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壶关县举办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 修养和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
2021-11-30 09:59:35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壶关县委组织部 崔前军 邹艳娟 侯一洋
“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对于我们这些新当选的村支书、主任来说,非常及时、到位,也非常‘解渴’。”山西壶关县石坡乡仙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冯建军说。
今年11月,在完成了壶关县农村史上“标准最高、要求最严、难度最大”的一次换届工作后,为防止一些新当选干部“走神”、“散光”,也防止一些村“空转”、“掉队”,使他们缩短“适应期”,进入“角色期”,壶关县委借力省校合作,打造高端培训平台,聘请武汉大学的专家、教授、学者为新一届村主干上课,进行全方位“包装”、“提升”。
上好任职“第一课”,“内外”兼修。11月26日,壶关县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第一期在县委党校开班。借助省校合作东风,县委聘请武汉大学的理论专家、“三农”学者、骨干老师,对全县10个乡镇279个村、3个社区的新一届“两委”干部,分3期全面开展任职培训,不落一人、全覆盖。围绕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能提升、班子建设、学员队伍建设,设置理论提升、实践操作、实地参观、交流互动、典型引导、组织建设、党风廉政等30多门课程,意在通过一周集中学习,帮助近300名村主干开阔视野、提升本领,找准路子、挑起担子、甩开膀子。
教育引导“第一步”,“上下”同心。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与实地参观、专家授课与现场交流、分乡镇培训与特色研讨、理论学习与警示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县委党代会精神,引导村干部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党性锻炼、专业训练,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石坡、店上、大峡谷、树掌、龙泉等提前完成村“两委”换届的乡镇,先行组织了特色培训。他们邀请包乡镇的县级领导,上好“理论课”;邀请组织、纪检、乡村振兴等部门,上好“业务课”;聘请全县有名的“先进典型”和本乡镇出名的“老干将”,上好“方法课”。店上镇聘请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全国闻名的“七彩村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郭志强,龙泉镇聘请了“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本乡镇刘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程玉珍,“面对面”教学、“一对一”指导、“点对点”交流, 引导新任干部学“真经”、长“本领”、补“短板”。
抓好合并“第一策”,“点面”结合。换届后,81个合并村也都实现了“一肩挑”。为防止出现“一个村、两派或三派势力”,县委坚持把这81个“合并村”作为培训重点,意在通过培训,为合并村开出发展“方子”,真正变成“一个村子”。
店上镇新华村由土头寨、琚家庄、梁家碣3个村合并而成。年仅26岁的退伍军人侯泽峰脱颖而出,成为全镇最年轻的支书主任。侯泽峰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豆角西红柿,年收入在15万元以上,直接雇工20多人,每人每天工资80元,带领20余户群众走向共同富裕。当选后,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他从抗灾救灾入手,带领群众修复水毁田间路3000余米,帮助4户受损群众修建危房,推行垃圾不落地制度。他说,“既然当选了,就要履好职,抓紧每一天,把群众关心的事都干起来,以一刻不停歇的心态,推动我们村快速发展。”
梭水底村也是一个由南梭、北梭2个村合并而成。新任“一肩挑”、27岁的李枝,是一名毕业于兰州财经大学,并取得文学学士和会计学学士“双学位”的大学生。因结婚生子在家休假。选举前,村支部推荐了她,镇党委考察了她,群众选举了她,担任了合并村---梭水底村的“掌门人”。成为店上村“两委”换届的亮点。上任后,她挨家挨户走访,征集发展建议,确立了“修筑田间路、开发撂荒地、建蔬菜大棚、组务工队伍”的发展思路,力争任职2年,群众收入翻一番。
踏实走好“第一步”,“远近”交错。在开班仪式上,县委书记张宏方强调,“从今天开始,全县农村的工作重点,就由‘换届’转移到了‘发展’上。”要求“新一届村主干要围绕‘三地’发展目标,大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农业品牌,做热乡村旅游,打造‘全国著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北方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省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发展高地’,争创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参加培训的村主干纷纷表示,要加快衔接,列出工作重点、明晰方法步骤,进度细化到月、责任落实到人、流程细化到步,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要聚合动力,用好老干部,变竞选“对手”为工作“助手”,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规范有序,实现换届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坚持求进“第一基调”,“快慢”轮流。本次培训,着力引导村干部树立“干就要干好”的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发展总基调,不可“一味快”,也不能“老是慢”,该快则快,该慢则慢。要用实招抓落实,用狠招强推进,用绝招谋完成,在县委“三地”建设目标上跑出“加速度”。
店上镇王桥凹村新任支书、主任郭小军,在培训之后,就提出了“首抓党建、硬抓发展、紧抓民生、常抓治理”的工作思路。初步计划,明年开春后,修建一条2500余米的下水道,解决生活污水问题;硬化村中路,保障民生;统一规划养殖场地,处理养殖粪便,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新建四季大棚14个,种植玉露香梨50余亩,集体经济收入翻一番,达到18万元。
为期5天的培训,大家反映很好,感觉收获很大。
开阔了眼界。在“家门口”就能听武汉大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讲课,这在壶关历史上是仅有的一次。
学习了政策。探讨了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对乡村振兴有了全新的理解。
找到了差距。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想不到县内的先进都发展的这么快、这么好。看看先进,想想自己,没有不奋进的理由,没有不追赶的决心。
明确了目标。通过观摩、学习先进示范点,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更有了努力的方向。参训村干部普遍感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建几栋房、修几条路的问题,而是要把农村的产业发展、农民的增收致富和农村的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
增强了底气。经过专家指导和村支书们的相互交流,大家感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办法越来越多,底气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