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召开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结果新闻发布会

2021-12-13 09:48:37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刘秀峰

  12月10日,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以下简称“省推广奖”)评审结果新闻发布会在省农业农村厅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黄斌民,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刘亚平,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冯顺洪参加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黄斌民发布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工作情况,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黄智饶主持发布会。

  黄斌民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以省推广奖获奖成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转化应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支撑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黄斌民介绍,省推广奖已累计开展26届评审,共评选出2238个获奖项目。2020年,按照“重推广成效、重服务基层”原则,实施了省推广奖改革。改革后的奖项评选实施细则中,提高了项目推广方法、推广措施、推广成效分数占比,目的是为了促使专家下沉基层,带动市县基层农技人员一起做科研、共同搞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020年度省推广奖基层人员占比超过73%,比“十三五”平均数提高了20%以上;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基层单位获奖比例为24%,比“十三五”平均数提高了17%。

        以下是文字实录:

  【主持人:】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新闻发布会,我是本次发布会主持人黄智饶。

  为了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要求以及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最近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评选出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得到社会各界朋友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就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就各界朋友关心的问题给予解答。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首先,介绍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罗锡文院士;

  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黄斌民先生;

  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  刘亚平先生;

  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冯顺洪先生。

  现在,请黄斌民先生介绍“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的有关情况。

  【黄斌民:】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新闻界和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近期,备受关注的2020年度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以下简称“省推广奖”)评审工作结束,拟获奖项目名单已完成公示,恭喜各获奖单位、获奖代表。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省推广奖,我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高水平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以省推广奖获奖成果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成果获得转化应用,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0%,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支撑引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是全国第一批设立的省级农业技术推广奖。1990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条例》,调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农业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经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成为全国第一批设立该奖项的省份。同年,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评委会”)成立,负责省推广奖评审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服务工作。截至今年,省推广奖已累计开展26届评审,共评选出2238个获奖项目,奖励了一大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科技人员,推动了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讲话精神,2020年,我们按照“重推广成效、重服务基层”原则,实施省推广奖改革。改革后的奖项评选实施细则中,我们提高了项目推广方法、推广措施、推广成效分数占比。这样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促使省直科研单位专家下沉基层,带动市县基层农技人员一起做科研、共同搞推广,提高基层人员技术水平,逐步建立“省级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打通科技成果与产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改革后的省推广奖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设定授奖总数和各等级奖项占比,并明确基层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授奖数量要占一定比例。二是申报项目主要完成人中基层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三是明确了评审流程及规则,实行评审专家回避制度,并对评审专家提出了承诺要求,提高了省推广奖的公信力。四是实行定级申报评审,即申报奖励等级与评审奖励等级保持一致,不能进行跨级评审。

  本届省推广奖共评选出130个获奖项目。今年4月份,启动省推广奖申报工作,共收到有效申报项目222项,创历史新高;经形式审查、网络评审、行业评审、评委会评审和网上公示,共评出130个获奖项目。相较于改革之前,获奖项目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显著提升,同时,基层人员获奖占比明显增加,2020年度省推广奖基层人员占比超过73%,比“十三五”平均数提高了20%以上;一等奖获奖项目中基层单位获奖比例为23.8%,比“十三五”平均数提高了17%。在这里,再次恭喜各获奖单位、获奖代表,希望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事业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下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在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以更有力的举措、更强大的力量,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奋力开创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工作的新局面!再次感谢广大媒体朋友对省推广奖持续的关注和支持,也希望大家继续多宣传省推广奖,多宣传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黄斌民先生。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南方日报:】请问黄厅长,刚才您提到2020年度省科技推广奖进行了修订,修订后向基层有所倾斜,请问这样的修订背后考量的因素是什么?

  【黄斌民:】我们对推广奖实施细则进行修订,主要考量是要发挥省推广奖的“指挥棒”作用,将涉农院校科技力量往基层引,把社会科技力量往行业聚,促进对基层技术人员的传帮带,在基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农业技术研究应用氛围,鼓励在农业科研工作中的省队与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基层一线的队伍能够深度沟通联合,逐步形成“一主多元”的农技推广体系。

  此前的《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励试行办法实施细则》实施于2002年12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旧的《实施细则》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也不能满足当前技术推广实际的需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充分调动基层农技推广力量主观能动性,鼓励农业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省推广奖评审委员会按照“重服务基层、重推广成效”的原则对《实施细则》进行修订。比如新的《实施细则》将申报奖项主要完成人中基层人员的比例由30%提高到50%以上,并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单位和人员的范围,将非中央、省财政供给单位和人员,国有农林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及其工作人员等纳入基层单位和人员范围,极大调动基层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实施细则》修订后,要求奖项中主要完成人中的基层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50%,一、二、三等奖各奖励等级中,基层的授奖数量必须占一定比例。比如今年21项一等奖当中,来自基层的奖项就占了5项,约占23.8%。省推广奖向基层大幅度倾斜,引导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先进科技成果在我省广阔农业领域进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和推广应用水平,调动了一线农技人员的积极性。从今年的评选结果来看,确实产生了很好的导向作用。目前全省“共建平台、下沉人才、协同创新、全链服务”院地、校地、科企合作农技推广新模式已经初步形成,将为全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香港商报:】罗院士您好!您在智慧农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分别在广州增城和佛山三水建成了国内第一个水稻无人农场和第一个花生无人农场,可否请您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罗锡文:】为什么要搞无人农场?我想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现在有一种说法,说现在农村种地都是“386199”部队,“38”是指妇女,“61”是指儿童,“99”是指老人,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那么谁来种地呢?前段时间我到一个地方,说现在村里种地的人都是60多岁的人,他们现在还能种得动,十年以后呢?二十年以后谁来种地呢?所以,“谁来种地”是中国农业和世界农业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人总是要吃饭的,地总是要有人种的,我们搞智慧农业、无人农场,最根本就是想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的问题。

  2019年我们启动了无人农场建设,2021年在全国9个省启动了18个无人农场建设,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等等。当时我们准备启动无人农场建设时就定了一个目标,无人农场必须具有五个功能或者说五个特点。一是耕种管收生产环节全覆盖,即覆盖农作物生产中的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水、肥、药)和收获的各个环节;二是机库田间转移作业全自动,即农机,这个拖拉机要自动从机库开出来,田里作业完成要自动开回去,因为你是无人农场,不能人把它开到农场再开回来,这就不是无人农场了;三是自动避障异况停车保安全,因为是无人农场、是无人驾驶的农业机械,安全很重要,机库到田的路上有没有人、有没有障碍物,怎么回避呢,就算在田里作业的时候有可能也会有一些障碍物,比如电线杆等,怎么回避、怎么避障呢?我们的无人驾驶农机就有这样的功能,走到一个丁字路口,首先停下来,前面的避障系统不断扫描前面的路况,如果发现有移动障碍物,比如说一辆车或者是一个人过来,我停下来等你先过,你过了以后我再走,安全是第一位的。四是作物生产过程实时全监控,因为是无人农场,我在办公室里或者是家里,要能够看到地里种的庄稼长势怎样,有没有病虫害,要不要灌水或者是施肥,这些都要能够实时监控,哪怕我在北京,昨天我刚刚从北京回来,我打开手机就能够看到广州增城这边无人农场的田地情况,所以我们在无人农场的田头安排有摄像头,可以及时把庄稼所有的生长状况、所有的信息及时传输回来,通过4G或者是5G网络。五是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全无人,有了这些信息以后就可以根据获得的信息把无人驾驶的喷雾机派出去进行精准作业,这个地方的庄稼长得不太好我多施点肥,这个地方病虫害严重我多打点药,现在的无人飞机都有这样的功能,它可以悬停,停下来在这里多喷点药或者多施点肥,做到精准对靶喷施。从这两年实施的效果来看应该说是好的,这里有一个数据,设在广州增城区的水稻无人农场,今年早稻亩产达到了662.29公斤(优质丝苗米19香),当地平均产量或者说广东省这种品种水稻亩产是500公斤,大家可以算一算,一个是662.29公斤,一个是500公斤,差别是多少?通过这两年的实践,证明了人不下田也可以种地,也可以种好地,这是我们的初衷,就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无人农场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央电视台几次报道了我们的无人农场,国内近20个省40多个点要搞无人农场,我们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因为搞无人农场还得有一定的条件,这个田要大一点,机耕道要有,特别是我们搞北斗通信进行精准定位,靠4G通讯联络。比如说两台机器,一台收割机,一台运粮车,它们之间的通信是通过4G,所以要有这些条件,比如道路要好、田大一点、要有北斗信号,网络4G信号要比较好,当然有5G更好。总结来说,无人农场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南方农村报:】今年三月份省农业农村厅创建了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目前注册学习人数已突破一百万人。请问刘亚平处长,精农网院有什么样的特点能够吸引到这么多人来注册学习?学习效果又如何呢?

  【刘亚平:】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是省农业农村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我们综合考虑疫情防控的需要和农耕生产特点,立足乡村人才培育以及广大农民朋友自我提升素质的需要,联合团省委、省妇联,依托全国最大农民教育网络平台——深圳市天天学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建了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从上线到现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实现注册学员过百万的目标,我认为与网院的特点密不可分:

  一是课程设置立足岭南特色,实现培训内容个性化。目前,网院已开设农作物种植、畜牧、水产、农资植保、农产品加工、品牌营销、经营管理、乡村振兴等八大类共3000多节课程,总时长超过3.5万分钟。在此之外,还专门设立广东特色专区,开发岭南农业精品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普适与特色兼具,农民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培训个性化。

  其二是利用网络便捷传播的特点,培训过程实现教学全程视频化。网院的所有课件均以视频方式呈现,包括实景拍摄、图文传播、动画演示、线上直播等形式,对重点场景和实操类知识点进行特写拍摄讲解,直观、易懂,这种方式非常好的适应了农民朋友的学习特点,有效调动了农民朋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网院课程还可以通过回放视频重复学习,大幅度提升培训效果。

  其三是授课老师精通专业技能,实现技术讲解点位化。网院邀请了农业领域数百位技艺精湛的专家录制课件,其中有院士、产业体系首席专家等农业领军人物,也有在种植、养殖等各农业生产领域一线深耕几十年的“农村乡土专家”。网院按技术知识点来设计课程,单节课程讲解时长约5-8分钟,通过各技术点位“聚沙成塔”,帮助广大农业从业者构建完整的农业知识体系。

  四是满足农民生产经营便利,实现学习时间碎片化。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遇到问题,可以掏出手机上网院;农民朋友在茶余饭后,可以掏出手机上网院;农民朋友在生产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可以掏出手机上网院。网院于今年3月19日上线,截至到12月9号,也就是昨天,网院注册学习人数达到108万人,平均单个用户学习时长约为214分钟,浏览人数超过2亿人次。农民朋友通过在广东精农网院的学习,很好地解决了生产经营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每一个学有所获的农民学员都是我们网院的宣传员,广东精农网院越来越得到农民朋友以及农业从业者的喜爱。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团省委、省妇联组织发动的结果,也是项目合作单位为农服务的结果,更是在座各位媒体朋友宣传推介的结果。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有困难,找网院”。同时,课件的录制将更加聚焦广东的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让我们的课件更加具有广东味。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南方都市报:】请问黄厅长,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在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举措?

  【黄斌民:】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近年来,我厅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省委“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的工作部署,通过系统调查研究,我们主要围绕着“建体系、强队伍、搭平台”来探索新的模式,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构建了“1+51+100+10000”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生态环保、推广示范、培训孵化、指导服务”的功能定位,打造1个省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和100个县级农技推广服务驿站,成立了5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培育了10000名农村乡土专家,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是整合资源组建了“广东农技服务轻骑兵”。以全省农技推广系统为主体,主动融合涉农科研院校、企业、协会社团、媒体等社会力量,以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新营销、新农人“六新”为核心,以主推品种、主推模式、主推技术、试验示范为抓手,以小分队、轻骑兵等为服务单元,重点对接全省100个县级农技推广驿站和1127个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组,开展“农技服务乡村行”,打通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是打造了“科技+产业”服务器平台。高水平建设广州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33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暨农业科研成果项目库等。在全国率先设计搭建了“广东农业科技创新大比武”竞技融智平台,这个活动昨天进行了第三场,影响越来越大,已经从省内科研单位团队参加,再不断延伸到更多的驻粤国家队科技单位来参加这个大比武,开创了科研成果同台竞技的“广东模式”。首创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举办了首届广东农业科技创新产业大会,在大会上总结我们“十三五”科技标志性成果和创新企业,以及我们团队的相关工作情况,同时我们提出“十四五”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十大主攻方向,会上顾幸伟厅长宣布“十四五”将每年统筹1个亿资金来扶持这十大主攻方向的攻关,争取在5-10年间,打造10个农业科技产业。

  接下来,我厅将按照《广东省农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大力实施粤强种芯、数字农业等七大工程,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人才团队建设、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等七大行动,推动我省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走在全国前列。

  我的回答完毕,谢谢!

  【腾讯大粤网:】请问冯所长,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您认为省推广奖实施细则的修订调整对基层工作的开展有何影响?做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获得了省推广奖一等奖,您有什么感受?

  【冯顺洪:】大家好,我是普宁市农科所的冯顺洪。我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优质高胡萝卜素甘薯品种普薯32号(西瓜红)的选育及其配套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作为基层人员能够获得这个一等奖非常激动也非常自豪。非常感谢省推广奖评委会对我们的肯定和认可!

  普宁农科所建立于1958年,至今已有60多年的时间,在以前陆陆续续获得过6项省农推广奖,但都仅限于三等奖,今年第一次获得一等奖,对我们单位及同事而言,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近段时间以来,我和同事们的心情仍然都是十分激动。这次能获得一等奖,有我们团队集体的努力,也与省农推广奖实施细则的重新修订密不可分。

  省推广奖实施细则在去年做了较大调整,奖项向基层单位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倾斜。这是省对奋战在“三农”一线的基层单位和农业科技人员的鼓励和关怀,也将极大地激励和鞭策着我们基层一线的同志更加奋力进取。

  普宁市农科所是基层县级研究所,平台比较低,对人才的吸引力比较小。这次推广奖实施细则的修订,获得了基层单位及农技人员的一致好评,让基层的农技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有了更好的助力,有利于基层农技人员的个人发展;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基层单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本次获奖也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多年以来一直在基层单位坚守的同志们的一种充分的肯定及认可,我相信我们所有基层农技人员在以后的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在为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都将会更加积极主动,都将会更加负责地去用更充满自信和更加热情的工作态度,继续更好地服务“三农”工作。

  以后,我将继续牢记农科人的初心使命,保持严谨的态度、务实的作风、饱满的热情,扎根在一线,深耕在基层,为我省乡村振兴事业奉献技能才智!

  我的发言完毕。欢迎各界朋友到普宁来品尝“西瓜红”甘薯,这个品种现在在全国各地推广面积很大很多,在各大市场或者是高档酒店都有。谢谢!

  【南方日报:】请教罗院士,您作为广东省农业领域的院士,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导的农业科技改革怎么看的?您对今年获奖的这些代表、获奖的这些基层人员有什么想说的?

  【罗锡文:】对今年获奖代表,首先祝贺,第二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广东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刚才记者问到对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广奖改革有怎样的看法,刚才黄厅也有介绍,我理解最重要是两点,一是重服务基层,二是重推广成效。科技推广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科技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我经常说,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努力,你做了一个好东西、出了一个好成果,如果放在实验室里那就是样品,只有被企业接受那才是产品,人们买去用了那才是商品,这就是总书记强调的我们的科研成果推广要从样品到产品、到商品。

  本次省推广奖的评审改革这两点很重要,重服务基层、重推广成效。一个好的成果一定要在实践中去检验,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证明这个成果好不好,特别是对我们农业的科研成果更需要通过推广来检验。我们农业科研有几个特点,一是作业环境不一样,二是作业对象不一样,三是作业机具不一样。作业环境以我搞农机推广来说,首先碰到的是经营规模问题,目前我国的经营规模较小,这几年我们扩大了经营规模,所以好的成果在不同经营规模下怎样取得好的效果,就要通过推广在不同经营规模里进行检验。再就是耕地,南方地块小,北方地块大,可能这种成果在地块大的地方好推广,但是在小的地块里怎么推广,这就需要推广人员努力。

  比如说,水田旱地环境不一样,特别是广东水稻是第一大产业,水田的深浅不一样,有些走下去就陷车了这个怎么处理,还有土地肥沃程度不一样。像这些情况都是作业环境不一样,就要通过科技推广来探索在各地不同情况下的推广机制,怎么起到好的效果。作业对象不一样,以水稻为例,广东这几年在推广优质丝苗米,优质丝苗米是一个统称,它有很多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栽培要求、不同的生长特点,这就需要通过推广探索。还有不同的种植模式,是直播还是移栽,以及不同的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不同时期的病虫害都有自己的特点,这就需要科技推广人员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的不同特点,来研究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控制。作业机具也不一样,我是搞水稻生产机具研究的,有插秧、有直播,插秧机有不同,还有抛秧,不同地方、不同经营规模适用于不同的机具,往往这种机具可能在这个地方使用情况比较好,但是换一个地方可能不一定非常适用,这些都必须靠科技推广人员来摸索。作业对象、作业环境、作业机具这些都不一样,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生长期怎么适用,我们都要进行研究。所以本次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的改革提出了“重推广实效、重服务基层”,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

  举一个例子。2013年,为了在新疆推广水稻直播,这个项目我们也是拿了国家发明二等奖的,2013年我去了八次新疆,我们的水稻直播机在全国26个省以及国外8个国家推广。当时在报奖的时候有些记者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我在广东搞水稻直播,杂交稻一亩地大概就是1.5公斤的种子就够了,但是在新疆需要15公斤种子一亩地,机具、配套的农业都不一样,这些都需要通过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农技和农业人员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次搞水稻直播,我在全国26个省、国外8个国家推广,就是要看在不同的地区怎么更好实现两者结合。这次广东省农业推广奖评审细则改革很重要,特别是重推广成效、重服务基层,因为这些只有在基层第一线的推广人员才会知道,他们最有发言权,知道在这个地方使用什么方法最好,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一线推广人员,我想这是我们省推广奖的改革重点。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以在会后向相关发布人了解。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

  (结束)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