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17:22:10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 栗潇远 李洋
近年来,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河曲县,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黄河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及“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脱贫攻坚、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在广袤的丘陵沟壑区创造性实施“以社为基”的整沟治理,走“治山治水治权”综合改革之路,建成“形式各异、内容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整沟治理产业带,让不毛大山披上了绿装,让寂静山沟机器轰鸣,让贫穷百姓钱袋子鼓了起来。
3个沟域的试点引领
8月20日一大早,河曲县榆岭洼村张全生老汉扛着造林工具走向整沟治理的沟域,他兴冲冲地聊起自己戏剧般的人生蜕变:“我已经67岁啦,当了大半辈子庄户人,三年的时间,我的身份就像做梦一样发生了变化,穿上这身工作服就是工人,坐到村集体经济组织办公室还是股东。年终,全家股金、工资、低保,还有分红等,各种收入合起来真不少。我这辈子算是赶上好年代了!”
其实,在河曲县像张老汉这样划入整沟治理范围的老百姓,不在少数。
整沟治理,既是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又是整体治理、立体治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河曲县属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梁峁交错、沟壑纵横,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全县总面积1317平方公里,各类沟流域面积占到1227平方公里,纵横沟壑6580条。
近年来,河曲县从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基本县情出发,瞄准人退、林进、村兴的目标,首批选定榆岭洼、田巨峁、张家也3个沟域作为试点,创新性谋划整沟治理战略定位,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下整沟治理的新路径。
柏油路、新别墅,黄土坡上盖大楼;路连山、山连水,山沟沟里栽果树;修大棚、兴产业,有机蔬菜运京城……这是一幅河曲县土沟乡榆岭洼村整沟治理的生动答卷。
榆岭洼整沟治理生态保护产业项目于2017年8月正式启动,以榆岭洼中心村为龙头,通过修公路、搞节水工程、盖别墅、建农场、治理沟域、发展有机农业、打造高山地区葡萄酒庄园,成为“整沟治理沟域经济”的一个新符号。
榆岭洼沟域全长6330米,总面积4.7万亩,包含3沟6村1场。该村依托现有的立地基础和资源优势,将周边5个行政村和1个万亩国有林场整合,以打造黄土高原乡村特色旅游为目标,整体定位为乡村生态旅游康养型。
水是万物之源,特别是在高山地区,如何涵养水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榆岭洼整沟治理把涵养水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是沟域集水工程,防治流失,进行灌溉;二是修筑蓄水池,聚集雨水;三是铺设滴管灌溉系统,节约用水。
目前,流域内各村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实施,形成生态康养、生态旅游、高端农家乐等产业发展的路子,达到“沟内开花沟外香”的效果。该流域已成立种植、养殖、造林、水利、运输、电商等14个合作社。同时,不断深化整沟治理各类项目,形成“以社为基”“租金+股金+薪金”的运营模式,农民通过确权流转,实现人、地、林分离,让产权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实现每年有固定收益,有旅游盈利分红。
田巨峁沟域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总面积1.5万亩,沟长5000米。该沟域以千亩光伏、新大象养殖场、特色种植和果树为主导产业,山上搞绿化、沟底兴产业、沟口住百姓,成功打造了晋西北地区最大的、占地近万亩的产业带景观,成为整沟治理的名片和品牌。
张家也沟域则针对沟壑纵横密布的实际,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探索产权改革、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路径,全面推进整沟治理,大大提升了环境和生态旅游品位。
通过治理,目前,榆岭洼沟域涉及6个村,治理沟长6330米、总面积46920亩;田巨峁沟域涉及4个村,治理沟长4933米、总面积15653亩;张家也涉及4个村,治理沟长12795米、总面积16628亩。从效益上看,三条沟域预计每年可实现土地租金、参与合作社务工、分红收入等约1400万元,真正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最大化。
一片片沟域化作一道道靓丽景观带,一道道景观带孕育着一方乡村新经济。
9字真经和“五个把握”共识
创新治理是整沟治理的有效抓手,规划落实越到攻坚期,越需要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河曲县的决策者高屋建瓴,以深化改革提升山区群众的满意感,以创新办法寻求攻坚克难的“金钥匙”,以创新思路萃取化繁为简的“良方”,以创新举措打开实现突破的“锦囊”,切实让整沟治理项目落实成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秉承“以社为基”原则,河曲县的整沟治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治物不治人的“小流域治理”,而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最大特点是,按照生态脆弱区实际,突出以社为基,坚持“生态+”产业发展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与企业、农户的利益有效连接,推进生态修复整沟治理,并作为品牌工程,项目化推进,在治物的基础上既治村又治人。
在推进“整沟治理和沟域经济”的发展中,河曲县摸索出了“干实事、重实效、创模式”9字真经。干实事,就是政策集成,资金集聚,产业集合,产品集汇,有效集成了山区移民搬迁脱贫、水电路设施、小流域治理和造林等项目。重实效,就是实现土地确权和高效流转,资产有效盘活,农民有力组织。创模式,就是整沟治理示范试点已形成生态修复切入、龙头沟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三种模式。
该县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整沟治理的实践中,也形成“五个把握”的方法论共识:
一是把握整沟治理定位,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高标准规划,走高端发展之路;大手笔规划,走引领发展之路;科学规划,走理性发展之路;创新规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把握整沟治理要义,走生态发展之路。发展整沟治理须以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为前提,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并充分考虑经济总量必须与生态承载能力相适应。
三要把握整沟治理生命,走特色发展之路。每条沟域从区域实际出发,探索培育个性化、特色化产业。根据沟域区位、构造、资源、产业基础,因沟制宜、一沟一策,选准产业定位,提倡一招鲜,防止千沟一面。
四要把握整沟治理目标,走文明发展之路。发展沟域经济目标是提升生态环境,富裕山区农民,建设生态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绿色产业兴旺、山川景色秀美、人民幸福的山区。
五要把握整沟治理方式,走共建共享发展之路。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推进方式,调动各方面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合力,加强政策和资源整合,全力打造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沟域治理品牌。
探索实践启示
河曲县整沟治理起步于2017年,2018年取得初步成效。到目前,政策、资金、项目完成梳理打包,体制框架和运行制度基本成形,市场化运作机制基本建立。初始的“规划是引领、产权是基础、投入是保障、经营是关键、效益是目标”等关键环节在精心运作下确保了增绿与增收共赢,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实现有机统一。河曲县整沟治理的启示是:
通过大力实施整沟治理,打造“生态+”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增绿”与“增收”共赢,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遵循流域治理规律,坚持以实干促治理,统筹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的耦合性,生态、扶贫、振兴的整体性,社会、政府、市场的综合性,自然、社会、经济要素的共轭性。
“以社为基”,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把群众组织起来共同增收致富。对标一沟一业、一沟一品、一沟一项、一沟一策,因沟而异、因沟制宜、因沟施策,全力破解“整体治理”难题,增加群众获得感。
从空间、生态、土地、产权、乡村等具体环节推进整沟治理,按照“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树立市场经营理念,延伸生态产业链,打造生态康养、生态旅游等优质生态产品。
土地问题作为根本,把制度建设贯穿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全程,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创新土地治理,盘活土地存量,用好土地流量,辅以土地增量,着力破解用地难题。
产权治理作为基础,抓住中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的机遇,开展沟域内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推进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
资金投入作为支点,实施好、利用好工商资本下乡,源源不断地为整沟治理注入新动能,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与障碍,发挥市场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励企业、合作社发挥主体作用,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承载、沟域打造”的治理模式。
坚持项目化、具体化思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一步一个脚印,踏实高效推进各项工作。
聚焦脱贫、服务脱贫,重点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实施精准帮扶,强化产业就业扶持,做好产销劳务对接,让沟内村民搭上整沟治理产业融合发展的顺风车。
各级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抓好工作落实,依法保障企业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政策,推动民营企业创新发展,使乡村沟域成为投资创业的沃土。
治理后的榆岭洼沟域俯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