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4 14:57:01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卫红辉 王俊强/图文
乡村是最具生命力的热土,千百年来,它孕育着一代又一代勤劳和智慧的人们从这里开始走向城市。然而,近年来,由于市场规律和劳动力自由流动制度,大批的乡村青壮年流向城市打工,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许多农村成为名存实亡的“空心村”。于是,乡村的振兴与发展成为一项当务之急之事。
而在山西省孝义市杨家沟村,就有这样一位让“空心村”变“实心村”的人,他就是杜仁伟。
“不怕苦不怕累,也决不放弃。”
杜仁伟是山西省孝义市杨家沟村的一位村民,是一位想用勤劳的双手致富,过上好日子的小伙子。自从高中毕业后,杜仁伟就开始跑车,但跑了几年也不是个办法。
而这时,他注意到了国家的人才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原来,国家对于农村人才流失的状况也是心急如焚,制定了不少吸引人才回来建设农村的好政策。杜仁伟下定了决心,这可能是一个好机会。
经过对多种产业的了解与比对,杜仁伟决定养猪。这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建设场地,控制温度,购买种猪,饲料等,件件都要亲力亲为,每个环节都要科学地环环相扣,这对没有接触过专业知识的杜仁伟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没有急躁冒进,而是开始学习,找专业的老师交流,做好了充分又科学的准备。养猪场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由于方法科学,人又勤劳踏实,杜仁伟养猪场的生意很不错,场地也不断扩大,还带动了周边几户人家一起养猪。杜仁伟很快又注意到,猪越来越多,也产生了大量的猪粪。他略一思考,又有了种地的想法。
“响应党的号召,共同富裕,大家一起过好日子”
2018年4月,杜仁伟所在的孝义市成立了鑫乡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时的杨家沟村,与近年来许多村庄一样,人口流失严重,大片大片的地没人种了。面对这种情况,村子里的人们都心急如焚。
此时,杜仁伟想起自己种地的想法,便与合作社成员协商,流转土地。这个办法既消耗了大量的猪粪,又能重新利用起闲置的耕地。
杜仁伟与合作社一拍即合,旋即开始规划。本着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原则,合作社面向全村征求大众意见,以高价流转200余亩土地,价位1000元/亩,不流转的以土地入股成为股民。
流转后,有一部分整理出来,种了玉米,另一部分经过考察,种了巴旦木,共10余亩。巴旦木是一种干果,营养丰富,其中维生素的量是核桃的19倍,除了新疆有少量栽植外,在全国几乎没有。杜仁伟与合作社看准了这个机会,让巴旦木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这片耕地今后会成为对周边来说很好的巴旦木产地。而玉米地收获后余下的玉米秸秆,又成为牛羊的口粮,循环利用,实惠又环保。
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之下,回乡创业的浪潮愈加猛烈。年轻人们带着大城市里磨练出的不服输的意志,回到了家乡,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用专业的现代化技术,让家乡的黄土地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杜仁伟是诸多回乡创业人员中的一个缩影,在越来越多的好政策的扶持下,乡村将建设得更加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必将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