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9 10:22:40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中国武陵山区的清晨,朝霞在氤氲的雾气中苏醒。站在山间俯瞰,冬日的梯田收割后灌满溪水,蜿蜒曲折的田坎摇曳生姿,宛如一幅水墨丹青。
这个大山深处的土家族村寨名为何家岩,隶属于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酉阳县所处的武陵山区是中国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是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偏远贫困的花田乡山高水长、光照充足,产出的稻米质白如玉、清香扑鼻,历史上曾是进贡皇帝的贡品,被誉为“花田贡米”。
然而,名噪一时的花田贡米却已销声匿迹多年。花田乡虽自然条件优越,但受制于一家一户种植,稻种杂乱,生产流程不统一,农民们种稻赚不到钱,纷纷外出务工,全乡超过40%的水田撂荒。
近年来,中国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2011年,花田乡组建了花田贡米种植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稻种供应、种植流程,目标是提升稻米品质,振兴花田贡米。
花田贡米的振兴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响应政府号召者寥寥无几。在农民们眼里,何家岩村的水稻种了几百年,但代代种稻代代穷,种稻是个没前途的产业。
面对多数人的顾虑,何家岩村支部书记兼合作社理事长陶涛等人决定先小规模发展20多个“志愿者”,做出示范后再推广。
20多户的“试点”过程中,合作社不仅统一供种、统一植保,花田乡还专门聘请了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的设计企业,为花田贡米设计统一包装标识和品牌形象,同时由政府搭台,组织贡米销售展示会。
2012年,“重出江湖”的花田贡米在重庆本地市场脱颖而出,售价是当时普通稻谷市场价的近3倍,不少参与种稻的贫困户当年就脱了贫。
实践最有说服力。村民们种稻的激情一下子被激发,合作社第一年的种植面积不足500亩,去年已扩展至5000多亩。
“这5000多亩稻田,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有机肥。”陶涛指着稻田周围的摄像头说,合作社在稻田四周区域总共安装了12个摄像头,实时监控,确保“零化肥、零农药”的种植要求。
陶涛说,不用化肥和农药,灭虫使用杀虫灯等“物理方法”,除草则在水稻田养殖麻鸭。
“村里请来重庆市农科院的专家做了测算,一亩田养8只鸭正好,麻鸭会把田里杂草吃干净,又不产生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种植户陈素仙说。
如今,花田贡米种植合作社出产的优质大米,尽管单产比普通大米低40%左右,价格却高出4倍以上。目前,花田乡5000多亩核心种植片,年产有机大米1500多吨,产值超过3000万元,甚至远销日本、香港等地。
何家岩的村民们尝到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的甜头,但这并不是终点。何家岩村正着手修复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土家族古村落。两年多来,何家岩村修缮的古民居已有79户,同时整治了4000多平方米的庭院。
穿行于村寨中,修缮后的一栋栋古民居错落有致,既有古朴的特色风貌,又有现代化的内部设施,随处可见爬山、散步的游客。据统计,一年就有5万多人次慕名来到何家岩观光旅游。
在何家岩村,游客们既能入住特色民宿,购买有机贡米等特色产品,还能掏订金认领一亩水稻田,待秋收时节,精品大米就能配送到家。
未来,依托花田贡米搞乡村旅游,已纳入不少村民的规划。村民何雪峰掰着手指头说:“我家计划明年再搞10亩有机稻,再空出7间客房办农家乐,咱也算搭上乡村旅游的快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