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2 21:29:53 来源:京郊日报 作者:记者 刘菲菲
群山环抱中的铁炉村,一幢幢小别墅错落有致。 贾德勇/摄
站在自家二层小楼前,延庆区大庄科乡铁炉村村民韩钢山,常常有种做梦的感觉。活了大半辈子,老韩从没想过,自己这个山里人,还能住进水岸别墅。但这像梦一样的幸福,又是那么真实,他的嘴角漾出幸福的笑意。
走进群山环抱中的铁炉村,一幢幢二层小楼错落有致。别墅外形风格统一,室内装修各有特色。老韩家的别墅面积共有240多平方米,7个卧室、5个卫生间,装修得整洁、气派。新民居用的是液化气,冬天取暖改成了地源热泵。如今,年过半百的老韩最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绕着村子遛弯儿,每天看着村里的点滴变化,咋看都看不够。
铁炉村,是2013年纳入本市山区农民搬迁工程计划的村庄。在此之前,韩钢山一家4代人和几户村民还住在村北头的半山腰上,睡在上世纪60年代的石砌房子里。
“那时候做饭、烧炕,哪天离得了柴火?为了生活,养羊、刨地开荒种粮……日久天长,对山林资源过度开采,山体受损。”老韩回忆说,每到汛期,他和乡亲们都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村里防汛警报一响,全村人扶老携幼得赶紧转移,搬到地势较高的村委会安置点避险。
像老韩这样的经历,很多曾住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区的村民都有过。为此,2004年本市全面启动了新世纪山区大搬迁工程,让这些农民全部搬迁下山,安居乐业。
多年以来,市级投入专项资金达28.2亿元,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市级财政按照每人1.8万元的标准补助农民建房,每户6万元补助搬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共完成搬迁4.1万户、10.1万人,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美丽安全新村240余个。其中,既有民俗旅游专业村、也有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和“北京最美的乡村”。
搬迁工程不仅使山区农民避开了地质灾害隐患区,实现了安居乐业,搬出了新生活、新生态、新产业、新农民,搬出了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乡愁”的新农村。
今年是第三轮(2013年—2017年)山区农民搬迁工程的最后一年,全市还将有4715户、1.04万山区农民实施搬迁,涉及6区、19个乡镇、46个行政村,其中包含14个低收入村,市级专项补助资金4.7亿元已全部拨付下去。
搬,只是第一步。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本市把搬迁工程建设与乡村旅游、沟域经济建设相结合,让搬迁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目前,搬迁新村中有60个村发展为民俗旅游专业村,23个村评为市级乡村旅游专业村,组建民俗旅游专业合作社38个,2870户农户成为民俗旅游接待专业户,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
如今,走在铁炉村的大街小巷上,偶尔会遇到追逐嬉戏的孩童。这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也许并不能真切感知祖辈长期生活在山上的穷困,他们这一代人的命运,已在搬下大山时,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