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

四川省“六创新、六加强”践行农业绿色发展

2017-08-24 12:29:5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李刚 贾坤 王宇明 颜文娟

  “我们这以前可是有名的贫困村,村里有的小伙子老婆都娶不上,2011年由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规模化使用商品有机肥种植柑橘、‘丑柑’、柚子等。刚开始村里有10多名党员带头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果树。以前用化肥、农药种出来的水果最多卖1.5元一斤,现在有机水果在果园的价格就能卖到6元一斤,产量还不变,村里的果农自愿就跟着干,不仅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的使用,在管理上也采取一些绿色防控手段,运用生草栽培技术,锁住土壤水分,割草机替代百草枯等化学剂药;利用粘虫色板杀灭害虫,减少农药用量,现在这土越种越肥,果树和用化肥、农药时相比更有‘活力’更‘年轻’呢!,现在我们村早已摘除‘贫困’帽子了,村民们都能够组团购买轿车了。”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长秋乡古博村覃素蓉站在自家成片的柑橘园里激动的说。

  

  近年来,四川省按照中央绿色发展总体部署,牢固树立“绿色生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以“提、推、调、改、替、试”和“控、替、精、统”为抓手,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与农药减量控害。全省2016年农用化肥使用量为248.96万吨,较2015年249.83万吨,减少8700吨。2016年四川省建成高标准农田581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9600万亩,增施有机肥2869万亩,秸秆还田利用3634万亩,种植绿肥355万亩,在果树、蔬菜等设施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79万亩。主要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全省化肥农药用量提前实现零增长。

  创新绿色导向,加强政策资金支持

  全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明确工作思路,优化顶层设计,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主体带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态势。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四川农业创新绿色发展行动方案》要求,省农业厅制定蔬菜、柑橘、茶叶等6大产业行动方案,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重点打造一批跨区域、跨流域、涵盖农业面源污染全要素的综合防治示范区。

  

  四川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涂建华告诉记者,“四川是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也是畜牧业大省,粮油生猪、果菜茶药均居全国前列,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代代相传,讲究的是种养结合,生态循环,遵循自然规律,以种定养,以养定种,科学合理规划,减少农业污染。过去40-50年的化肥农药的使用将土地原本的修复能力破坏,现在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项目,在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这是利用已有资源,变废为宝,既是返璞归真,又是农业创新。为了确保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省级财政每年投入1.2亿支持高标准农田地力培肥,1500万元支持推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PPP模式,3000万元支持耕地重金属污染防控试点,7000万元支持新村集中供气工程建设,4000万元支持购买病虫害防治服务,发挥重大示范效应。财政、农业等部门联合构建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减量增效补偿机制”。

  创新绿色产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

  全省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围绕“四区四基地”发展目标,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十二五”期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2582万亩,耕地地力提升0.5个等级,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06.6万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期间,全省将建成高标准农田绿色示范区400万亩。建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耕地质量、土壤墒情、面源污染监测点89个,建立50个全国病虫监测预警区域站、60个省级病虫重点测报站,全省耕地质量建设管理大数据平台和重大病虫灾害智能预警应用平台初具规模。

  

  记者在浦江县了解到,该县“5+1”综合服务中心致力农业全产链开发和综合性服务。提供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服务链,以提升耕地质量为核心,加载地力提升、土壤大数据、绿色防控、农业机械化、有机质循环养地利用及电商平台五个工程。2014年10月,浦江县启动以提升耕地质量为核心的有机农业三年计划,构建“5+1”耕地质量提升综合服务体系,围绕全县柑橘、猕猴桃、茶叶三大产业改良土壤55万亩次,铺盖50%以上耕地,有机质年均提高0.2个百分点,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土壤酸化和理化性质得到改善。

  “我们家有70多亩稻鸭共育地,今年的收入应该要比去年增加500-600元每亩了,另外还有1000多只鸭子可以卖,哈哈哈,今年应该还是有不错的收入。”家住三台县建平镇营家湾的种植户王久述愉悦地说道。三台县按照 “3+2”产业规划和《三台县2017年优质大米工程实施方案》安排,以“一圈、两轴、三线、四带动、五中心”规划引领, 2017年建设稻鸭共育基地1万亩。分布在石安、景福、广利、芦溪、新鲁、云同、金石、八洞、建平、乐安10个镇乡,核心基地芦溪、新鲁等7个镇乡94个村(贫困村6个)面积0.72万亩。稻鸭共育基地探索出品种选用、栽培管理、病虫防控在内的稻鸭共育配套集成技术,在此次基础上推广运用性迷向、赤眼蜂、稻飞虱定向监测等绿色防控新技术3项,实现化学农药亩减量约150克,减幅40%,减少农药废弃包装亩平30个,亩平减少化肥用量7.5公斤。

  记者经过绿色碧浪的稻田时,被田间每隔一段距离安装的白色壶吸引了注意力。这种白色的壶里面放有诱芯,利用害虫对这种诱芯味道的特殊趋性,将其引诱捕杀;在田间还安装有太阳能驱蚊灯,利用多数害虫的趋光性特点,将害虫诱集捕杀,这些物理防治技术大大降低水稻病虫害。

  “鸭子排泄的粪便等在稻田里直接作为有机肥为水稻供给养分,加上这些物理防治技术,我们镇水稻品质大大提高,达到国家标准一级,被市场所认可,价格也提高不少。这样的种植模式不仅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而且让群众的收益增加,现在不用我们宣传,老百姓自己也乐意接受这种种养循环的生态种养模式。”三台县建平镇副镇长何兴丰介绍说,“现在这种生态种养模式,为我们环境改变也带来很好的影响,村民们以前自己种植农田时,不懂得科学用药,合理用药,造成农药滥用,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药包装袋、农药喷雾瓶之类,造成污染。现在,每个村都由当地农户组建了一只机防队,机防队员经过培训,科学合理地实施统一药物防治,并将产生的所有农业垃圾统一回收处理,避免农业面源污染。”

  创新绿色产业,加强生态种养循环

  全省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着力优化粮经饲结构,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一是启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围绕五大农产品主产区,通过畜禽标准化养殖以养定种、果菜茶标准化种植以种定养,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推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中打造20万亩以上的种养循环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

  二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规模化大型沼气工程78处、集中供气工程172处,在20个县实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积极推进农业领域秸秆资源化利用,形成一批典型模式亮点。

  三是探索种养循环模式。全省形成不同类别、不同特点的种养循环成熟模式。蒲江县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联盟,试点政府购买服务的耕地质量提升“5+1”综合服务模式,整县推进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丹棱县形成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三二一”模式,实现了沼肥异地还田总量达13.5万余吨。绵阳市构建“家庭微循环-园场小循环-合作中循环-市场大循环”多层次、多主体的循环体系,形成了县域“1+5”畜牧生态循环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生猪代养、“1+N”种养相结合立体农业等典型模式。

  “我们村以前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生猪,346户人就有200户养猪为生,养猪产生的粪便对村里的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气味就不用说了,沟渠流的都是畜禽粪便。” “现在,柑橘、丑柑等为主要产业,不仅将村里养殖的畜禽粪便转化为果树需要的有机肥料,而且沼液的使用令果树的品种提升,水果的价格提高,果农们的收入也是不断增加。畜禽粪污有效综合利用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在插旗山村可以看到,村居周围的沟渠里没有以往“绝望的死水”,而是慢慢恢复的干清澈“活力清流”。” 浦江县寿安镇插旗山村村支书宋怀洪感慨的说。

  

  “我家的果园有300多亩,除了在树苗的幼苗期会用点少量化肥,其余就会用沼肥、商品有机肥,今年年初到现在已经施用17吨有机肥。不仅周边的果商到我这进购柑橘等水果,还有云南、贵州等外地的果农向我购买树苗。”业主李开明一边在田间打理刚刚施过沼肥的果树,一边向记者说,“过去使用化肥施地,土壤板结的厉害,果树的品质一年不如一年。自从国家提倡绿色农业发展,政府引导我们利用畜禽粪便处理的沼肥后,土地越种越肥,不管种啥子品质都大大提高。现在老百姓腰包鼓了,更加主要水果的品质与安全,我家果园产的柑橘,‘不知火’等比其他地区的价格高出不少。”

  创新绿色生产,加强发展方式转变

  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示范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大力推广精准施肥技术,以经济园艺作物为突破点,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有机肥替代、统配统施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18万亩,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79万亩,推广配方肥220余万吨,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减少化肥使用量3000余吨。

  

  在丹棱县仁美镇中心村的黄金源柑橘种植园里,果园工作人员正在布置刚刚从兴农养殖服务社运来的沼液,像这样的沼液与水经过配比后,直接喷施在果地里。果地里埋着的大大小小的地管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采用以色列水肥一体技术,对农作物进行精准施水施肥,而减少用水用肥量。我家主要采取技术租赁模式。由公司派人直接到果园实地勘测建立,我缴纳每亩500元押金和每年500元的租金,就可以使用水肥一体系统。公司会负责使用过程的技术维护,这样我就不用担心技术和设施方面的问题了。水肥一体技术运用后我家果园用水减少了60%,用肥减少了50%,我们还可以通过这个技术针对性的为果树补充它缺少的微量元素等,真的是方便,可以说是‘指哪到哪’。”黄金源果农业主李开明兴致勃勃地介绍。

  创新绿色防控,加强技术体系支撑

  全省围绕五大农产品主产区,通过畜禽标准化养殖以养定种、果菜茶标准化种植以种定养,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中打造20万亩以上的种养循环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大力推广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共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712万亩,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25.8%,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36%,减少农药使用量1600余吨。加强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等合作,开展“种养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推广”等减量增效支撑技术研究,初步形成配方施肥、种养循环、绿色防控等技术体系。

  

  进入金堂县蔬菜绿色防控基地,记者就被田间规律分布的黄色蓝色纸板所吸引。这黄色蓝色纸(板)是利用昆虫不同波长光谱的趋性引诱害虫进行粘杀的技术,此项技术绿色环保,成本低,大大减少化学用药次数。黄色纸(板)上涂粘虫胶的方法诱杀昆虫,有效减少虫口密度,不造成农药残留和害虫抗药性,兼治多种虫害,防治潜蝇成虫、粉虱、蚜虫、叶蝉、蓟马等小型昆虫,蓝色板诱杀叶蝉效果更好,配以性诱剂可扑杀多种害虫的成虫。金堂县加大绿色防控工作力度,在化学防治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大量绿色防控新技术、开展应用试验等措施,探索筛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防控技术。

  创新绿色机制,加强服务模式探索

  全省积极尝试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试点。一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PPP模式试点。通过推广“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探索以农业行政部门作为项目发起人,以沼渣沼液等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产品经销权为基础,以政府采购依法公开选择合作伙伴,以财政补贴为主要投资方式,以农业部门规范监管为重点,以沼肥异地还田利用为主要形式的畜禽粪便治理PPP模式。“十三五”期间,全省每年将在21个县试点。二是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试点。通过在46个县(市、区)开展了政府购买植保服务试点,培育壮大新型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187个,服务种植专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749个,服务面积172.2万亩,带动专业化统防统治1280万亩次。三是创新减量增效技术推广模式。服务模式由政府主导向政策引导过渡,服务主体由行业部门向市场主体过渡。农业厅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征集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在论证评估的基础上,宣传、推广、支持可复制、可持续的典型模式。

  丹棱县农业局祝晓敏告诉记者,2016年6月,丹棱县实施PPP模式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先后3次召集该县7个乡镇主管畜禽工作的副镇长、种养殖大户、抽粪队等召开项目工作开展讨论会。2017年1月20日,丹棱县农业局与丹棱县兴农养殖服务合作社其签订合同,确定畜禽粪污转运方式、价格等。该县以绿色发展为动能,探索出畜禽粪污“丹棱三二一”治理模式,即,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收集池“三池”,实现减粪、减液“二次减量”,全县每个乡镇建成立一个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通过干湿分离,转运干粪和沼液,实现减粪、减液“二次减量”,沼肥运输专业合作社将农户自行施肥剩余的“三池”粪液收集后用于浇灌,干粪转运至两家有机肥生产企业用于生产商品有机肥,这样的商品有机肥200元一吨,丹棱县有机肥年产量达30万余吨。截至目前,新建沼气池3263口、干粪池1634口、沼液集中收集池10口,成立沼液运输专业合作社10个,负责全县畜禽粪污转运还田。          (记者 李刚 贾坤 王宇明 颜文娟)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