄村的幸福晚年驿站,驿站里的老人大多是本村和临近村镇的,大家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摄影 吕吉
在密云石城镇黄土梁村一处老宅子里,住着七八位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毫无亲戚关系的几个人,怎么就住到了一起呢?
记者日前来到黄土梁村,找到于秀云老人的家。门匾上写着“幸福晚年驿站”几个大字。屋子外寒风刺骨,一进门暖意扑面,六七位老人正围坐在全封闭的院子里纳鞋底、剥核桃、唠家常。窗明几净,阳光照在屋子里十分透亮。
今年80多岁的于秀云的老宅子已经成了村里的幸福晚年驿站。“孩子都在城里生活,平常就一个人在家,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于秀云说,听说村里要建给大伙养老的地方,却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她找到了村支书,“用我家吧。”于秀云想得很明白,“有人来陪我养老,这不就是享福了么?”
于秀云的老房子先流转到村集体,再找来运营人,三方签订合作协议,由运营方按照统一标准改造房屋,服务运营。房子流转成驿站之后,角角落落都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地面铺上防滑地毯,卫生间装上了扶手,就连洗手盆都变矮了,方便老人坐着洗漱。老宅子住着更舒服,于秀云也有了伴儿,跟村里的老姐妹们天天住在一起,唠不完的家常。再加上衣食住行都有人照顾,饭不用自个儿做,衣服不用自个儿洗,而且每个月还能收到一定的租金,于秀云笑眯了眼睛:“这院子叫幸福驿站,真没错。”
正在一旁低头剥着核桃仁的孙伯云老人闻言也抬起头,大拇指竖得高高的,嗓门洪亮地说:“一个月才500多,吃喝用都有人管,比在家的条件还好。”今年83岁的她精神矍铄。自2015年驿站建成开业,她和老伴儿就搬到了这里居住,俩人的福利养老金就足够了,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称赞连连。
不仅是黄土梁村,如今密云的农村地区像这样的幸福晚年驿站还有54家,覆盖17个镇街、54个社区(村)、惠及1.5万老年人。据密云区民政局老龄办主任范长征介绍,对于农村地区来说,老人养老问题更加严峻,一方面是传统思想认为住进养老院是儿女不孝,有需求也不愿接受帮助,另一方面是村民收入水平相对来说低一些,收费上必须让大家能承担得起。此外,农村土地资源紧张,想要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也不容易。
为了解决用地问题和降低成本,密云区民政局将目光转向了农村地区的闲置房屋。目前的主要模式有三种:利用村集体的闲置房屋升级改造建成驿站、流转村民的闲置农宅到村集体建成驿站,以及村民开发自有住宅建成驿站。
穆家峪镇辛安庄村幸福晚年驿站原本就是负责人赵洪武自家的老宅子,父母进城后,闲置了六七年。如今他将自家的老宅子也改造成了养老驿站,让村里的老人们不离家就可以得到专业的照料。东邵渠镇西邵渠村则将撤编后荒废多年的小学校改造成了村内的幸福晚年驿站,白檀社区、花园东社区等则引入了社会连锁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
范长征介绍,目前已经建成投用的55家幸福晚年驿站基本涵盖了长住、短托、日间照料等功能,可以为老人提供缴费、买药、送饭、打扫卫生等服务,并作为老人定期体检、文化娱乐场所。每一处幸福晚年驿站的设置都要严格把关,如使用面积不得低于200平方米,生活区和功能区要分开,要有专职服务员,必须与村卫生室相邻或共建等。
本着按需建设的原则,计划到2020年,密云农村幸福晚年驿站将达上百家,更多的农村老人将实现养老不出村,在家门口享受到日常照料,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记者 王可心 刘桥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