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36”工作模式为抓手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江西九江学院帮扶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脱贫纪事
2017-09-21 11:33:35 来源:九江学院 作者:陈晓松 谭翊泉
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安排,2015年,九江学院作为赣北唯一的本科院校,其村建扶贫点为九江市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暨扶贫开发工作动员部署会议精神,九江学院精准扶贫工作队按照学校党委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学校结合校情和东山村村情,以“136”工作模式为主要抓手,确保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一、围绕(“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这一主线,实现精准扶贫由点到面的延伸
作为东山村帮扶单位,九江学院始终坚持从东山村村情现状出发,进一步研究更持续更有力的帮扶举措,努力实现全村共同致富。九江学院主动从东山村自有的丰富山水资源入手,以“旅游+产业+扶贫”为主要突破口,以村致富能手为引领带动全村致富。
一是深入调研。为挖掘东山村资源优势,扶贫工作队组织旅游专家深入武宁县、官莲乡、东山村三级政府调研。在官莲乡召开了1次座谈会,在东山村召开了3场调研座谈会。调研中,全面分析了东山村致贫原因,确定了脱贫的具体时间及主要路径和对策。
二是提出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构想。学校在前期调研和专家实地勘探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东山村打造成为“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构想。概念一提出,不仅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武宁县委县政府还将东山村“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纳入了武宁县4个特色小镇的整体框架体系中,从县委县政府层面高位有力推进。
三是签订了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学校站在打造武宁特色小镇的高度,与官莲乡签订了东山村旅游发展规划战略合作协议。协议覆盖多个方面,全方位把握东山。
四是完成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整体规划初期方案。组织旅游学院专家博士分3批4次入驻东山村和官莲乡,完成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整体旅游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制定工作。启动了“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的挂牌、立项、宣传等工作。
五是推进了“旅游+产业”扶贫工作。借助“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这一契机,整合流转土地,进一步推进“旅游+产业”规划,做好产业选择和产业帮扶等工作。完成了480亩土地流转和产业规划。
二、抓好(定期走访制度、帮困协调制度、长效管理制度)三项制度,实现精准扶贫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一是抓好定期走访制度。学校党委专题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各二级单位每学期至少定期走访不少于5次,各级党委负责同志到村走访每半年不少于3次,帮扶干部不少于5次。尤其是对有帮扶任务的单位,要求帮扶干部要深入村、户、点,了解实际情况,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贫困户家庭情况,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仅2016年,共有270人次走访了37户贫困户,入户430余次。
2.抓好帮困协调制度。在全面了解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帮助结对贫困户认真分析贫困主要原因,理清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根据实际及时采取扶贫帮困措施。学校在自己设定精准扶贫工作计划的基础上,要求各二级单位制定了本单位帮扶计划,列出了帮扶台账,做到了“一户一台账”。同时要求各二级单位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及民政救助政策等,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贫困户家庭,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的实际困难。
3.抓好长效管理制度。各二级单位以联系贫困户为依托载体,为特困户对象建立档案,做好统计登记,实行动态化管理,使扶贫帮困工作逐渐走向制度化、经常化、社会化。同时改变以往单一的阶段性或节日性捐助形式,进一步引导和帮助帮扶对象逐步提高生产自救能力,形成一个长效、稳定的脱贫机制。许多二级单位通过养殖业、种植业帮扶贫困户,实际帮扶每户每年增收近万元。
三、落实六项举措(落实产业、就业、项目、教育、医疗、保障等六项举措),实现精准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提升
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九江学院为将扶贫工作进一步延伸,形成长效机制,九江学院主动与武宁县签订了扶贫战略合作意向书。协议覆盖六项举措,多个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实现脱贫攻坚。为进一步落实扶贫合作意向书,主要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产业帮扶。结合东山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强化发展意识,依托新农村旅游发展,支持和鼓励特困户开展特色产品种养殖、特色餐饮经营,帮助提高市场经营能力。目前,在学校帮扶下,增加种植业项目2个,增加农家乐1户。同时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帮助已有的产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高产量和农产品销路,切实帮助特困户增产增收。重点支持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果业等优势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林下经济打造生态旅游带动贫困户就业。积极争取社会资源,2015年贫困户油茶奖补共4.71万元,2016贫困户油茶奖补共11.66万元。养殖类等产业扶持资4.0931万元。
二是就业帮扶。发挥自身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切实解决帮扶对象的困难,促进就业与再就业。一是增强综合素质。把提高困难户劳动力技能和文化素质作为重要突破口,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组织开展了免费的岗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乃至多种技能。目前组织培训3场,培训人员15人。二是提供就业岗位。各二级单位主动协调社会资源,深入用工单位及企业宣传发动,充分发挥牵线搭桥作用,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为西海服务区输送劳动力共34人,其中贫困户10人。组织劳动力参加官莲乡招聘大会和县工业园招聘会,解决劳动力19人,其中贫困户6人。
三是项目帮扶。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困难户利用项目资源,实现自身致富。积极主动为有创业愿望的特困户家庭提供设备、技术、资金支持,并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落实各项优惠措施,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帮扶力度。2015年、2016年共争取项目资金247.47万元,完成了5个自然村主路和入户路改造工程,共3800米,改善生活用水406户,完成农网改造7个自然村,全村所有农户都通了有线电视,每个自然村都完成了网络基站建设。启动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卫生所的建设,力争2017年10月完工。
四是教育帮扶。加大帮扶力度,认真解决困难家庭子女、孤儿的就学问题,通过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单位)帮扶补贴、党员干部资助、协调学校减免学费等措施,帮助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确保其平等受教育。积极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青年团员中开展对贫困对象进行文化教育和技术辅导志愿服务活动,倡导广大共青团员为贫困对象提供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帮助。九江学院为官莲中学捐赠课桌椅400套,床铺200套,空调17台。组织了38名大学生在东山村开展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五是医疗帮扶。各二级单位要多渠道、多形式地解决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问题,将困难群体中的非参保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医疗困难。特别是对患大病、重病、长期慢性病以及重残家庭,要加大医疗援助力度。组织了8个科室的13名附属医院专家、博士团到当地举办了2场大型义诊和送医送药活动。
六是保障“一对一”帮扶。结合二级单位实际情况,组织了信息学院、文传学院、外语学院、药生学院、旅游学院、后勤管理处、机材学院、经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会计学院等10个二级单位对接了东山村10户重度贫困户。学校要求,每个二级单位每年帮扶资金不少于1万元,全年走访次数不少于5次,各单位结合对接贫困户实际情况,制定脱贫计划和脱贫方案,做到“一户一策”。截止目前,10个二级单位2016年全年帮扶资金98500元。10个二级单位近300人次入户470余次。
脱贫攻坚在路上。在多方努力下,九江学院精准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2017年8月,九江学院作为“2015-2016年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工作”优秀单位,被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公室、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联合表彰。两年以来,中央和省市多家媒体对九江学院进行了连续报道。我们坚信,在武宁县委县政府、官莲乡乡党委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东山村“村两委”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山村一定能够实现脱贫致富,九江学院精准扶贫工作也一定能够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