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网 > 地方

甘肃省:产销对接,夯实产业扶贫基础

2018-07-25 14:05:57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

  今年4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产业扶贫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

  短短3个月时间后,7月2日,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在兰州宣告成立。协会将加快建立完善甘肃省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体系,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

  7月26日,农业农村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又将在兰州举办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这将是近年来甘肃农业领域举办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客商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产销对接会。

  抓住产销对接这个牛鼻子,打出接二连三的组合拳,推动产业扶贫这个脱贫攻坚的硬支撑真正硬起来,正是甘肃全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缩影。

  今年以来,甘肃深入贯彻习近平扶贫思想,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全面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到户扶贫政策措施,明确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探索创新运作模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力促产业扶贫政策精准到户,让家家户户都有致富经

  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

  甘肃人很是自豪——异彩纷呈的资源禀赋,让千里陇原培育形成了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多个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目前甘肃中药材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马铃薯面积、产量居全国第3位和第2位,苹果面积、产量居全国第2位和第5位。

  甘肃人颇为尴尬——长期以来,甘肃许多贫困户穷就穷在没啥产业上。

  今年2月,甘肃围绕做大做强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出台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一揽子出台六大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

  但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特色优势产业精准落实到每一户贫困户?

  甘肃改变以前单纯自上而下设计到村到户项目的办法,落细攻击点位,在58个贫困县区逐户开展了六大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与“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计划产业需求的对接。

  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反复对比测算,甘肃梳理出今后三年主要依靠种养产业脱贫和主要依靠“劳务+种养业”脱贫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共35.15万户、147.55万人,占全省尚未脱贫人口总数的78%。

  摸清了贫困户种养业需求,甘肃一方面逐级制定方案,将产业脱贫任务精准分解到户到人,一方面出台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资金扶持政策,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积极性。甘肃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近120亿元,实施规模空前的产业到户扶持政策,人均不少于5000元、户均最多3万元,一半资金直接到户支持产业发展、一半资金用于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发展产业分红。

  甘肃改变以往直接给贫困户发补助的办法,开出“奖补”的药方,确保扶持资金再不是简单地一分了之,真正发挥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作用。

  43岁的宁县中村镇邓家村贫困村民李必剑,以前只是靠着家里的几亩薄田刨光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初,听说发展产业有补助,这辈子从未种过果树的他,在小麦地里种起了3亩果树,前一阵麦收后,他又开始准备套种柴胡。李必剑算了笔账,苹果树长大有收入,卖药材也有收入,县里还给1万元奖补资金。

  产业扶贫到户项目资金扶持,不仅像酵母一样,“奖”出了像李必剑这样的贫困户以前不敢想的致富计划,而且还为夯实产业到户扶贫提供了抓手。

  李必剑不会种果树,除了有技术人员直接到地头给他培训外,县里还提供补贴,让他的儿子参加相关培训班。今年,甘肃专门为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了1名农业科技人员,确保每个贫困户发展产业都能及时得到“一对一”的技术指导服务。同时,省里还引导督促各县市区在县、乡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截至目前,58个贫困县共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021场次,培训农民63.8万人次;10个市州已累计举办深度贫困村扶贫干部培训班94期,培训贫困村村书记等1万余人,有力提升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技能。

  探索带贫利益联结机制,将贫困户“链接”到全产业链上来

  一个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有多强?

  在庆阳市,甘肃中盛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养鸡养羊,就带动了100多个养殖专业合作社,还带动了1000多户有经验有能力的贫困户直接与中盛农牧签订合同,建立独立的家庭养殖场。

  随着3600万只白羽肉鸡全产业链项目和1000万只肉羊产业化项目启动,中盛农牧还建起了从饲草种植、精饲料加工、鸡羊养殖、定点屠宰、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终端销售到网络交易的全产业链,带动一大批贫困农民和诸多行业围绕中盛农牧发展,形成一个龙头企业带领众多小型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局面。

  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桥梁和纽带。但是,甘肃许多贫困地区,都缺少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即使有,大多小而弱、带动性差。

  今年以来,甘肃按照每个贫困县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培育1家龙头企业的要求,采取“外引”和“自建”相结合的办法,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引进力度。省里筛选确定了德青源鸡产业、中天羊产业、康美牛产业、正大猪产业、天士力药产业等扶贫带贫企业。

  7月1日,榆中县德青源金鸡产业扶贫项目正式开工。不仅仅是榆中,甘肃省已有渭源、西和、礼县、宕昌、天祝、古浪、凉州等8个贫困县区与北京德青源公司合作,将运用“政府+社会资本或银行贷款+企业自筹”的产业投资模式,通过政府享有所有权、企业享有经营权、贫困户享有收益权的三权分置,推动贫困群众、贫困地区以及扶贫企业多方共赢。

  在产业发展基础弱、短期难以引进龙头企业的贫困县,甘肃全面实施1000亿元特色产业工程贷款、500亿元农产品收购贷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结合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探索了“国有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组建国有独资企业,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脱贫。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产业脱贫主力军的话,合作社就像毛细血管,一头连着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农民进入市场最可靠、最便捷的“娘家人”。

  然而,截至今年2月,甘肃省62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3720个深度贫困村中,未建立合作社的有194个,建立1家合作社的有1785个。而且,大多组织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产业链条短、盈利水平低。

  今年,甘肃决定8月底前实现贫困村农民合作社全覆盖,并且每个贫困村围绕种植养殖及特色产业建立至少2个以上农民合作社。

  甘肃投入2亿元资金,扶持全省贫困村新建合作社。临夏州、甘南州、天祝县“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新组建合作社每个补助10万元,其他县新组建合作社每个补助7万元。截至7月6日,已新组建1239家合作社。

  贫困农民发展能力弱、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差。面对市场大潮的风浪,如果合作社与贫困户脱离、利益上脱节,缺乏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再精准的“一户一策”脱贫计划也难以实现。

  只有帮助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共同致富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他们带着贫困户干,才能让贫困户全方位参与到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中来,脱贫增收才能有保障,产业扶贫才有质量。

  甘肃积极推动“股份合作”利益联结形式,发展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劳动力入股、农机装备入股等方式,发展不同形式的股份合作社,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两手并用的办法把贫困户联结到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在精心打造利益联结机制的同时,甘肃努力创新,通过订单收购、利润返还、生产托管等多种方式,精心打造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

  完善流通营销和风险防控体系,全方位为产业扶贫保驾护航

  特色产业规模壮大起来了,生产发展起来了,如果市场销售跟不上,产品出现滞销,就会影响产业脱贫乃至脱贫攻坚的大局。

  现在,随着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的成立,甘肃省贫困县的22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经销商和大户将“握紧拳头”,“抱团”出省,直接对接京津沪、粤港澳大市场,天津、福州、厦门、青岛等与甘肃省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关系的大城市,以及成都、重庆等周边区域大市场和中心市场,积极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范围和销售渠道。

  网络,让现实中的千山万水变为虚拟世界中的近在咫尺。甘肃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引导贫困村种养和经销大户、家庭农场积极开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形成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线下立体式产销对接体系。

  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由于易腐烂、难储运,受市场、信息、气候等因素影响大,容易出现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卖难”。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甘肃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今年,省财政已安排2亿元专项扶持资金,补助有需求的贫困县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大户和供销社等建设主体,当年新建贮藏能力20吨以上的果蔬保鲜库,按每百吨10.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可能会给贫困户带来巨大损失甚至灭顶之灾。甘肃初步构建保险保本垫底、入股分红保底、公益岗位托底和低保兜底的“3+1”的保险保障体系,健全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让产业发展进入良性运行的轨道。

  按照六大产业全覆盖、贫困户一户不落的要求,甘肃构建“中央补贴险种、省级补贴险种、市县补贴险种”相互补充的风险保障体系。在继续开办现有10个中央补贴险种和苹果、中药材2个省级补贴险种的基础上,围绕牛、羊、菜、果、薯、药等六大特色产业,推出了支持贫困地区18个特色农业险种,尤其是针对贫困户的农业综合保险,三年拟投入38.2亿元保费补贴资金,进一步扩大保险规模,提高保险金额,降低保险保费,实现农业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种养产业全覆盖。在对所有险种普遍提高保额和降低费率的基础上,对贫困户在保费分摊上予以优惠。

  甘肃还健全完善农业成本保险和价格指数保险,积极探索贫困户入股保底分红机制,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预警,提升产业发展自然风险、疫病风险、市场风险防控水平。

  同时,甘肃加快引进省外、国外种养优良品种,满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良种需求。加强县乡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畜禽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在充分发挥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组防疫员主体作用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好龙头企业、养殖大户防疫多元社会化技术服务功能,抓好肉牛等大牲畜普通病防治和高致病性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打好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还有大作为。甘肃将一如既往,不畏艰难,不断完善一个个产业扶贫政策顶层设计,让更多贫困人口因产业发展而摘掉穷帽,奋力奔向全面小康!

加载中
中国农村网
责任编辑:王萍