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

安徽太和县肖口镇:贫困户有了“造血”功能

2018-09-14 11:12:59       来源:中国农村网    作者:耿军 张汝峰 王永廷

  在安徽省太和县肖口镇党委组织的扶贫宣讲团进入肖口村的时候,一位大哥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个子不高,黑厚墩实,右臂残缺,但精神很好。他在会场维持秩序,忙着给参会的人员拿水找座位,一位大娘坐久了要去厕所,他也亲切地询问,并用左臂去搀扶他。他的行为让记者忍不住点个赞!这个人是什么身份?贫困户?表现真不错!在选评自强不息典型贫困户的时候,当听到“王允业”的名字时,记者看到他站了起来,才知道他的名字,该村的村干部介绍说他是刚考上了扶贫干部,更是对他刮目相看!

  从贫困户到扶贫干部,这中间有多大的差距?一个是贫困需要帮扶的,一个是热心服务帮扶贫困户的,二者居然可以等同!记者忍不住和他聊起来。王允业是80后,今年38岁,家里3口人,有一双儿女,妻子因为他的残疾选择了离开,他既要想法挣钱养活一家人,又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其中的酸辛,“英雄汉”也被难倒过,可最终的坚强战胜了困难,他又重新开始了新的生活。王大哥显然不愿意多谈,也因为家里这种情况,2015年他家被纳入了贫困户。

  在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帮扶人的帮助鼓励下,在2015年11月份村里办理了低保补贴。当记者询问他家里的收入有哪些时,他说养了1只羊。记者忍不住问:“您怎么想起来养羊了,怎么不多养两只?”王大哥叹口气:“我也想多买几只,当时是没有没钱呀。”他说:“自从学校的肖明老师对接帮扶我以后,他一直替我家想办法,多次向我宣传产业养殖的好处,既有补贴,又可以增收。他说多了,我也就听进去了。”王大哥喝口水继续说道:“肖老师离我家不远,经常来我家给我宣传政策,鼓励我奋发图强,争取早脱贫。在他的劝说下,我还学会了捉黄鳝,下笼子掏龙虾。”听到这,记者忍不住问:“您靠这有多少收入?”他抹了抹头上的汗,说:“不一定,基本上每天50元左右,最多一次200元。”听他这样讲,记者在心里已经给他算了账,每年捉龙虾的时间就6个月,每个月按1000算,也有6000收入呀!他一个人能靠自己的劳动挣这么多,很不错了。

  记者因为听说他是扶贫干部,就问是为何要做扶贫工作。王大哥说:“我刚考上,在村里从事脱贫工作。其实之前也给村里帮过忙,比如土地确权,农业普查等,我帮忙录入信息。”噢,原来他不是懒汉!对他的印象又转好了,心里却对他能否脱贫仍有疑问:“您今年能脱贫吗?”王大哥笑着说:“没问题!咱现在是扶贫干部,不能脱贫不让人笑话吗?我的羊生了两只小羊,领取了800元补助,小羊过几个月卖了可以挣近一千多吧。我掏龙虾可以赚钱,还有扶贫干部工资,我还给酒厂推销酒,也有提成。再加上低保,残补,护理费和小额贷款分红,怎么不能脱贫?”看到王大哥信心满满的样子,记者也很欣慰。

  据了解,在太和县肖口镇2018年3月8日表彰会上,王允业被评为“最美贫困户”,主持人的颁奖词写到:他肢体残疾,尚有两个未成年女儿在校读书,自定为贫困户那天起,他就坚定信心靠自己努力实现脱贫致富,他购买种鸽,精心饲养,已繁殖数百只,每月仅出售鸽子可获利润200元以上,在闲暇时间他能主动协助村委会工作,在土地确权、农合收缴等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脱贫致富同时,不忘教育子女,引导树立正确人生方向,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团结邻里。积极努力脱贫致富。

  太和县肖口镇党委书记赵刚:“每个贫困户,都需要自强不息,党和政府的政策再好,没有内生动力的自我发展‘造血’,紧靠‘输血’式的给予,怎么能真正脱贫致富?像王允业这样的,虽然肢体的缺陷影响了他的生活,但影响不了他的自强不息的发展动力。

  扶贫,我们在行动;脱贫,农户在转变!”

  像王允业这样从贫困户到扶贫干部的华丽变身,不正体现了我们脱贫工作的成效吗?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徐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